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动势”与动画角色造型探究
2009-04-16张文智杨聪
张文智 杨 聪
[摘要]结构是形体之本,想要准确生动地描绘出各种角色的形体和动态,就必须对人体基本结构及其运动规律有所了解。同时,掌握人体静态和动态之势更是做好角色造型的关键。本文以人体结构运动学为理论基础,从人体动态与静态之变化规律来研究动画角色造型。
[关键词]角色;造型;结构;“动势”
达·芬奇说:“我一面成倍地画素描,一面绘制每一个成分和器官,绘制到那种程度,就仿佛是你手中曾有过这些器官,你一边转动,一边仔细地观察它们,从四面八方去观察,从里到外,从表及里,从上到下,由下到上地观察它们。”美术家们花大量的时间来研究人体结构,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对人体结构知识的重视,这些知识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们的成就足以告诉我们人体结构在造型中的重要性。我认为,所有的创作都有一个创作来源,而人物角色造型则来源于人体结构。然而,人体结构的基本知识只是服务于角色造型的必要因素。在动画角色造型中,我们可以从结构看出角色的外形特征,而从人体的动势能够看出角色的性格特征,而且能在视觉上给观众以美感。所以,在人物的造型里面还蕴涵着不动之动的静势和蓄势欲发的动势,在造型艺术中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在角色造型中将人的神态与人体的动势相结合,将会相得益彰。
一、人体动态平衡——动静相生
动画角色造型的特点正如人的肢体语言的特点,讲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有序。这样能充分展现人体线条和动作的美,集中反映角色内在的精神和情怀,在动画角色的造型中可以显现出浓郁的感情色彩和性格特征。有很多优秀的角色造型,它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姿态,都十分干净、明确,有起有伏,有动有静。如果角色造型缺乏这种动静相生的态势,势必破坏它整体的美感。
人体美讲究平衡,就像太极一样。太极的理论就是平衡的理论。阴阳是运动的特性,在太极理论中,世界是恒动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阴阳并非对立的两个事物,而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同一个系统的两个属性。只有阴阳的两个方面达到一种和谐,这个系统的运转才算健康。人体之所以是最美的,是因为人们都认为世上没有一种线条和轮廓比人体的线条和轮廓更加生动、柔和,而富于变化和韵律美;也没有一种体积和形态比人体的体积和形态起伏更匀称、有力,而更有弹性和更有节奏感;更没有一种色彩比人体的皮肤色更鲜嫩、滋润、透明,而更有光泽和更具生命的感觉。我们不能否认刚中带柔、柔中有刚的人体本身就蕴涵着动中有静、静中含动的变化美。
人体的结构是人体各个局部在分离状态时的构造和它们在并存状态时的结合,这是人体结构的基本定义。它与人体运动中的时空特点不同,结构是将人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来分析和研究的。在这个相对静止的状态下,人体比例是人们认识人体在三度空间中存在形式的起点。我们在熟悉人体结构和人体比例的基础上进入自由王国的境地,才能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心到形则应运而生。我们只有在人体结构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对人体进行夸张、变形,才能更好地达到一种能够完全表达思想情感和角色性格特征的效果。人体比例和结构形态固然重要,但是它只是服务于主题、服务于剧本的思想、服务于人物性格的刻画的一个基础因素,它是服务于我们对角色造型的最终目的的。而我们角色造型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造型,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性格,传达某种理念和情感。所以在创作中将人体夸张变形的同时更应该重视神态与“动势”的和谐。
例如游戏《神泣》中的角色造型,角色的身高比例及各部分人体结构都是在常人的比例结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创新的,它最终表达出来的效果显而易见,高挑的身材和柔美的神情体现出了角色的外形特征及面部表情,而更重要的是她动中有静、静中含动的态势将其性格特征完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并能给我们以无限遐想。
二、人体动势之美——不动之动
人物角色的“动势”决定了画面的美感,只有牢牢把握住人体的运动规律,才能捕捉到人体运动中瞬间的美感。从人体头、胸和髋这三个主要部分动势的变化来看,人体的千姿百态就是这些部分围绕着这三个轴的运动和转折而形成的。由于这三个轴线就像立体空间坐标的三个轴一样是相互垂直的。所以人体某一环节或肢体围绕某一轴线的运动和转折的幅度,必然会在另外两根与之相垂直的轴线上得到反映。所以只要将人体头、胸和髋三个主要环节在动态中的三轴线动向分析出来,那么无论人体动态如何变幻,都能找到其共同点。人体运动的三轴线规律告诉我们想要塑造出具有动感变化而富有生命的形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形体定向倾斜,这也是造型中最基本的方法。绘画中的形体不仅受到方位的制约,同时也受到其动态趋势的制约。当形体沿着自身运动的趋势偏离静态的方位时,通过向某些方向上的倾斜,具有外张或内敛的趋势,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正在运动的静止迹象,这是一种使形体定向倾斜的技巧。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为了在一尊半身雕塑中暗示运动,他经常赋予塑像某种倾斜性,某种具体表现性的方向。”在人体的运动过程中发现静态的美,在静态的画面中感受角色的动势,这样才能创造出有思想、有感情、有精神的角色形象来。
在蒂法的角色造型中,整理装备的静态之势,加上她若有所思的神情可以看出她的思维在运动。从这个姿态我们可以预知她下一个动作的即将开始,预示着蒂法即将开始战斗。这个造型最终体现出一个外柔内刚的女性形象。从人体运动学的角度来看,这在方向上也蕴涵着一种倾斜性。画面中有一种蓄势欲发之势,我们可以预知她的重心位置的变化。当人体的重心有所变化,即使是在静止的状态下,我们看到的形象动势是相对运动的。运动是一种无限的动势,而静止是一种未来的动势。
三、人体重心变幻——不静之静
谈到不静之静,我们可以从人体重心这一基本结构理论出发,由人体重心的不同变化来判断角色的姿势。人体重心就是人体重力垂直向下指向地心的作用点,是人体头、躯干、上肢和下肢等重力的合力作用点。是人体正位时的重心位置在正中矢状面和通过髂前后上棘水平面的交线中点。人体中心稍低于人体体积中心,人体重心的位置随人体姿势变化而移动,而人体体积中心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在造型艺术实践中,一般是凭直觉观察人体重心的位置,我们可以根据人体在地面的支撑面向上作垂直线与髂前上棘的连线或髂后上棘的连线相互联系起来,以判断人体重心的位置,并且对于一个较稳定持久的姿势最好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重心线没有变化的形体给我们的感觉是呆板和僵硬的,而重心线有所变化的形体会给人一种变化中的美感。人体重心线是研究人体平衡力的关键所在,我们都知道垂直上下穿过人体重心的那根无形的线就是人体的重心线。直立运动中的人体全身的重量由两腿支撑,并通过
换步移动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当人体双腿并立时,两腿承担的重量是均匀的,重心线与中心线是相吻合的。这种姿势是机械式的,给人感觉生硬,而且没有变化。当人体的双腿承受的重量不均衡时,也就是成为虚实步的时候,中心线与重心线就相分离,一般我们称它们为实腿和虚腿,实腿是那只承受大部分重量的腿,而虚腿则是承受少部分重量的那只腿。按照力学的原理,身体重量的重心线如果位于两脚间距离偏虚脚约三分之一的地方时,就可以使双脚踏地有力,准确地说我们也可以用“黄金分割法”来度量:即重心线在小于0.618或者说大于0.382的地方,如果重心线位置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会出现虚腿过虚和实腿倾斜的变化;还有一种情况是当一条腿支撑全部身体的重量时,这时的重心线是沿这条承重腿垂直向上的。
在佩妮和闪电狗波特的角色造型中,人体重心有着明显的变化。从重心的变化可以看出佩妮骑在单车上大角度的倾斜之势和波特飞速的奔跑之势。而在重心变化下产生的动势中捕捉得到画面又隐藏着一种静态之势的美感。将一个活泼聪明的少女和一个可爱忠诚而具有特异功能的狗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四、角色造型——神态与“动势”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神韵驱使着动势和静势。动作是随着思维的变化而变化的。通过人物的表情。我们可以预知他将要摆出的姿势和即将发生的动作。在《闪电狗》的动画影片中,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出角色的刻画是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将人物性格特征赋予闪电狗波特,从而表达人类的思想情感。这样能够很好地突出角色的性格特征。
从画面中,我们能非常清楚地看到闪电狗波特和画面中人物角色当时的表情和动作。而在他们的表情和动作中,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它们的心理,再从它们的心理思维表现出它们各自的性格特征,神态与势都恰到好处。如果我们只分析到这里的话,可以说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两个角色形象,但是我们要了解一个成功的角色是为了整个故事情节而塑造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它们的神情和姿态有没有完全表达出思想情感。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将人物的神态和动态结合,就无法创造出富有生命的角色形象。动作由神态决定,而神态来自于大脑的驱使,也就是说思维决定着我们的行动。我们要在神态和动作间寻找平衡点。以最终达到神态和动势和谐而产生的美感。综上所述,人体的神态和动势之间关系及其在角色造型发挥的作用是本论文的论述中心。无论是人体的结构还是其运动规律都强调了他们在变化中的特性。对于动漫设计者而言,我们只关注动作的设计而没有把动态和静态之间的本质部分进行具体学习和研究,只注重结构之间的比例结构,而忽视角色神态与人体动态和静态之间的和谐美,这对角色造型来说是个很大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