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考体育专业生的心理素质训练
2009-04-15鲁君锦
鲁君锦
体育专业生要想迈进高校的大门,必须要过两个关:一是专业项目的考试;二是高考文化科的考试。有些体育考生往往在第一道关就跌倒了,这是为什么呢?笔者就这几年所带的几届体育专业生专业考试的情况来看, 专业上不了线的学生除少数是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外,大部分是由于他们的心理素质原因成为影响他们高考测试成绩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要想提高体育专业生的专业上线率,心理训练是我们教练员在平时在带学生训练时所必须要面临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在平时带专业生训练时应怎样把心理训练贯穿到到专业训练中去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作手:
一、体育兴趣的培养是专业生心理训练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习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内驱力。因些,体育专业生的教育要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乐意主动去训练,去品味训练的情趣,才会产生我在体育方面也行的愉悦心理感,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队员们的兴趣欲望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在训练中变被动为主动,产生愉快的情绪及克服困难的坚强的意志品质。为此我们在训练中要灵活安排训练,采取多种教法和组织措施,通过正确的示范,生动的讲解,游戏式的训练方法,教学录像等把课上的生动活泼,充分发挥体育专业生的积极性和对体育这专业的热爱,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二、加强体育专业生自信心的培养是心理训练的关键
自信心来源于超越自己,表现为超越他人。考试中,尤其是在高考中,自信心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可以决定最终成败。当你感到成功的喜悦后,自信心使你更加振奋!自信心还能产生“拼劲”和“狠劲”。因此,当心情到了最差时,到了最恶劣时,你还有最后一招:产生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每个人都有遇到挫折的时候,但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受挫,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形成一种压力。只有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保持头脑清晰、面对现实、勇敢面对、不要逃避,坚信自己能挫败挫折。冷静地分析整个过程,分析存在的问题,好好思考一下,应该怎样做才能把损失或伤痛减到最低呢?对于高考专业班的学生来说往往缺少临考经验,自信心不足,所以我们经常和学生谈心,增强其自信心,求胜欲望及不服输的精神和临场兴奋性。在日常训练时,多进行一些单项对抗赛,并设立考评人员,,让学生重复体会考试场景,了解考试的规则与要求,消除恐惧心理,同时在快临近考试时可与周边兄弟学校交换场地进行高考项目的联合测试,使学生在不同测试的环境下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消除盲目乐观。此外,要求体育专业生要合理评估自己的水平,能够正确对待考试的成败,不要过分依赖教师,培养自信心,学会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心理训练不是孤立的,在平时训练中要注意加强专业生自我生理和心理素质的能力的培养,心理训练要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之中
体育专业生的训练是枯燥乏味的,可谓是“劳心又劳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训练中,对专业生严格要求,对表现好训练刻苦的学生进行表扬,以不断鞭策大家取长补短,克服不足,利用集体的力量鼓舞每位专业生,使其充满信心,精神饱满,做到既有激情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技术动作,敢于拼搏,积极进取。我们要求专业生在训练中学会提高自我生理、心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外界的干扰和各种不利因素条件下善于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训练后写训练日记,记录自己每天训练的表现,在训练后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肯定学生们的发挥,找出存在的不足,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具体做法如“宣泄法”:这是一种通过适当渠道把胸中的郁闷释放出来的方法。当你为一件事所困扰时,不要闷在心中,而要把它通过书面交流,手机短信等形式讲给你所信任的人听。这既可以使自己郁闷的情绪得到缓解,又可以从对方那里得到忠告、建议,从而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因此,要求专业生们在平时训练和比赛中要做到沉着、冷静、坚持、超越别人、超越自己,争取最后的胜利。在一定特殊时间,例如临近比赛时给学生讲解赛前和赛中可能出现心理状态及如何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杜绝考生在考试前和考试中出现没有摆正自己在考生中的位置,听到成绩好的,就觉得自己不行,听到成绩差的,又盲目乐观,造成心理不稳定,成绩发挥不出来的情况的现象。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竞技状态,正确看待成绩,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通过竞赛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为体育高考作好有利准备。在临近体育高考的关键时候,帮助他们作好参加考试的一切心理准备,把“最佳状态”调整到考试期间。
四、 学会几种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
心理状态包括过分激动状态、淡漠状态、盲目自信状态。体育专业生获得最佳成绩时,总是伴随最佳竞技状态。如果心理训练不当,与比赛和客观存在差距,就会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反之,训练得当,就会加强队员的心理素质,提高队员心理状态的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有助于克服临场中的不正常的心理活动使之从心理素质上得到锻炼和提高,形成最佳的竞技形态。学会自我调适心理,考前应做到心态平和。要平衡心理,就应学会调适心理的办法。学点心理学知识,掌握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是大有益处的。下面介绍三种最简单的心理调适法: 一是学会自我深度松弛放松法。如经常在考前进行这样的练习:在全身深度放松的情况下,想象考场的紧张情境。首先出现最弱的情境,重复进行,慢慢便会在想象出的任何紧张情境或整个考试过程中都不再体验到紧张焦虑;二是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法。自我暗示是指自己将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暗示一种强烈的心理定势,并引导潜在动机产生行为。通过自我暗示,可以调理自己的心境、情绪、感情、爱好、意志乃至能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缺乏自信是考试焦虑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考试前应暗示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尽力考好。如考试前自己对自己大声说:“我一定会取得成功,我是最棒的”。考前面临紧张的考场,可反复在心里告诫自己“沉着、沉着”,在这种自我暗示的作用下心中的杂念自会消除,从而消除焦虑,放松身心;三是呼吸法。呼吸法是让自己静下心来,排除杂念的一种自我调节方法。在放松时,我们闭上双眼,用腹式呼吸法慢慢进行呼吸,吸气时,想象着丹田中的这股气由腹部逐渐上升到脑部,再上升到头部,直到头顶“百会”处;吐气时,想象这股气由“百会”自后向下顺着脖子、脊梁下降,直至回到丹田。这样一吸一呼,周而复始,反复进行。由于集中了全部的注意力,就能够使人逐渐排除一切杂念,收到消除紧张、自我放松的效果。
体育专业生的专项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心理素质将成为影响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加强高中体育专业生的心理训练有利于运动员在比赛或高考测试中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从而能够发挥出正常水平或超水平发挥。所以,高中体育教师在体育专业生的训练中要培养出优秀的体育专业生,除了在招生选材、发展体能、技战术训练外,同时在平时训练中加强对体育专业生有目的的心理训练,使他们在长期的运动训练中进行心理机能的调节,克服胆怯、紧张情绪,增强自制力和信心,在训练中始终保持精力充沛、情绪稳定的良好竞技状态,发挥出最佳水平,为他们以后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