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不对称”下的诚信教育

2009-04-14林素真

中国教师 2009年6期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奖学金励志

林素真

笔者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诚信”观念日趋淡化,利用“信息不对称”对教师说谎、编造理由,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开脱责任。那么什么是“信息不对称”呢?即信息接收体和发出体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等、不一致的,或是一方处于有效信息区而另一方处于无效信息区(信息盲区),甚至另一方获取的信息完全失真,这种状况都是“信息不对称”。笔者提出,要在“信息不对称”下进行诚信教育,首先,要判断出“信息不对称”;第二,解决信息不对称状况,要“从宏观思想入手,采用整合策略”。即将原有的信息资源,尤其是被割断、被分离、被孤立的信息碎片融合起来,整理出信息链条,防止信息漏洞,进而获得有效信息,在“信息”转为“对称”时艺术地进行思想教育。

笔者从两个典型的案例分析,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案例一:学生A在清明节前一天擅自回家,并没有请假。上课当天该生得知笔者查课后,他“哥哥”给笔者打了电话,声称其“弟”回家祭祖,希望能补假。

笔者本着对家长、学生负责的态度,坚持要求同家长亲自沟通该生的学习状况:首先,此学期有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此生是高职生,基础并不扎实,旷课会影响其学业;第二,作为纪检委员,理应比其他同学更了解考勤、考核制度,请假应及时且理由须正当,而他却带头违纪。在笔者的坚持下,学生只好给笔者打电话解释:刚才的“哥哥”其实是父亲在帮他圆谎。当天下午该生回到学校,在办公室向笔者道歉,解释回家不是为了扫墓而是“协调家庭矛盾”。当天早上父母吵架,他接到家长电话后就马上回家。笔者了解到他家住广州番禺,并进一步了解到他接到家长电话是早上九点多,而笔者接到该家长电话是十点零几分从惠州打过来,一个多钟头的时间,家长怎么能在这么短时间内从广州赶到惠州呢?这证明当时家长并不在家。显然家长吵架是假,该生又向笔者说了谎。笔者将情况摆明,他只好承认了又一次说谎并道出实情:他旷课回家是和母亲去扫墓,但觉得此理由不正当,而处理家庭危机的理由好像更合适,所以才制造出那么多的“情节”。

这就是学生典型的谎言。人一旦说了谎,在难以自圆其说的情况下,又附带了新的谎言,但往往自相矛盾,不攻自破。上述案例中笔者与请假学生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这表现在:第一,学生不明原因擅自离校,教师对学生的去向是不清楚的;第二,学生的家长以责任人的身份向教师补请事假,教师对学生的权责转移到监护人身上,此时对信息的掌握权也自然转移。在教师接到家长电话并“了解”学生的去向后,教师要做的是加强与家长沟通,向家长阐明学校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要求家长配合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纪律和安全教育,这时教师的职责仿佛也基本到位。但是问题在于,学生利用信息掌握权转移的过程给教师制造了“信息盲区”,即教师无法核对沟通对象是否是监护人,造成教师处于信息弱势。这时教师扭转信息弱势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同家长沟通,告诉家长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调查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和了解子女的程度;二是利用通讯手段判断信息的准确度。一般来说,家长打电话给教师大多用家庭电话,若用手机的话,教师可主动跟家长要家庭电话,以便日后紧急联络并注意及时更新学生个人档案上的家庭联络电话。扭转信息弱势之后,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将零碎的信息如时间差、事件逻辑性、职责权限等,整合起来,捕捉有效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也培养了教师捕捉信息的敏感性。

案例二:学生B申请国家奖学金未能获得批准,改为申请面向贫困生的励志奖学金。

笔者并没有直接指明其不符合申请条件,而是询问他是否清楚申请励志奖学金的条件,他回答自己清楚,笔者请他把励志奖学金的申请条件一一说出来,希望其思考自己是否符合。同时提醒他,虚报情况涉及道德和品质问题。见笔者跟他谈及品质问题,他自己也心虚,为了获得认可,他一再坚持自己是贫困生,必须申请。笔者进一步指明,他必须通过班内民主考察才具备申请的资格;而且据笔者了解的情况看,他并不属于贫困范围。于是该生跟笔者谈及他的家庭出现了变故:他伯父与姑妈都得了癌症,而其父亲要从经济上资助他们,这直接造成了他家出现贫困的状况。笔者询问他的家庭是否有劳动力,他只回答他所在的县是全国重点扶贫县,双亲在家基本上没有收入;姐姐虽然有工作但不稳定。最后他还强调,笔者若不相信可以去当地居委会了解他所在的县是否是贫困县,当地人寻找活计维持生活是否很艰难。笔者观察到,该生都是有意传递一些他想表达的信息,这和那些在困境中求生存的贫困生那种神情和表达方式都完全不一样。笔者等他描述完,给了他两个建议:一是若要申请,必须回到班级进行民主考察,请与他一起生活了一年的同学们对他的贫困状况和日常开销做民主测评;二是让他思考他双亲的资助行为是否是在力所能及下进行的。若是,那么他的双亲肯定会优先考虑子女的教育经费再考虑资助事项;若不是,那么他的双亲是否要考虑依靠社会力量去帮助家族成员度过难关。例如通过社会捐助途径来缓解自身压力,而不应该通过他将压力转移到学校的其他同学身上,这对于在同样学习环境和同等竞争机制下的同学来说是不公平的。

笔者在第二天跟该生的家长进行沟通,结果却让笔者大为惊讶:其家长并不知道该生在申请励志奖学金,并表明他们的家庭是不需要的。其一,家长在当地开五金店,规模也颇大,且雇佣了工人;其二,家里的劳动力比较充裕,该生有一哥、一姐,有稳定的收入;其三,家长的确是资助家族成员治病,但这并不会影响该生的学业。该生的家长最后还深明大义地向笔者表态:他们的家庭真的不需要这笔资助,希望笔者将它资助给最需要的同学。

笔者在与家长沟通后并没有直接找该生进行教育,而是在当天晚上借就业指导课的机会,给大家讲起了故事:李斯与赵高如何偷梁换柱,篡改秦始皇的遗嘱,串谋将胡亥推上皇帝的位置,但李斯最后还是死在赵高的手中,且是被满门抄斩。笔者引导他们分析原因,其中有学生认为李斯如果当初不考虑到自身的境况,实事求是地扶持扶苏当皇帝,说不定他可以逃过这一劫。同学们通过争辩,大多同学都同意这样的结论:李斯若能实事求是,说不定他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人往往是为自己的聪明所误。同时,又给大家讲明在求职过程中需实事求是,耍小聪明这些雕虫小技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虽然笔者举的例子并没有涉及虚报励志奖学金的事,但是该生却能领悟笔者的用意。之后该生向笔者道歉,并承认了说谎的错误。

从以上的典型案例看,教师处于“信息盲区”不是客观原因造成的,而是学生主观制造的,这里涉及到学生的欺骗行为、失信行为,因而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教育呢?笔者认为,一、利用学生信息档案,如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信息档案,定期更新,通过亲自谈心、与家庭沟通、同学反馈、团务日记等途径掌握学生的在学情况,动态把握学生的言行动态。二、艺术地处理“信息不对称”事件,如以点带面、以理服人、从旁点拨等方式,既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让学生达到自我认识的效果。总的来说,以建立学生信息档案为前提,以收集信息资源为导向,培养良好的反应判断能力,锻炼信息资源整合能力,进而提炼有效的信息,在教育过程中加强责任心与情感兼容的凝合,通过梳理出有效的信息关键点,以点带面,扭转“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局面,通过信息点的获取达到“信息对等”的效果或是居于信息的优势位置。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乐闻)

猜你喜欢

信息不对称奖学金励志
获取额外生活费 不妨尝试奖学金
励志故事
温斯顿·丘吉尔的20条励志名言
温斯顿·丘吉尔的20条励志名言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与启示
生活励志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巩辰卓申请罗德奖学金时的个人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