APP下载

声乐艺术贵在实践

2009-04-16

电影文学 2009年20期
关键词:怯场声乐艺术实践

孟 卓

[摘要]声乐演唱固然要注重其各种技能技巧,然而,如果仅止于此,轻易忽略因素对其演唱效果的影响作用,则是大错特错。众所周知,人的心理活动必然直接影响到人的实践能力,人的实践能力直接影响到人的表现能力。对于声乐艺术来说,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实践在声乐艺术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关键词]声乐艺术;实践;怯场

声乐艺术离不开实践。声乐艺术的实践,对从事声乐演唱专业的演员或是声乐专业的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同时也是检验声乐艺术表现质量、发现自身问题并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

声乐专业的学习者,往往在学习过程中,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一味地课堂演唱、琴房演唱,同时对声乐实践活动还存在着一些错误的理解和认识。认为实践不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而是在将来的工作中才需要学习的,如果不从事舞台表演工作,声乐永远都用不着实践,这就导致了声乐专业学习者将学习与舞台艺术实践对立起来,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站在舞台上演唱过,严重缺乏声乐艺术实践能力,其结果就是站在舞台上就害怕,面对听众或者观众的目光时、不能自如地表现声乐作品。实践有助于树立心理优势,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才能在面对无论什么样的专家内行时,都能发挥出真实的水平,轻松自如地演唱。

在声乐艺术的实践中,怯场之事可谓不胜枚举,缘何如此?笔者认为,皆因缺乏实践所致。许多演唱者,本来烂熟于心的歌词,一到气氛严峻的演出场地,虽处处小心的,倍加留意,却偏偏出现忘词、跑调的现象,同时心跳加速、肌肉紧张、手脚颤抖。这种状态,在舞台上,轻则对作品表现得比平时逊色,重则使演出中断,无法延续,或在声乐作品的高音部分,高音唱不上去,出现“破音”现象。

“怯场”是缺乏实践的直接表现,它是由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过程造成的。越是重要的演出或比赛,表演者越提醒自己要“小心”“不能出错”。表面上看,是思想集中了、重视了,其实产生的效果却与想象的相反,产生这种想法的同时,思想已经不集中了。因为这些心理活动只应发生在演出之前,一旦登上舞台就应立刻终止。这些想法明显是属于演出以外的想法,事先有此心理活动是正常的。节目一经开始,这类看起来正常的想法会立即转化为莫须有的杂念,它们除了干扰表演以外不会对演出有任何的意义。正常的表演过程,存在着大脑对动作的“有意识”控制与“下意识”控制两个方面。“有意识”控制存在一定的目的性,例如思考着歌曲的艺术处理和作品表现等;但由于要通过思维再作用于身体器官和肌肉,所以反应比较缓慢。“下意识”控制时由于习惯而形成自然,如演唱声乐作品的华彩部分或者高音部分,身体的发声器官已习惯于某种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已不受大脑的直接支配而能自发地完成这些演唱要求,似乎声音存在着神奇的“记忆”一样。这样的下意识“记忆”多存在于歌者的呼吸、发声、共鸣等器官中。“有意识”控制与“下意识”控制是相辅相成的一对矛盾,它们都是表演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但由于缺乏实践,临场思想过分地紧张,必然造成事事听从大脑思维的慎重指令,而极大地削弱“下意识”动作,造成对发声器官“记忆”的破坏。歌唱时的声带紧张度的及时变换,不是有意识控制所能单独胜任得了的,它必然会因身体发声器官反应迟缓而误事;再加上因恐慌而引发的肌肉紧张、僵滞,而加重了达到预定声音的难度。于是表演被迫中断。

怯场是声乐演员的心腹大患,对于初次登台的演员尤甚。有些演员在演出前服用一些能让人镇定的药,但是心病还须心药治,要从根本解决这些问题,主要的途径就是多实践。平时练习时,要尽可能接近演出的状态,最好有听众,或者边练习边录音。在平时练习中,要扎实地掌握演唱技巧,深化大脑对发声器官的记忆。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无论在什么场合演出都一样地认真,不能因为听众是专业人士,就用心地唱,而为没有学过声乐的听众。就随便乱唱。

声乐艺术离不开实践,对于声乐艺术的实践来说,舞台表演的完整性很重要。声乐艺术的实践主要是通过演出来实现。声乐艺术是一种强烈的时空艺术。在这种时空艺术中,演出的主体如何使自己演出中的主观能动性的目的性在传递信息与客体接受信息时能够准确地一步到位,演出者和欣赏者能否对声乐作品的内容。在感受上达成一致,这是很重要的。声乐演唱者在演出中不仅要用自己的外部语言诉诸客体的听觉器官,同时,声乐演唱者还要用内部言语诉诸客体的视觉器官,从而使自己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在舞台的实践中逐步趋于合理、完整。声乐演唱者应在注重声乐演唱技巧训练的同时,着重加强内部言语的训练。内部言语是事先无言艺术完整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与外部言语互相补充。那么,这里的内部言语指的是什么呢?内部言语是一种无声的言语,它是演唱者在交际过程中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位或是几个部位发出某种信息的语言工具,是一种形、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由于思想感情的交流和社会交际的需要,许多人单独运用外部言语往往感到不能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想法。因此,随着人们在说话或演唱的同时,眼睛随着发出一定的信息,手与形体也要随着他的声音相应地做出不同的姿势与动作,这些姿势和动作的运用就构成了我们舞台演出中演唱者向听众(观众)传递信息的视觉言语、手势言语、动作言语以及造型言语等。而这些言语综合起来就形成了内部言语这一完整的概念。肢体语言有助于表达作品情感,当声音不足以表达作品情感的时候,就用肢体语言辅助表现,有的人叫肢体语言为副语言。

内部言语来源于社会生活,它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又是人们表达语言、传达情感不可缺少的主要方式。作为声乐演唱者,内部语言对于表现声乐作品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在声乐艺术实践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是用时现练的,而是平时生活的积累,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思考,然后将这些内在的言语在实践的时候表达出来。同内在言语比较起来,外在言语就容易理解一些,歌词的表达及良好的舞台风度都是外在言语的表达方式,作为声乐演唱者,首先要落落大方,不能拘谨,要把握和表现最适合表现声乐作品的气度和风度。声乐演唱者要有充分的自信,这是外在言语表现的基础,不能为了找声音的共鸣点,就去挤眉弄眼,做出与表达的作品不相符的动作,要做到作品内容和动作协调一致。表达欢快的声乐作品时,不是强颜欢笑,而是要发自内心的笑容,这种笑容很容易感染观众,让观众沉浸于作品中,笑要笑得自然、大方,绝对不能做作。如果笑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会直接影响到表达作品的效果,容易使面部肌肉紧张,甚至会发抖,这也不利于声乐演唱技巧的发挥。手的动作不能僵硬,不要为了做动作而做,要发自内心的、自然的。抬手也很有技巧的,手掌心朝上和朝下所表现的感情就不同,抬的方向不同,表现的感情也不同。

无论是内部言语还是外部言语,都不能过度地表现。要想真挚地表现情感,首先自身要真诚,上舞台的目的是

什么,是为了表演艺术,表现真诚。真诚是能看出来的,一个人的眼神躲躲闪闪的,没有坦然的目光,那么他的内心就不是平静的,不是真诚的。在舞台上,如果你真诚地表现音乐,欣赏者是能够听(看)出来的,同时也能怀着真诚来欣赏。

声乐演唱者在舞台上演出,常把自己的失误归咎于伴奏。伴奏是声乐演唱者表现作品的一个重要部分。好的伴奏能帮助演唱者抒发情感,甚至能遮盖演唱者的一些技巧方面的不足。所以演唱者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把伴奏这一重要环节重视起来,多与伴奏配合。作为演唱者,应学会分析伴奏谱,这有助于掌握作品风格。如拉赫玛尼诺夫的《很久了吗,我的朋友》,该作品的伴奏与歌唱者的演唱速度和力度都很一致,伴奏始终对演唱起着推动的作用,让演唱者一直感受着作品的风格,就包括演唱者歌词唱完,伴奏者独自演奏的结尾部分,也能让演唱者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始终沉浸在作品的表现中。但这首作品的伴奏谱不是很突出旋律,所以,要在平时训练中,要多配合,多实践,这样才能完整地表达好作品。同是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别唱吧,美人》,它与《很久了吗,我的朋友》的伴奏类型就完全不同,在伴奏乐谱的第九小节,也就是演唱者进入演唱的第一小节,伴奏是波音,演唱者自己掌握进入演唱状态,这就体现了前奏的重要性,在作品结尾处,要求演唱者弱音演唱,甚至唱完最后一个音,让人感觉没有唱完,但是伴奏与演唱的尾音结合得很密切,让人觉得似乎是钢琴在继续演唱着作品。作为演唱者,不要以为前奏是伴奏的事情,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前奏一开始,演出就已经真正地开始了,声乐作品的情绪就已经确立清楚了,作为声乐演唱者,要与前奏产生共鸣,共呼吸、同投入,因为它也是乐曲的一部分。前奏、间奏、尾奏都是组成声乐作品的重要部分,作为演唱者,不得忽视其一。

音乐会不仅是检验演唱者演唱技巧的途径,同时是声乐艺术实践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会的曲目安排是很有讲究的。要根据作品的难度、作品的风格、作品的时代来分类。作品的难度主要是要难易搭配,比如上半场都是咏叹调,这不仅会使歌唱者的嗓子容易疲劳,也会使欣赏者觉得没有新意,听着乏味。作品的风格不能半场都是一个风格的作品(专场除外),或是一个速度的作品,这也同样会让欣赏者觉得枯燥无味。如果是专场演出,比如说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专场,那就要把速度相同的作品分开,难易程度上也要做交叉安排。

在开音乐会之前,要多彩排,在不需要麦克的舞台。要注意站的位置,听哪个位置的声音能传得远,能让听众听得最清楚,唱着不费劲。如果需要麦克的舞台,就要找麦克风的角度,这些看似不重要的细节,却对音乐会的成败,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众所周知,声乐艺术的实践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参与;二是总结。这两个环节的过程,就是专业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加强声乐艺术的实践,对于演唱者的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在每段学习过程中,都要有所实践,实践后要总结不足,然后带着这些不足再学习,然后再实践。这样长期积累的经验,对声乐演唱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猜你喜欢

怯场声乐艺术实践
别怯场
声乐艺术中唱法跨界问题研究
声乐艺术唱法及其跨界问题探讨
中学生音乐表演怯场现象的调查及对策
让怯场落幕
应对考场紧张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