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次贷危机对风险管理的启示

2009-04-14

消费导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次贷危机风险管理

吴 青 薛 蕾

[摘 要]自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来,不仅使美国经济陷入了衰退的境况,也使全球经济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次贷危机尚未结束,虽未给中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直接损失,但间接损失还是很大的。本文总结了这场危机带来的经验教训以及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

[关键词]次贷危机 次级债 风险管理

作者简介:吴青(1984-) ,女,安徽芜湖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07级硕士研究生;薛蕾(1982-),女,安徽蚌埠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07级硕士研究生。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本质

次贷是指次级抵押贷款,是给那些信用状况较差,没有收入和还款能力证明的个人提供的住房抵押贷款。相较于给那些信用好的人放出的住房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的利率要高些。提供这些贷款的机构,为了更早的回笼资金,就把这些次级贷款打包成债券发行,从而形成次级债。由于这些次级债券要比一般债券有着更高的回报,所以受到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保险公司的青睐。

然而,美国从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美联储的连续17次升息,使联邦基准利率从1%提升到5.25%[1],连续的利率上升和经济增长放缓促使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整,房市陷入低迷;除此之外,利率的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压力,许多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都无法按期偿还借款,由于房市的低迷,贷款机构也无法将住房收回再次出售进行融资。这直接导致了次级抵押贷款债务人支付困难和经营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破产,由于“风险链”的存在,进而造成次级债券投资者的巨大损失和整个市场的恐慌。当众多金融机构出现亏损后,使其信用等级下降,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上筹措资金变得更加困难,引起利率进一步的上升和流动性紧缩,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二、次贷危机的成因

(一)美联储长期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0年,美国科技泡沫破灭之后,美国政府为了尽快复苏经济,美联储连续降息13次,将联邦基准利率从6%降至1%,并把这个46年来最低的利率一直维持到2004年6月[2]。连续的利率下降,带动了美国房地产的持续繁荣和次级房贷市场的泡沫。之后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连续17次的降息又将联邦基准利率上升到5.25%,连续的升息抑制了房地产的需求,促使房价的下跌和市场的冷却,美国经济一下子陷入衰退的窘境,住房借款人就更难偿还那堆积如山的贷款债务,伴随着整个风险链,危机就会扩散至整个链条。

(二)放款机构风险控制不到位

由于放款机构之间的竞争催生了多种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产品,竞争的加剧使贷款机构只顾推销这些衍生产品,而有意忽视向投资者说明产品的风险和确认借款人的资信水平和还款能力。美联储数据显示次级抵押贷款占全部住房抵押贷款的比例从5%上升至20%。这种宽松的贷款审核制度和不足的风险控制力度,埋下了次贷危机的种子。

(三)过度的金融创新

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中,资产证券化运作是关键的一环。许多房贷机构降低了贷款条件,以提供更多的次级房贷产品,并把他们手中的次级贷款债券转化为证券后,卖给各国的投资者,这就为美国的次贷危机扩散至全球埋下了隐患。再对各种已经产生出来的债券进行金融创新,使得这个市场放大几十倍,金融创新的杠杆作用是把“双刃剑”,一旦发生损失或无法借到资金,马上就会出现流动性风险。美国的金融体系可以说是一个靠杠杆不断放大推动泡沫形成的过程[3]。

(四)监管当局对金融创新监管的滞后

长期以来,美国的监管当局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监管比较严格,而对投资银行的监管存在明显的滞后,因为担心严格的监管会对金融创新不利,从而放任金融创新的杠杆作用无限的放大,堆积了大量风险[4]。

三、次贷危机对风险管理的启示

(一)强化风险意识

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如今的美国次贷危机,都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金融风险的存在。虽然国内的商业银行都有一定的风险控制部门,但是并没有把风险控制作为各个银行经营理念的核心,因此,金融机构应该加强风险意识,而且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应该在国内国际两条线上同时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5]。

(二)金融机构要审慎经营

从意识上强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一种风险资产,要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不能忽视。在我国,住房按揭贷款被各家商业银行视为是低风险的优质资产业务。但是事实上我国没有完整的个人信用记录和较为严格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使得大量的风险被隐藏起来。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要实行严格的贷款审核制度和风险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借款人征信制度,加强对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的审核,充分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审慎经营。

(三)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次贷危机对金融监管的启示:首先,要改变监管理念,加强外部监管,由于金融机构追逐利润的动机可能使其在监管上做出非理性的行为,而且金融机构只对自身负责,而不对市场整体风险负责,其自身的扩张行为就会埋下系统性风险的隐患;其次,要处理好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辩证关系,次贷危机的爆发表明,金融创新有其固有的缺陷,如果金融监管跟不上金融创新的步伐,则易发生金融风险;最后,信用评级机构在这次次贷危机中被推向风口浪尖的境地,对于信用评级机构是应该体现其敏感性还是稳定性产生了争论,因此应该改变信用评级机构的角色和作用,减少对信用评级的过分依赖,进行适当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并使评级机构的出发点与促进投资者进行独立判断的出发点相一致[6]。

(四)商业银行要加强流动性管理

流动性管理向来被视为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的重点,因为流动性具有易变性的本质并且流动性逆转的过程时间是很短的。流动性不足所引发的风险是非常严重的,因此需要加快金融创新,创造流动性来源。虽然次贷危机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过度的金融创新,但是中国相对于美国其金融衍生品是少之又少的,故不存在过度创新的问题。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快提高信用评价技术或信用管理水平,对资产信用风险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尤其在抵押贷款方面,只有建立了风险评价机制,才可能进行风险分层,最终才能发行债券。

四、结束语

美国的次贷危机还尚未结束,值得反思的东西还有很多。虽然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次级债券仍然是伟大的金融创新,不能因为爆发了次贷危机就否认金融创新的价值,金融创新是金融领域最伟大的创举,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昭顺,美国次贷危机的由来、影响与反思[J]中国信用卡,2008(06):67

[2]阎煌,美国次贷危机与我国金融风险防范[J]湖南社会科学,2008(4):207

[3]胡进,杨毅,浅谈美国次债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2008(114):98

[4]吴秀波,美国金融援助计划的前景及其对中国金融监管的警示[J]经济理论与实践,2008

[5]甄炳禧,透视美国次贷危机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1):15

[6]朱志强,杨红员,尹恕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监管改革与启示[J]华北金融,2008(8):40

猜你喜欢

次贷危机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浅析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及防范
浅谈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浅谈投行与次贷危机的关系
次贷危机下的经济法作用
金融监管改革的轻与重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