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
2009-04-14曲丽君
[摘 要]选课制教学体制,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大学体育教学体制,解决了教学内容与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不协调的矛盾,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探索体育知识和增强体育运动能力的积极性,推动了素质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促进了体育教育终身化目的的实现。
[关键词]改革 选课制 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曲丽君,大连广播电视大学文法系外语教研室 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健美。
部分普通高校体育课目前仍延用几十年前的教学模式。而今,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人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老的传统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的需要。应建立一个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
结合大连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情况,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体育课实行了选课制度的教学改革,即从学生的爱好、兴趣出发,在一定范围内让学生自主选课,使其在二年的体育课学习中完成教学任务并能熟练掌握一项或多项运动技能。全面提高心理以及身体素质。
一、改革的目的
(一)为了解决学生对计划体育教学内容的喜好不一的矛盾,更好地完成我校体育教育为“终生体育”和“健康第一”教育服务为目的,我校体育从2005年进行了体育教学改革实验,通过2年的改革于实践,基本上满足了学生体育项目不同喜好的要求,证明此次改革在我校是成功的、可行的。
(二)实现学生对体育课态度的转变。大连电视大学的体育课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发展为目标,重视学生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发挥其能动作用。通过选课制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满足学生对体育教育的不同需要为出发,点拨他们对体育教育的追求和参与,实现学生对体育课教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学会”到 “会学”的转变。
(三)更好地把 “健康第一”融入到我校体育教育之中。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培养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持毅力”等,该《决定》把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位置,为我们的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改革的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大连电视大学2006级、2007级高职和成人脱产学生合计1000余人。
(二)方法:男女生可在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与美、健美操、瑜珈功、交谊舞等九项中每学期任选两项,根据选项重新编班,进行体育课教学。
三、计划教学与选课教学
(一)计划教学体系是“固定套餐式”。“固定套餐式”的流程是以教学大纲为主,教课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内容要求制定教学日历。撰写课时计划,经过备课,然后教师和学生见面上体育课。在教师给学生上课之前,学生对本学期体育课上什么内容和由谁上等情况一无所知,所谓的“固定套餐式”就是学生愿意吃不愿意吃都给你吃。
(二)我校实行的选课制教学体系是“自助餐式”。选课制体育教学体系贯彻的是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以体育教学的实际、实用、实效为切入点,进行差异性教学。体育课同时给出多个教学项目供学生自由选择。
四、选课形式、内容、上课时间
(一)选课形式:首先体育教研室统一确定项目,项目不分男女,由学生任选两项,另外身体素质方面的例如耐久跑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达标,学生根据项目确定教学单元分部填表选课,教研室根据选课情况进行编班和调配。
(二)选课内容: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与美、健美操、瑜珈功、交谊舞等9项。
(三)上课时间:周一至周五,教务处统一安排上课时间,上午安排在3-4节,下午安排在5-6节或7-8节。
五、选课制教学实践效果
通过对我校06和07级共24个班学生的调查与研究表明:
(一)选课制教学改革与实践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学生对选课制教学改革与实践反映强烈,表现出了较大的热情。据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85.95%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教学的内容应由自己来选择,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条件、爱好、习惯、性格等方面有差异。因此,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应由个体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每个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知识、健身方面、健身内容、健身形式等体育锻炼方面的兴趣,更好地为健康教育服务。
(二)由于选择的项目较少,选课制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满意率不算太高。参加选项教学改革实验的同学有43.06%的认为,目前选择项目能满足自己对体育教育的需要;有56.94%的学生认为,目前选择项目不能满足自己对体育教育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是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教学项目太少,仅有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与美、健美操、瑜珈功、交谊舞等几项。有86.94%的同学要求增加体育教学选课项目。
(三)大学生选择体育教育动机表现出自主性、趣味性和个性化。在选择体育教育动机的调查中,学生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趣味性和个性化。主要的动机有兴趣与爱好、健身与锻炼、学习与打基础、减肥、健美、提高技术、高雅、国球等以上内容。在上述动机中,其学习体育教育的主要动机来自于兴趣与爱好、健身与锻炼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43.60%和25.77%。从上述的调查中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论是从兴趣与爱好出发还是从体育锻炼的结果出发,体育教育都要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受教育者的学习动机需要,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通过选课制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调查结果看,学生对目前和将来实用与时尚的体育项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为终身体育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选课制使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对自己选择的专项课不论是求知欲望,主体意识,还是个性表现都很强烈。由于满足了学生对体育教育的求知欲望,因此,课堂中学习气氛浓厚,练习密度和强度有较大增加,提高了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锻炼质量,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出勤率比较高。这对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意识、习惯及自我锻炼身体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能力。
(五)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使体育课教学秩序井然。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出勤率、课堂秩序很满意,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矛盾减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了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因而,教学质量稳步增长,达到了教学改革的目的。
综上所述,体育课选择制的改革势在必行。他对我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单实践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场地、器材和专业教师资源的不足,制约了选课制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建议学校增加选课项目,推动我校体育教育改革更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燕,以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为切入点改革大学体育课程教学[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3年 02期
[2]赖柄森,中国大学体育的发展趋势[J]嘉应学院学报2005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