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和发展农业
2009-04-14李小建修晨张建华
李小建 修 晨 张建华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突破“就农业论农业”的传统思维,进行理念创新,即借鉴和利用现代发展理念,从效益农业、市场农业、科技农业、组织农业、标准农业、生态农业、精准农业和资本农业等八个方面进行落实。关键词:现代发展理念;效益农业;市场农业;科技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09)02-0050-03
2007年中央1号文件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摆在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并且提出要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这就要求我们跳出传统农业发展的思维定势,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思路。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和发展农业,就是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经营思想、管理方法、组织形式、生产方式、营销手段等先进理念,引入和应用到农业领域,指导农业生产和经营,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进程。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和发展农业,是我们在总结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发展农业长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一条有益启示。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农业产业的特殊性、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现实性并结合当前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本文认为,现阶段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和发展农业,必须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落实。
一、运用效益至上的理念发展效益农业
效益至上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的农产品供给由短缺走向总量基本平衡,并出现结构性、区域性相对过剩,但同时农业资源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等还比较低,因此,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成为现阶段农村工作的核心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把效益至上的理念和原则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来,推进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发展效益农业,一是要提高农业自身的经济效益,注重提质降耗,讲求成本核算,对农业实行企业化经营与管理;二是要努力提高农村经济整体效益,改变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割裂开来的封闭式经营方式,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三是要树立规模经营的理念,克服农业生产分散化、零乱化布局的倾向,大力推进种养业适度规模生产和加工,提高农业生产的产业化水平和规模效益。农业的规模经营是指根据农业自身的特点,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依法有序地探索科学可行的土地流转方式,按照适度规模经营的要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开展专业村、镇建设,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特色经济,使分散的农户作为一个有规模的整体面向市场。
二、运用现代营销的理念发展市场农业
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多数情况下还是依赖农民自己的传统经验决定,农产品流通不畅、销售困难。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的市场意识较弱、农产品市场开拓力度不够。鉴于此,我们必须引入现代营销理念来发展市场农业,一是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市场需求调研预测,选准目标市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品种结构,对农产品深度加工,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同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行产销衔接,实现由“拉着产品找市场”到“围绕市场搞生产”的转变;二是从重视生产向重视营销转变,构筑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网络化农业营销体系,建立并完善农副产品销售市场体系,培育多元化的市场营销主体和队伍,积极采用会展促销、代理销售、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期货交易等现代营销手段和流通方式,不断提高营销水平,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三是加大市场运营力度,树立品牌经营理念,实施名牌战略,靠名牌产品开拓市场。品牌是质量、实力和信誉的象征,是一笔无形资产,我们可以把名优特农产品与各项认证结合起来,注册品牌,争创名牌,以名牌争市场、夺天下。
三、运用科技兴农的理念发展科技农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发展制约的根本出路,而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发展的科技贡献率都还比较低,农村经济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必须引入科技兴农的理念,强化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实用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努力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业效益,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分离出来,推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发展科技农业,必须建立符合农村特点和科技发展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创新科技研发、科技引进和科技推广转化的新机制,形成科研、开发、推广相互衔接、紧密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必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催生大批农业科研成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必须建立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提高农民及时掌握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使大批农民向科技能人、商人、经纪人、企业家转化,培养造就新一代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运用社会分工与协作的理念发展组织农业
我国当前的农业生产以小规模的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农户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分工协作,生产经营经常处于盲目状态,农户势单力薄、市场渗透力弱、竞争力差,在交易谈判过程中处在弱势地位等等。这不仅影响资源的合理配置,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增收目的的实现,进而制约农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面对的是规模大实力强的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系统完备的经济组织,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不可能抵御强大的竞争对手。为此,必须运用社会分工与协作的理念,加速组织创新,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变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为社会化大生产,增强农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紧密度,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联合起来闯市场。发展组织农业,必须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把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和市场开拓连为一体,让千家万户的农业生产融入到社会化大生产之中;坚持“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培育农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市场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效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减少市场风险;按照“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的要求,采取股份制等形式培育家庭农场和农业公司;积极引导农民分工分业,培植农业种养大户和营销大户。
五、运用标准化的理念发展标准农业
标准化是产品品质和安全的重要保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早已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大门虽然敞开了,但是门槛并没有降低,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等非关税壁垒越来
越苛刻,依靠化肥、农药支撑的传统农业越来越没有市场,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标准化的理念引入农业领域,使农业从组织、技术到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都遵循标准化规则和流程,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也便于打造农产品品牌。发展标准农业,必须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测检验体系和监督保障体系建设,并逐步与国际接轨,执行国际通行的质量体系认证和环保体系认证;必须切实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引导农民按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生产,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用标准化生产经营降低农产品有害物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以市场准人为切入点,从产地和市场两个环节人手,通过对农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控制,实现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无公害,提高农产品的安全度;注重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农产品商标的注册、绿色产品的申报和原产地的认证与保护等工作的力度,大力发展品牌农业。
六、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展生态农业
在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化肥、农药广泛而大量的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粗放型经营方式致使石油、森林、淡水、土地、动植物物种等农业资源过度消耗,使农业乃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挑战。因此,发展农业必须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强调资源节约、环境零损害的绿色性,即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在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农业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使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和持续发展,达到生态、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效统一。发展生态农业,符合党和政府“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思路”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制定相关法规、政策和措施;遵循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好环境治理和保护问题;完善生态农业的技术体系,积极开发和应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培训、指导农民合理选用化肥和农药;加大农产品生产环境的监测力度,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
七、运用流程再造的理念发展精准农业
流程再造(BPR)理念的应用使工业生产的效率大幅提高。传统农业的技术模式只是在区域尺度上进行品种选择和土肥监测,通过地区试验积累适于当地的栽培管理措施向农户推荐使用,从而形成了“传统精耕细作”的生产管理经验,但因缺乏现代科学方法的定量研究和现代工程手段的支持而形不成大规模的生产力。而20世纪80年代末由美国农学家提出的精准农业,将高新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和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结合,融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为一体,形成现代农田“精耕细作”技术。通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地、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通过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状况进行定期信息获取和动态分析和诊断,实时决策,进行田间作业的精细管理。据测算,采用精准农业技术,可以节约30%以上的肥料和农药,可使作物生产成本降低20%以上,在科学利用投入的情况下增加产量,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它使农业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其重要特征是使各种原料的用量达到非常精确,像工业流程一样连续进行,从而实现科学化经营。发展“精准农业”的关键是加强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同时还必须在智能农业机械、作物生长机理、环境对作物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两者结合才能发挥精准农业的威力。
八、运用资本运营的理念发展资本农业
通过资本的聚合、裂变、流动、重组,盘活存量,引发增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现代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长期以来,农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制约,被视为“弱质产业”,加上各种体制性因素,致使我国农业发展过分依赖财政投资。投入严重不足,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要解决我国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必须引入和运用资本运营理念,拓宽农业融资渠道,促进农业投资多元化。为此,必须坚持市场化运作,面向社会和市场,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对农业生产要素进行重组和整合,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投人格局。比如以优势资源、优秀企业、优良环境、优惠政策为依托,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把农业资源当做工业项目来抓,进一步整合农业资源,包装、运作好农业项目,通过项目吸引外部投资;着力建设好园区农业,发挥其示范窗口的作用,让广大农民在“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基础上,毫不犹豫地“跟得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
以上从八个方面分析了现代农业。其实,这八个方面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其综合才构成现代农业。其中,市场农业、资本农业和组织农业强调的是农业的生产过程,科技农业、标准农业和精准农业强调的农业现代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应用,而效益农业和生态农业则强调农业的最终结果(参见图1)。当然,这八个方面并没有十分清晰严格的界限划分。有些方面还有些相互交错,如科技农业与精准农业。市场农业与资本农业等。现代农业的发展关键在于综合考虑这些方面的同时,可以因地制宜,重点发展其中的某些侧面。在先进理念的引导下,建立特点分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农业体系。
责任编辑: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