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语言中的“音美”追求

2009-04-14崔传明张丽丽

消费导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音美和声押韵

崔传明 张丽丽

[摘 要]语言应力求声音和谐优美,琅琅上口,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也就是要追求“音美”。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它在体现“音美”方面更具有其优越性。本文分析了在英语中是如何使用五种语音修辞方式来体现“音美”的。

[关键词]音美 头韵 半谐音 和声 押韵 拟声

作者简介:崔传明(1963-),男,山东泰安人,硕士,山东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语言是有声语言,首先是诉之于听觉。所以,人们在使用语言和追求语言功能的过程中发现了它的音乐性质。英国作家Stephen H。 Spender说过:“有时,在写作中我感到遣词造句犹如谱写音乐。这种音乐对我的吸引,远远超过词语本身。” 俄国作家高尔基也说过:“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总希望说出去的话别人喜欢听, 所以我们都在美化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美妙动听,声音配合得当,铿锵悦耳,和谐优美,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能给人以美感和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这就是人们对语言的“音美”追求。英语语言中的“音美”通常用以下五种语音修辞方式来体现:

一、头韵 (alliteration)

头韵是指在一句话、一个语段或一个诗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以相同的元音或辅音(以辅音为大多数)开头而形成的语流。头韵是英语历史上使用最早的一种韵,当时古英语诗行中还没有其它韵种,随着语言的发展,各种文学作品日渐丰富多彩,才产生了各种形式的韵,因而头韵现在降到了次要地位。不过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文艺作品中还是常用的,尤其是当代新闻写作中,新闻标题使用头韵成了一种时尚。

(一)头韵使用在习语和谚语中能起一种强调的语气效果,如:last but not least (最后但不最次),safe and sound(安然无恙),Speech is silver; silence is gold。 (雄辩是银,沉默是金。)

(二)中古时期的诗人擅长用不同音的交替重复编制出各种复杂的音响图案和效果。请看英国的“诗歌之父”乔叟在他的《鸟儿回旋曲》一诗中第一节使用的头韵: Now welcome, summer, with thy sunshine soft,/ This wintry weather thou wilt overtake,/ And drive away the night so long and black! (来吧,夏天,用你柔和的阳光 /快来把寒意袭人的天气代替,/把长长的黑夜赶得就此逃避!)

(三)新闻写作为了追求吸引性,在文章的标题中刻意使用头韵,如:《时代》周刊有一篇文章介绍时髦泳衣,标题是Splashy and Stylish。用了这两个词,情景跃然纸上:纵情戏水,水珠四溅,泳装入时,趣味盈然,这恰好是头韵所创造的听觉形象。清脆明亮的「s」音,起首重复,加上短促丰满的两个元音,听起来十分悦耳。《生活》杂志有一篇文章,介绍1982年作为最佳女主角、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Meryl Streep。标题是Magnetic, Magnificent Meryl, 用头韵串起三个词,反映了她的特征:富于魅力,成就辉煌。

二、半谐音 (assonance)

半谐音是指词与词之间的重读元音相同,而后面的辅音不同的一种不完全押韵形式。它作为一种美化语言的辞格来应用,这一辞格的主要功能是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半谐音是英国民谣的一种很普通的形式。例如: The anchor broke, the topmast split/ It was such a deadly storm。/ The waves came over the broken ship/ Till all her sides were torn。 ( Sir Patrick Spens )(大锚断,中桅折,/风暴如此猛烈。/汹涌波涛击覆舟,/左舷右舷俱碎裂。)半谐音也是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迪更生诗歌的一个特点。例如:I never saw a moor,/ I never saw the sea/ Yet know I how the heather looks/ And what a wave must be。/ I never speak with God/ Nor visited in heaven/ Yet certain am I of the spot/ As if the chart were given。(我从未见过荒原,/也从未见过海洋,/我可知道石楠的形状;/也知道波涛的摸样。/我从未同上帝把话讲,/也从未浏览过天堂/犹如舆图摆在我眼前,/我可确知要去的地方。

三、和声 ( consonance )

和声是指词尾辅音或非重读音节的重复。和声的魅力丝毫不亚于头韵和半谐音,其韵脚的使用同样使语句美妙动听,让人难以忘怀。如:Who knows most says least。(懂得最多的人说得最少。)Offense is the best defense。(进攻是最好的防御。)等。莎士比亚在他的十四行诗中对于和声的使用频率很高,如:Take all my comfort of thy worth and truth。/ For whether beauty, birth, or wealth, or wit… (Sonnet 37) (却也从你的真与德得到了慰籍。/因为不论美、出身、财富,或智力……)。

四、押韵 ( rhyme )

押韵是在两行或更多的诗行末尾重复同一个音。这种末尾音节的谐音一般都是建立在末尾的元音或元音及其后辅音的基础上的。在现代英语诗歌中,绝大多数采用这种押韵方法,它具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诗的联合代理者,把一个诗节联合起来,使语句更加连贯;二是使诗节具有音乐感,增强了感染力,提高了语言效果。最基本的押韵方法有三种:

(一)aa, bb 韵脚。第一行与第二行押韵,第三行与第四行押韵。请看拜伦的一首名诗的第一节: The Assyrian came down like the wolf on the fold, /And his cohort were gleaming in purple and gold; /And the sheen of their spears was like stars on the sea, /When the blue wave rolls nightly on deep Galilee。 (这亚述王冲过来像狼扑向羊,/他麾下的队伍紫莹莹闪金光;/那矛尖像星星在大海上闪烁---/当夜晚加利利海深深卷碧波。)

(二)ab, ab 韵脚。第一行与第三行押韵,第二行与第四行押韵。雪莱在他的一首《失伴鸟伤其偶》第一节中采用了这种韵脚:A widow bird sate mourning for her love /Upon a wintry bough;/The frozen wind crept on above, /The freezing stream below。 (失伴鸟伤其偶,/秋栖寒冬枝头;/天上夹雪风吹,/底下带冰溪流。)

(三)ab, ba 韵脚。第一行与第四行押韵,第二行与第三行押韵。约翰。韦伯斯特在他《挽歌》的第一节采用了这种押韵方式: Call for the robin-redbreast and the wren, /Since oer shady groves they hover /And with leaves and flowers do cover /The friendless bodies of unburied men。 (把那些知更和鹪鹩唤来,/它们在茂密的树丛上飞翔,/在无亲无友的未埋遗体上 /撒下了花和叶,把它们掩盖。)

五、拟声 (onomatopoeia)

拟声是运用模拟或暗示自然声音的词语,以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增添声音美。拟声词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所挑选的音响有助于在大脑中再创意境的回声,达到栩栩如生的效果。

(一)模拟人的声音。如: How the pretty ladies talk / Tittle tattle, tittle tattle !/ Like their patters when they walk / Pittle pattle, pittle pattle 。 ( Erasmus Darwin ) (漂亮小姐怎样闲话 /叽叽喳喳,叽叽喳喳!/恰似她们步履轻捷 /劈嘀啪嗒,劈嘀啪嗒。)该诗通过tittle tattle和pittle pattle模拟姑娘们在一起闲谈的声音和急促的脚步声,使人仿佛听到活泼可爱的姑娘们在叽叽喳喳谈笑。

(二)模拟动物的声音。如: The dog barks; the wolf howls; the tiger roars; the cock crows; the cat meows; the pig grunts; the duck quacks。 (狗汪汪,狼嚎叫,老虎啸,鸡鸣啼,猫咪咪,猪哼哼,鸭呱呱。)通过使用bark, howl, roar, crow, meow, grunt, quack 这几个拟声词,几种动物的叫声被模拟得惟妙惟肖。

(三)模拟其它声音。如: The ice was here, the ice was there,/ The ice was all around;/ It cracked and growled, and roared and howled,/ Like noises in a swound !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这里是冰,那里是冰,/到处是冰墙重重。/崩裂、咆哮、吼鸣、嚎啸,/真个是震耳欲聋。)用crack, growl, roar, howl模拟出冰裂的嘎嘎声和海上汹涌的冰涛声,生动地再现了冬季海面的严寒景象。

参考文献

[1]谢祖均 《英语修辞》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北京)

[2]黄杲炘 译《英国抒情诗100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上海)

[3]黄杲炘 译《美国抒情诗100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上海)

[4]范家材 《英语修辞赏析》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杜1992(上海)

猜你喜欢

音美和声押韵
押韵押出韵味儿
李白《蜀道难》两个译本比较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风之谷》配乐作品中和声与画面的融合分析
浅析电子制作MIDI音乐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我给小鸡起名字
挖掘汉字之美,打好语文基础
Watch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