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语境下的播音主持教学改革探索

2009-04-14李卫中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2期
关键词:播音主持教育理念后现代

李卫中

摘要:在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影响下,出现了后现代的教育理念。后现代教育提倡多元化的视角,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关联性,注重教学过程的自主探究和多重体验等理念,为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后现代;教育理念;播音主持;教学改革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以怀疑、否定为思想特征并力图超越现实性的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力以不同的程度和方式波及到文化生活的每个角落,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它的冲击,出现了后现代主义的教育理念及众多的课程流派。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的特征是“提倡多元化视角”“对非理性的提升”“具有批判反思精神”。 [1]后现代课程理论流派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教育家小威廉姆·E·多尔(Willian·E·Doll)的建构性后现代课程观。他在《后现代课程观》中提出了设计后现代课程的4R标准,即丰富性(Rich)、回归性(Recursive)、关联性(Relation)、严密性(Rigorous)。进入后现代语境,意味着不要从先验设定的框架出发,而要从具体实际和丰富的现象本身出发去理解事物。后现代的语境为播音主持的教学改革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需求量迅猛增加,而主持人专业院校担负了为社会、为传媒提供人才的重要角色和平台。社会的变革,广播电视理念的嬗变、媒介传播手段、方式、节目风格样态的更迭、运作机制的改革等,都对原有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秩序形成了较大的冲击,给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提出了教改的实际要求,要求对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进行一些新的探索。如何以新的思维去面对新的形势,推动播音主持教学的改革向深层次发展,是播音主持教学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后现代的教育理念为播音主持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视界。

一、后现代语境下的播音主持教学应注重内容的丰富性

后现代的课程理论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关联性,这为播音主持教学内容的改革提供了一种参照。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中提出了设计后现代课程的4R标准,其中之一就是丰富性。“丰富性指课程的深度、意义的层次、多种可能性或多重解释”,[2]他认为课程应具有适量的不确定性、无效性、模糊性、不平衡性、耗散性与生动的经验。后现代语境下的知识不是确定不变的客观真理,而是不断更新扩展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

播音主持教学内容的改革中注重丰富性主要可以从以下着手: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商业社会的幻觉文化、消费文化盛行起来,传统艺术的有序结构被打破,后现代艺术呈现出解构性、不确定性和多元性等反美学特点,影视节目也在新的形势下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随着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大众文化的盛行,娱乐类节目在在影视节目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具有综合素质的主持人的需求比例增大,而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并没有针对这些的专项训练。已经有一些学者注意到了播音主持教学内容的改革,张潇潇、谭天在《论我国节目主持人培养模式改革》一文中认为我国主持人中有三大主要类型:播音员,直观播报新闻,如邢质斌、罗京等;新闻主持人,主持、分析、评论新闻,如水均益、白岩松、敬一丹等;娱乐主持人,主持各类娱乐节目李咏、董卿、吴宗宪、小S等,并指出:“可以把目前的播音主持专业拆成三个部分:播音专业、新闻主持方向(设在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和娱乐主持方向(设在影视艺术专业)。”[3]培养模式的变革肯定会伴随着教学内容的更新,这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是一种积极的、有益的探索。

在播音主持的教学中,目前对培养学生吐字发音、播读新闻和配音的能力等训练较多,而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场面驾驭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关注较少,播音专业的课程设置,把播音和主持放在一个专业用同样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培养,由于规范化、程序化的教学运作规则,教材的内容不能立刻反映出一些新的现象,显得相对滞后。这就要求我们参照后现代的“课程的不确定性”的观念,树立课程是动态发展的观点,不断补充一些新的教学内容,针对新闻主持和娱乐主持的不同特点,开设相关的课程,补充新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在要在尊重主持人自身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出社会认可,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有影响传播能力的主持人来。

二、后现代语境下的播音主持教学应注重内容的关联性

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中提出的设计后现代课程的4R标准还有“关联性”。“关联性”主要体现在教育和文化方面。教育联系指课程中的联系即赋予课程以丰富的模块或网络,文化联系指课程之外的文化或宇宙观联系。后现代语境下播音主持的教学要充分注意到教学内容的内外关联。

(一)与文化的关联

播音主持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提升语言能力是播音主持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人语言能力的高低往往取决于他对两个问题的把握,其一是语言本身的结构,其二是语言背景的文化因素。

首先,在播音主持的教学中要注意到语言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联。语言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变化的系统,语音、词汇、语法之间相互影响,其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另一个的改变。广播电视是影响最大的大众媒体,这种大众媒体地位对语言的运用有特定的要求,广播电视的播音员和主持人都是公众人物,他们的语言不仅是表意的工具,也是普通民众模仿学习的典范,具有示范性。语言使用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所播节目的效果,也决定着播音员、主持人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语言不同于一般的人际传播语言,在播音主持的教学中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除了能说准确、流利、清晰、规范的普通话外,还须掌握好语调、重音、停顿、正确的气息控制等技能。另外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通过调配音素、音节、音步、音段等语音单位,创设和谐悦耳的语音之美,不但有利于意义的表达,同时也能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

其次,,要注意到语言与外部因素的联系。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与使用它的人、社会、文化、心理等都有密切的联系,语言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言与文化是共生的,互为表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呈现,文化是语言的基底和内涵。因此,当我们给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训练语言技能时,必须要把与之相关的文化因素结合起来。在播音主持的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在《语言表达》课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文化内涵,要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各种书本上的知识,丰富他们的学识,提高思维判断能力,更准确地认识自我和认识外界,提高学生的文本解析能力、文字感悟能力、文字转换能力,提升学生一度创作的能力。

(二)与心理学的关联

优秀的主持人应当具备新闻素养、逻辑思维能力、知识素养、分析判断能力、场面驾驭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这其中,稳定的心理状态是每一个播音员主持人必备的素质之一,目前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中也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在专业训练中本身就包含了许多心理控制的内容,如对象感的处理,内在语的设置等。但是目前这种培养并没有单独设立课程,而是随着专业训练进行。因此也就没有形成一种系统的、成熟的心理训练模式。

我们认为在播音主持的教学改革中可以单独设置心理培训课程模块,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心理素质训练方面的练习,找出专业训练和心理训练的结合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后现代语境下的现代汉语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建构

后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和建构的过程,课堂不仅仅是系统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也是学生实践的场所。后现代教育更重视的是教学过程而非结果。

长期以来,由于对母语学习的特点认识不足,在播音主持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于理论和知识的“灌输”,忽视了指导学生用语言规则指导语言实践,忽视了学生自主建构、自主体验的过程。参照后现代的关于教学过程的观念,播音主持的教学过程的改革不仅要关注结果性知识的传授,更要多考虑有关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能够积极进行对话的心理环境和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时学会自主建构、积极体验。体验,直观地说,即心灵在场。它是主体此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它是一种活动,更是一个过程。

在现代哲学视野里,语言是人认识世界的工具,也是人认识的对象。在后现代哲学视野里,语言是人的存在方式。萨特说“:语言不是附加在为他存在之上的现象,它原本就是为他的存在,就是说,是一个主体性体验到自己是为他的对象这一事实。“”我就是语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并且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海德格尔说得有理:我是我所说的东西。”[4]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一切语言通过实践比通过规则去学来得容易。”我们可以把一些规则性的东西融入到生动的情境中去学,寓理论于实践应用之中。与一般的文科教育不同,播音主持的教学不是通过大课堂讲课,就可以培养出优秀人才来的。按照教学规律,必须通过小课辅导,实施艺术个性化教育。同时播音主持专业又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学上应该具备视、听、录、摄、演、控的全套播音实验设备,为学生在校学习专业技能和进行艺术实践提供了良好而坚实的物质保障。

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习者方向的个性化”等。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关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优缺点施之以不同的教法,以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另外,要为学生的艺术表演实践多提供平台。“艺术表演实践的重点在强化口头表达能力,思维、策划能力和采访能力的训练,包括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影视配音训练与即兴反应能力训练以及镜头前、舞台上的良好自我感觉和当众条件下自信能力的训练等等”。 [5]再次,要引导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广泛参与校内外各种交流与实践活动,包括到学校电视台、广播站担任播音员;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文艺演出活动,担任节目主持人等。在播音主持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除了知识的静态“灌输”,还要创设一些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正如古人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1]杨秋华、余训爽.现代教育理念与后现代教育理念的比较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2006,(11上)P7。

[2]熊明川.后现代课程语境下的语文课堂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2006,(4)P107。

[3]张潇潇、谭天.论我国节目主持人培养模式改革 [J]现代传播,2007,(6)P115。

[4] 萨特. 存在与虚无[M]上海:三联书店,1988,P482。

[5]文嫚 .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艺术实践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2,P249。

猜你喜欢

播音主持教育理念后现代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90后现代病症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的创新发展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分析
播音发声训练中常见的问题及矫正方法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