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数学双语的教学因素与构建平台

2009-04-14张秋红

消费导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我国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双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还谈到构建实施双语数学教学的实践平台的方式,对优化组合、循序渐进和激发兴趣这三个实践过程中有效的手段进行了举例分析。在最后一部分,概括了影响双语教学方式、方法选择的两点因素,提出了思考改进的空间。

[关键词]数学双语 数学双语教学 教学方式

作者简介:张秋红(1982-),女,辽宁朝阳人,学士。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助教,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一、影响数学双语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因素

目前,数学双语教学在一些地区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式也从起初有汉语向英语过渡,发展到了以汉语为主、英语为辅、英语为主、汉语为辅,英、汉语双语并举等多种形式。在数学双语教学试验过程中进行了反思,这里对影响其教学方式、方法选择的因素做以简单分析:

(一) 学生的实际语言状况是影响数学双语教学方式、方法选择的最基本因素

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学科的基础,它的理解和掌握是学习数学的第一步。如何教给学生明确、科学的数学概念,这是数学教师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任何一个概念,其基本的载体就是语言,学生对概念的学习,第一步就是感知和理解语言。所以,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概念,职能首先从语言上下功夫。

对于数学的课堂教学,使用何种语言教学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最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呢?目前双语界最流行的观点认为,用母语教学,省略了完成思维过程的“对译转换”,直接接受信息,一步完成思维过程,教师易教,学生易学易懂。而如果学生以第二语言接受信息,首先要把这种信息对译转换成母语,然后用母语进行思维。经过了大量嗲查,结果如下:(1)经常使用母语,且母语比第二语言熟练的,72.6%存在对译转换;(2)母语和第二语言同等熟练,且两者均经常使用,100%无对译转换。

(二)学生的认知结构是选择数学双语教学方式、方法的决定因素

认知结构是个体在感知及理解客观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它由个人过去的知识经验组成。在认识过程中,新的感知同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对当前事物的认知。在学习中,一个新的观念,新的信息或经验,不是被现有的人质结构通化,就是改进没有的认知结构,或是接纳新的经验产生新的认知结构。具备双语能力的人,他的认知结构一定是有其独特性。

知识的深化,是以语言信息的一致性为前提的。例如,我国少数民族学生接受的初等教育一般是以母语为语言中介的,数学课也不例外。到高年级后,由于民族学校普通缺乏合格的母语数学教师和数学双语教师;数学知识大多又改以单一语言为载体的数学认知结构,变成了低年级以沐浴为载体,高年级以汉语为载体的缺乏严密体系的认知结构,严重阻碍了学生新概念、新知识的通话。在学习中具体表现为先后知识无法相互沟通,新知识的学习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数学双语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在中英文交流的时候可以自由转换,但刚开始时要有一个相当长过渡阶段。

二、构建实施双语数学教学的实践平台

(一) 优化结合,弥补现行教材的不足

低年级同学在学习数学的同时,还在进行英语的学习,通过对这些教材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在开展数学双语教学的时候,采取了优化结合,弥补全日制数学教材对双语教学的不适应之处。

小案例1

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有《认数》、《数数》的内容。结合学生们在新标准英语课上学到的内容,我们可以把双语数学教材与英语教材合二为一,充分利用英语教材上的“Lets get to learn…”,“Look and count”来学习《认数》、《数数》。

由于新标准数学双语在色彩、图案、排版等各方面都要比现行的教学教材鲜艳、易吸引人,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不感到加重了负担,反而兴致勃勃,很轻松的在“one, two, three, four…”的数数声中掌握了数字的双语表述。

(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能力

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 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这就要求数学双语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词汇(vocabulary)、能写的词汇(writing vocabulary)如:number(数字)、Units/Ones(个)、Tens(十)、Hundreds(百);能读的词汇(reading vocabulary)如:plus+、minus-、equal(s)=is greater/more than>、is less than<brackets( )、能猜的词汇(guess vocabulary)如:story problem(应用题)、word problem(文字题)。

小案例2

在低年级数学双语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的限制,教师对一些经常出现的数学术语做适当处理。如:在二年级有“一步计算简单的应用题”的内容,在教学中出现了“数量关系”、“应用题”、“倍”等比较难读难记得的词汇。开始时,可以只要求学生听到能知道意思就行了,归为“guess vocabulary(能猜的词汇)如:time(倍)”。这样既不影响数学课的教学效果,又促进了学生多方面感受英语的能力,扩大了英语词汇量,提高了英语水平。

(三) 激发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R. Gardner和W. Lambert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发现,最成功的学习者是那些既有天赋又有极大学习动力的人。对学习者来说,尤其是年幼的学习者,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回使他产生学习的渴望和动力。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双语教学,可以使原本单一的学科横向拓展,以第二语言创造更多的,更丰富的教学形式,给予学生更大的吸引力,从而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

(四)英语歌谣的运用

小案例3

在数学《百以内数的认识》时,由于要学生掌握的“十个十是一百”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可以用英语歌谣,《十个印第安南孩》来帮助同学数“十”。“one little, two little, three little……”唱一遍就是一个“十”,同学们唱,老师在黑板上用画好的男孩图依次出示这些“十”;等到唱满十遍,黑板上的“男孩”也满了一百。由于用了上口的歌谣,代替以往的单调数数,学生注意力集中,加上歌中具体形象也加深了印象,所以很快就把这个概念牢牢记住了。

目前,我国的双语教育还处在成长阶段,还要经历时代的考验与现实的锤炼,在不断修正与完善中,它特有的优势与魅力将慢慢呈现出来。坚信数学双语教育的可行性与它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旭东,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 双语教学论丛,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357-363

[2]刘小微,李风,小学低年级数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双语教学研究实践与探索,辽宁: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34-140

[3]刘闺立,关于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双语教学研究实践与探索,辽宁: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8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方式的创新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基于立体化教学方式的Java课程教学研究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