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探究式学习初探

2009-04-15刘卫光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公开课新课程探究

刘卫光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展开,各地学校纷纷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笔者也听了很多“情境一问题一探究一评价”或“新课程、新探究、新评价”等诸如此类的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公开课,欣喜发现,教师一改过去传统的“一言堂”方式,而以“辩论”“小品”“采访”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政治课堂变得越来越精彩。但笔者同时也深感忧虑,这样“热热闹闹”的所谓探究性学习,教学实效如何?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是否真正有所收获?笔者根据一年来对新课程的实践探索,就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探究式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反思。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学习的内涵及特征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围绕社会中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生活哲学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答案、自主建构意义或理解、自主寻求所需信息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探究使学生感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应用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学习具有以下特征:

(一)自主性:

探究式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向学生提供数据资料、新闻背景知识、或创设情境等,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主动建构政治各模块知识。

(二)参与性:

政治课探究式学习方式将学习的权利归还给了学生,从提出问题、搜集材料、分析解决问题到结果评价,每一步都要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快乐,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三)问题性:

政治课探究式学习的关键在于向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从问题着手,层层深入,在主动探索中掌握知识,提高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实践性:

政治课探究式学习特别强调学生运用政治原理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探究实践活动,培养实事求是

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

二、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探究式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重形式轻内容

有些教师认为只要采用“辩论、小品、讨论”等形式就是进行探究式学习了,于是,课堂追求表面的热闹,虽然气氛很活跃,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少,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及辩证的思维。

(二)重表演轻借鉴

表现在“平时课”和“公开课”的差异上。在准备公开课的时候,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会非常重视探究教学,会拿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探究方案,并常把探究活动作为课的亮点甚至高潮。但是,在平时课上,老师照样按老路走。有的老师说:“探究式学习,理念挺好,但脱离实际,不可行,公开课上上可以,平时课那就不必了。”两种课堂教学的差距过大,不能不说有些公开课的探究式学习有表演之嫌、“作秀”之感,难怪有些老师在听完公开课后,感叹收获不大,借鉴极少。

(三)重教材轻变通

思想政治四个必修模块设置的探究活动很多,有些教师一律按照教材布置的内容进行探究,不作任何调整和删减,且探究方法固定化、格式化,步骤公式化,有多少探究内容就探究多少,全然不顾实际情况变通,导致学生缺乏探究热情。

(四)重自主轻指导

政治课探究式学习应是“过程与方法”“能力与知识”的丰收,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一讲探究,就让班长、课代表或探究小组长带领大家辩论,自己却退到幕后,不参与、不引导。既不对探究活动开始之前的情境进行创设,也不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适时介入或在探究完后进行整合小结,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放任自由,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探究”得挺高兴,却无真正收获。

三、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探究式学习的反思及对策

(一)以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究

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适应角色转换。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和绝对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其次,教师要具有终生学习的理念,学生探究的课题涉及课内课外、内容丰富、范围极广,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选择的课题补充许多相关的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发言权,才有资格和能力指导和帮助学生。最后,在探究过程中,还要用到一些科学方法和现代化媒体工具,教师还要学习有关探究理论的方法和现代媒体技术。只有以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教师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做到勇于探究。

(二)以新课程合作交流为契机,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善于探究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新课程学习方式的探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不可避免会有许多失败的教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加强合作交流,把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与大家一起分享。做到善于探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提倡多样化学习方式

探究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它的许多优势是传统的授受式方式无法比拟的,但是探究式学习方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它比授受式方式要多花很多时间,因此,不能认为探究式学习就是先进的,授受式学习就是落后的,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运用不好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师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互相促进、取长补短。

2、精心选择探究内容

探究内容应有选择,不能什么都拿来“探”。学生能轻易理解的内容,采用直接学习即可;有些知识内容,虽然可以设计探究活动,但由于具有较高的难度和挑战,只有少数学生能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多数学生会成“陪探”,应考虑交给兴趣小组来做,不必全部学生参与探究。因此,对于探究的内容,应因地、因时、因人而选择,以实际情况,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为好。

3、把握指导的“适时介入”

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离不开教师的适时指导,因为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随时都会有新思想和新问题生成,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和解决,往往会阻碍学生探究的顺利进行。比如,若教师介入探究的时间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展开自主探究教师就介入进来,往往会使学生丧失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机会,反之若教师介入过迟,往往又会使学生处于盲目探究。再如,如果教师对学生不敢放手,介入太多,就会剥夺学生探究的机会。反之若教师过于放手,也会导致探究活动偏离目标和方向,或使学生盲目探究。

如在讲民族问题时,恰逢奥运火炬在世界传递之时,在法国出现了反华分子和藏独分子破坏活动,QQ、网络到处宣扬抵制“家乐福产品”,学生对此反应强烈。笔者及时提出问题:“抵制家乐福产品,这种爱国形式,大家觉得好不好?”“砸烂家乐福产品,与3.14西藏打砸抢事件有何不同?”“我们该怎样做才能体现我们的爱国之心?”通过课堂探究讨论,使学生明白要理性爱国,要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学习。

(三)以考试评价改革为导向,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敢于探究

从参与新课程教学的老师们反映的意见看,考试评价制度仍然是束缚他们开展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因素。探究教学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势必会影响课堂上知识的传授量,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因此,众多教师不愿进行探究尝试,只有在公开课时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而进行探究设计。因此,要想教师将探究进行到底,必须在评价体制上作些调整。

在当前背景下,取消选拔考试在短期内不太可能,要想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的积极作用,必然要效率。对师生互动与课堂时间进行有效掌控,也是我们以后要认真考虑的问题。福建师范大学附中校长、特级教师翁乾明老师提倡简约性教学,3位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是教学内容并非越多越好,“简约”反而会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简约性”问题也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四)评课的优化

听课者,尤其是评课者,要听出同课的“同”来,更要在乎异构的“异”,并通过认真比较、分析,站在理论的高度予以评说,这样才能让上课者恍然大悟,让听课者茅塞顿开。这3节课各有所长,各有闪光点。我们不是要评出谁好谁差,但要让每个人知道各自的特点,虽是同课异构,而实则是异曲同工。这3位教师对于课标的理解和把握在方向上是一致的,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也是一致的。所以,我们的评课不能只是简单评述某节课气氛好,收获多,细节处理到位,等等,而是要根据难得的市级“同课异构”活动进行交流,从不同的侧面推动听课者、评课者、授课者一起提高。

(五)授课者的进步

通过“同课异构”教学研究,教师们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别人,互相学习和借鉴,形成一种新的研究氛围,创设出良性循环的教学研究环境和条件。授课者在钻研教材时,要找准着力点,预设闪光点,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明白要把什么拿出来让别人分享,然后相互听课,认真比较、反思。通过这种研讨,进步最快的应该是授课者。通过授课与评课,授课教师在听课者的帮助下,根据自己的性格、知识和经历,发挥自己的长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男教师侧重逻辑与思维,女教师侧重情感与体验。于老师利用自己研究生态工程的优势,结合学生的汇报,对生态工程进行的分析严谨而理性;黄老师通过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结合学生“陌生”知识与“熟悉”知识的矛盾,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过程流畅,气氛融洽。

(六)教研的提升

“同课异构”能触发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同一课题”的教学与研究,大家既是研究者,也是被研究者。这样,教师会改变以前的备课态度,都认为上一堂好课跟自己有着直接的关系,于是努力备课,积极思索,竭力找出与其他教师上课时的不同点,以突出自己教学的特点和风格。这种方式在全市学科教研、片区教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同课异构”以打造个性化教学、张扬教师个性风采、注重学生个性特征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具有独特的教育教学内涵、浓烈的教学氛围、灵动的成长机制等优势,凸显着校本教研的独特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在校本教研的集体备课过程中,“同课异构”可以增强教师的主动意识,激发积极备课的热情。这样的集体备课,真正做到了集体研究,集思广益;这样的教学研究,有助于教师上好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公开课新课程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