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大片时代”国产电影的国家形象塑造

2009-04-16陈云度

电影文学 2009年20期
关键词:国家形象文化软实力

陈云度

[摘要]电影兼有艺术和商业的双重属性。同时作为文化的载体,担负着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功能。而良好的国家形象的塑造又有助于提升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刚刚到来的“后大片时代”,《集结号》《梅兰芳》等主旋律影片在正面塑造国家形象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新片《南京!南京!》更是通过展现战争中人性的脆弱与坚强。在传递了当前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的同时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的国人形象。关于如何在国产电影,特别是主旋律电影中塑造国家形象,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关键词]“后大片时代”;国家形象;文化软实力

一直以来,电影都是作为一种载体,在自觉不自觉地承载着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使命。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走出国门,在各大电影节上屡次获奖,我国的国家形象也随之传播到世界各地,如今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及在经历了“大片时代”继而进入“后大片时代”之际,国家形象这一话题开始逐渐在学界被广泛的讨论。

众所周知,中国电影自《卧虎藏龙》始,进入了“大片时代”,几年间在经历了期待、热捧,并创造了票房神话之后,直到《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上映时引发了褒贬不一的评论。这一时期的古装国产大片极力营造古中国的意境之美,力求将古中国意境之美发挥到极致。追求意境之美本无可厚非,可是大量的意象堆积、繁复华美的古老中国的经典奇观反复地冲击着观众的视觉神经,甚至于掺杂进西方暴力美学的元素,使观者在感官上应接不暇的同时很难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精神”。影片中人物的塑造也多是远离普通百姓的皇宫贵族、武林高手。事实上这些人物根本无法承担新世纪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任务,甚至有碍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2007年末《集结号》的出现无疑是改变了国产大片以叙述古中国奇观取胜的风气。“如果说七年前《卧虎藏龙》的出现标志着华语商业大片的开始,那么,以《集结号》为标志,中国大片进入了一个堪称‘后大片的时代。国际化的融资模式、自内向外的传播途径、本土化、当下性的受众策略,东西文化共享的精神意向标志着中国商业大片发展的崭新阶段。”2007年末,冯小刚创作的影片《集结号》在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收入的同时,在主旋律电影的发展之路上无疑是一道曙光,照亮了国产大片的前进道路。除此之外,陈可辛的《投名状》以及后来陈凯歌导演的《梅兰芳》、吴宇森的《赤壁》等片,也是我国电影“后大片时代”的优秀作品,这意味着我国电影离光怪陆离的视觉盛宴时代的渐行渐远,而对人性的探讨并未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不能抹杀《集结号》作为“界碑式的作品”开创“后大片”时代的功劳。笔者认为,《南京!南京!》的出现则更加确定了“后大片时代”的来临和这一时期我国电影的价值取向。

到底如何解释国家形象?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饶曙光说:“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国家国民素质和精神风貌的显著特征,是由最具该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元素组成。是-%国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标志。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不仅是—个国家的人民通过现实生活取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所体现出来的,不完全是客观存在的,而是这个国家通过各种传媒、各种文艺作品尤其是电影‘重塑出来的。”近些年我国电影所呈现给世界的大多是落后、愚昧和“伪民俗”。中国传媒大学的张毓强、王鑫方的论文《从中国电影国际获奖看新时期中国电影外宣》早在2007年初就敏锐地发现了我国电影在对外宣传和树立国家形象的不足。文章通过对新时期以来我国电影在国际上的获奖情况的分析,指出了我国电影对外宣传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用清晰的表格罗列出1988到2006年18年问在国际影展上获奖的23部作品的“关键词”,其中大部分是“文革”“社会底层”“封建男权”“贫穷落后”“同性恋”等。诚然,新时期以来我国电影在国际影展上的获奖作品展现的绝大多数是“民俗”的中国,“农村”的中国。落后愚昧、贫穷病态是我们输出的国家形象。久而久之,这些获奖影片在境外的传播以及主旋律影片在对外宣传上的缺席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西方社会中国的偏见。原本在西方电影中,中国人的形象多年来就停留在留着清廷辫子的猥琐狡诈的中国人形象上。而我们自己对于国家形象的输出却在多年来一直不能形成一个清醒的认识。如今身处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成了当务之急。基于“前大片时代”的电影创作在国家形象塑造方面的薄弱,业界开始呼吁重塑影片中的国家形象。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电影刚刚起步,相比欧洲和美国,在通过电影塑造国家形象方面已经落后了很多年。而在此前提下,以商业利益为追求目标席卷全球的好莱坞电影模式在塑造和传播美国国家形象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现在,随着我国国力的提高,电影人当务之急是塑造和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相比“前大片时代”的神秘绚丽的东方奇观,“后大片时代”的电影已经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意识到国家形象这一问题。如何以民族化、本土化来对抗汹涌而至的全球化浪潮,成为每一个电影人所面对的难题。“后大片”时代归根结底是要创造出真正民族化与本土化的优秀作品,在真正意义上能普遍传播并得到世人认可的国家形象也正是蕴涵在这样的电影作品之中。

今年4月,陆川的《南京!南京!》以纪录片的风格向观众展现了70多年前日军入侵南京的历史,尽管如《南京大屠杀》《南京1937》《南京》《南京梦魇》等影片早已多次关注这一历史事件,但《南京!南京!》的出现从不同的角度回溯了1937年冬天的南京是如何在日本侵略者的蹂躏中变为一座死城以及这座死城中上演的关于生生死死的故事(正如影片的英文片名《City oflife and death》)。影片塑造了国民党军官陆剑雄(刘烨饰)、妓女小江(江一燕饰)、教会老师姜淑云(高圆圆饰)、拉贝的秘书唐先生(范伟饰)、唐先生的妻子以及妻子的妹妹等角色,力求在短暂的影片时间内展现每个人物的个性。在1937年南京这座“死亡之城”里,有人渴望生,有人选择死。守城的军官陆剑雄无法阻止城破之前大部队的撤离,可他选择了留下,选择了与南京城共存亡,留下的还有他为数不多的战友,甚至那些如小豆子一样稚气未脱的娃娃兵,也在懵懂中留在了南京。陆剑雄代表了南京城攻陷之时仍旧坚持巷战的军人。作为军人,他们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在日军铺天盖地的屠杀中,军人是难以幸免的,可是留在南京城并坚持与日军抗争到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就是他们军人使命的完成。而作为知识分子兼小市民形象的唐先生则是经历了生死的拷问之后从容选择了死亡。拉贝的秘书唐先生曾一度寄希望于德国人拉贝,后来在动荡的避难过程中为了保护他的妻女甚至不惜用出卖同胞来换取自己小家庭的安全,可他所希冀的苟且偷生终究还是被日本人的残忍和暴力所破坏,心爱的女儿被日本人扔到楼下摔死,妻子的妹妹被日军轮奸后残忍杀害。这一切让内心软弱的唐先生正视了自己,正视了自己的良心和作为中国人的所

猜你喜欢

国家形象文化软实力
国家形象建设需谨防哪些认识误区
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道、势、术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国产电影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文化软实力提升对策探析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