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历史与社会》在开卷形势下的时事应用

2009-04-14廖秀群

成才之路 2009年2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课程资源

廖秀群

摘要:新课程实施后,《历史与社会》实行开卷考试,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新课程理念,不能让学生停留在死记硬背阶段,而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把鲜活的时事材料与一定的情境相结合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纷繁复杂的时事材料中,结合学科特点、教材内容、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内容,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开卷考试;时事应用;课程资源

《历史与社会》实行开卷考试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这一举措改变了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转而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实行开卷考试,对教师和学生来说,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要求。《历史与社会》是一门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有关知识的综合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这就决定了这门课程对课程资源的高要求。要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不仅要充分发挥教材功能,还要求我们尽可能开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我们要“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坚持“依标施教”,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鲜活的时事就是我们很好的选择。时事资源繁多庞杂,信息量大大超过任何一本教材,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这庞大的信息库中灵活地选择适合于教与学的最佳资源。并且时事是最具有新鲜感和时代感的,国际新闻、国家大事、地方乡土新闻,甚至社区新闻,都可以让单一的课堂教学和丰富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时事材料在教学中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亲切,更深刻。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主人,青少年必须与社会发展同步。因此,引导学生聚焦现实,关注生活中的热点,以课标为本,拓宽课程资源,为教材服务,为学生服务,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综观近几年各地社会学科中考卷,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即加强了试题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除了纯时事以外,很多考题都和时事紧密联系在一起。如限塑令、孟祥斌事迹、北京奥运、汶川地震等时事题材都进入了中考试题。同时我们还发现有些时事热点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不是热一年就过去了,像民生问题、和谐社会、荣辱观、廉政文化教育等内容屡次在中考试题中出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会让学生变得孤陋寡闻,与时代脱节。我们应该怎样优化利用身边的时事材料,使之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呢?

一、 结合学科特点优选时事材料

社会学科是门重要的德育课程,初中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老师的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选择一些积极向上、具有教育价值的题材,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如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最高科技奖得主、北京奥运志愿者、汶川地震中的感人事迹等都是很好的教育题材。当然也可选择一些反面材料来映衬德育。如结合三鹿奶粉事件说说消费者的权利和维权途径、联系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

二、 结合教材内容优选时事材料

首先,教师要时刻关注时事,结合教材常和学生聊新闻。比如:结合和平主题说最近的泰国政变;结合“神七”升空谈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美国竞选总统,奥巴马的获胜说世界三大人种和政治文明建设等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的理解会更准确到位。时事热点年年变,考试焦点跟着转,但万变不离其宗,因此我们在关注时事材料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若能用不同的时事内容或形式(如文字、图表、漫画)来反映同一知识点,那效果会更好,更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农业税,汶川地震中温家宝总理亲临一线指挥等一系列材料都能够说明:政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

三、 结合学生实际优选时事材料

教学中选择的时事材料,应该是贴近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的。教师不应只为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一味地去利用那些轰动型的、炒作型的时事。贴近学生生活的时事材料比较形象具体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中学生应该怎样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爱国表现?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来宣传这些知识?这类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问题会让学生觉得亲切,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并学以致用。还可选择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土材料,如武义新宅高山蔬菜大面积种植,体现了“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发展原则;金华市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阳光体育”等活动。乡土材料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能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温情。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新闻及身边发生的事情,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对周围事物和现象进行有主见的理性思考和分析。如此,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易于培养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好习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社会政治教师,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学生,紧扣课标,挖掘身边的鲜活时事,找准结合点,将其应用于教学,一定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灿.时事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

[2]冉汇真.中学时事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3).

(武义县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课程资源
浅析历史与社会微课制作中电子地图的使用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