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射隆乳术后乳房反复积液的手术治疗

2009-04-14张波王健余力朱昌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9年3期
关键词:隆乳丙烯酰胺积液

张波 王健 余力 朱昌

注射隆乳术后乳房反复积液的手术治疗

张波 王健 余力 朱昌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经抽吸法抽取注射物所致乳房反复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抽吸法抽取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后,乳房反复积液的原因,手术取出乳房注射物并切除注射物周围的纤维囊。结果本组7例,治疗效果满意,术后未再次出现乳房积液。结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的取出应以手术切开的方法为首选,对注射物周围已形成明显纤维囊的,在手术时应同时切除。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纤维囊积液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作为注射用软组织充填材料,1997年后在国内被广泛地应用于注射隆乳术,近年来因此而引发的各种并发症相继出现,常见的有乳房肿块、硬结、感染、变形和注射物移位等。为处理这些并发症,而又满足病人“无瘢痕”的要求,部分非正规整形机构采用了穿刺抽吸的方法以取出注射物,而该方法常常造成乳房内注射物残留较多,引起乳房反复积液。我们针对这些患者,采用手术方法清除残留的注射物,并切除注射物周围的纤维囊,术后效果良好,不再发生乳房积液。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7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1岁,未婚1例,已婚6例,已婚者均有哺乳史。7例中有5例出现乳房注射物抽吸后单侧乳房肿大积液,2例双侧乳房均有肿大积液,均曾行乳房注射物“抽吸”2次以上。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38岁。因乳房较小,影响体型,于3年前行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双侧乳房注射隆乳术,术后2年间乳房形态和手感尚可。1年前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右侧乳房肿大,在当地医院行抽吸法双侧乳房注射物取出术。术后左侧乳房体积、形态基本恢复至注射前,而右侧乳房在抽吸后1个月再次出现肿胀,并伴有轻度疼痛。当时B超显示右侧乳房有大量积液。患者再次到该医院行右侧乳房穿刺抽吸,并应用抗生素治疗。但穿刺后右侧乳房症状仅得到暂时缓解,在其后的3个月中类似现象又发生2次。

专科检查:患者身体一般情况良好,双乳表面皮肤光整,乳头无凹陷。双乳房下皱襞见注射针孔瘢痕,两侧乳房不对称,右乳明显较左侧肿大,张力较高,无明显触压痛,未扪及明显肿块。左侧乳房较小,乳房上极较下极稍显饱满(图1)。

超声影像:右乳腺后间隙内有一较大的明暗不等、质地不均的回声区,左侧乳房探及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的异常无回声区和低回声区。

MRI检查:右乳腺体后方见一较大圆丘状异常信号,左乳腺后有一小团异常信号。

治疗方法:手术在全麻下进行。手术切口为乳晕下半边缘4~8点的位置,长约4 cm。切开乳晕皮肤及皮下组织达乳腺表面,见乳腺组织己有部分变性,切开乳腺组织后,见右侧有一较大的囊肿样包块,囊壁表面与周围组织相黏连(图2),囊内有波动感,用注射器抽取囊内液体,见液体呈暗红色,并混有大量颗粒状物质,抽取积液共约150 mL,取少量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沿囊壁周围逐渐分离其与乳腺和胸大肌之间的黏连,完整取出纤维囊,见内含大量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及坏死组织。探查腺体和周围肌肉组织,尽量去除乳腺内和肌肉纤维间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对刺激无收缩且变性严重的肌肉组织予以切除。所有切除组织行病理检查。术中用大量生理盐水和0.25%的氯霉素溶液进行冲洗,至流出的冲洗液清亮并未见颗粒状物为止,同时触及乳房较为柔软,组织内无明显结节感。最后分层缝合乳腺组织、皮下组织和皮肤。乳腺后腔隙内放置负压引流管1根,胸部加压包扎。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及止血药物3 d,负压引流于术后第2天,引流量小于10 mL,颜色为淡血色时予以拔除。

图1 右侧乳房注射物多次抽吸后反复积液肿大

图2 右侧乳房内形成的巨大的纤维囊

3 结果

本组7例,术中切除物病理检查显示为增生变性纤维结缔组织间可见散在胶样物,伴巨细胞反应及大量中性粒细胞、异物性肉芽肿。细菌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所有患者术后均Ⅰ期愈合,经随访6~18个月,双侧乳房情况稳定,未见乳房肿大积液现象复发。

4 讨论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后大部分在其周围形成的包膜都较薄,但若多次发生无菌性炎性反应或由于盲目反复多次的穿刺抽吸,造成对组织创伤增大,纤维囊就会明显增厚[1];同时由于囊腔内包含较多的注射物,导致异物肉芽肿的形成,也使局部组织的血运受到影响,降低了自身组织的愈合能力[2],造成囊腔内反复出现渗出、积液,使囊腔长期不能闭合,乳房反复肿大。

虽然通过穿刺抽吸的方法取出注射物能满足病人“无瘢痕”的要求,但是,由于反复的穿刺损伤,会使得周围的组织中形成多条隧道,隧道中则充满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最终形成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和正常组织混杂,给其后的再次手术取出带来困难[3]。而且,部分患者在注射时是多层次注射,渗透在组织内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是无法通过抽吸的方法取出的。

采用手术切开的方法是治疗这些并发症的最佳选择,通过手术不仅能彻底地剥除纤维包膜囊,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去除异物和变性、坏死组织,从而使囊腔完全闭合。对手术切口选择,有许多报道,如乳晕下周切口、乳房下皱襞切口和腋下切口,但以乳晕下周切口为佳。因该部位一般位于注射范围的中心位置,手术全部在直视下进行,能比较容易地发现注射物所在的层次和范围,也有利于判断各种组织的变性情况,可较为彻底地剥离并去除纤维包膜囊,术后瘢痕不明显。乳房下皱襞切口虽然其位置较低,有利于引流,但手术切口较大,当注射物位置偏高时不易较为彻底地去除。腋下切口虽然切口位置最为隐蔽,但通路过长,很难观察和操作,会造成大量注射物残留。

在手术前,进行MRI和B超的检查是必须的,通过检查可以明确注射物的分布层次、范围,为手术提供较为全面的指导,也为术后的随访提供对比。

[1]王先成,乔群,孙家明,等.经乳晕切口处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5,21:332-334.

[2]王红燕,姜玉新,乔群.超声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并发症的诊断分析[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7,23:97-100

[3]王伟,曹洪扬.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并发症处理方法的探讨[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07,3(4):216-218.

The Treatment for Repeating Effusion after Injecting Augmentation Mammaplasty

ZHANG Bo,WANG Jian,YU Li, ZHU Chang.
Department of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Shanghai Ninth People′s Hospital,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200011,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operative method and clinical results of repeating after augmentation mammaplasty with injecting hydrophilic polyacrylamide gel.MethodsThe reason of the repeating effusion was analyzed. The injected hydrophilic polyacrylamide gel was taken out and the fibrous capsule around the injection substance was removed.ResultsAll pati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results.There were no recurrence of effusion after 18 months follow up.ConclusionIn the treatment of repeating effusion after injecting augmentation mammaplasty,surgical resection is the first choice.For those patients with evident capsule formation,we prefer to remove the capsule during operation.

Hhydrophilic polyacrylamide gel;Augmentation mammaplasty;Fibrous capsule;Effusion

R655.8

A

1673-0364(2009)03-0161-02

2009年3月9日;

2009年4月11日)

10.3969/j.issn.1673-0364.2009.06.012

200011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

猜你喜欢

隆乳丙烯酰胺积液
滑膜炎的膝关节积液要抽吗
电位滴定法测定聚丙烯酰胺中氯化物
膝关节反复肿胀积液怎么办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测定及其含量控制方法
低分子量丙烯酰胺对深部调驱采出液脱水的影响
不同自体脂肪移植容积对隆乳术的效果的影响
产水凝析气井积液诊断研究
铁(Ⅲ)配合物催化双氧水氧化降解聚丙烯酰胺
五种隆乳切口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