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仅仅是为了纪念

2009-04-13王世惠

银行家 2009年3期
关键词:大集金融改革

王世惠

诗人臧克家写过这样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赵锡安走了,离世整整5年了,但至今人们依然念着他,记着他,他的音容笑貌恍若就在昨日。

我在大漠戈壁目睹过胡杨树。当地人说,胡杨树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胡杨风骨,撼人心魄。面对胡杨树,不自觉中我将赵锡安的影像与胡杨树叠落在一起。

桃李不言

赵锡安是个文人,读书、剪报、写日记是他每天必做的三件事。在他4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始终没和干部培训、职工教育、金融理论研究分开过。他是辽宁省金融职工大学第一任校长,他的许多学生走上了省内各金融机构的领导岗位,其中不乏有人成为国家专业银行的领导。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起,辽宁省金融界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在国内轰动,并引起了世界的瞩目。比如:成立了全国第一家证卷交易所;发行了全国第一只金杯汽车公司企业内部股票;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城市信用社挂牌;实施了全国第一家企业破产(沈阳市防爆器材厂)

社会每前进一小步,都需要大勇气与牺牲,尤其是在大变革时期。赵锡安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无限勇气与牺牲精神的人,他同许许多多同仁一样锐意改革,始终站在改革的风头浪尖上。每一次思想碰撞都是惊涛骇浪,每一次改革尝试都是步履破冰。

1987年初,人行海城市支行把辖区金融体制改革的突破口选定在西柳服装大集。因为那时西柳服装大集已经发展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服装集散地,1986年市场交易额达2.2亿,占当年全省农村集市贸易成交额的12%。令人遗憾的是诺大的市场里没有一家银行网点,买卖双方全部是现金交易,客商腰缠万贯不堪重负。西柳服装大集发出了“万事具备,只欠金融”的呼声。

赵锡安到西柳大集调研后,明确指出经济大发展,商品大流通,银行服务必须跟得上。改革的思路再宽一些,举措再大胆一些,步子再快一些。省市解决不了或无权批复的,可以直接向北京总行争取,一定要下大气力解决金融制约市场发展的“瓶颈”。

西柳服装大集的改革驶入了快车道。仅不到半年,大集内就设置二十多家银行营业网点,开办了个体服装贷款业务、信托租赁业务、现金代保管业务,经农总行批准西柳农行营业所还率先在全省开办全国通兑业务当地党委、政府对服装大集的金融改革给与了高度评价。许多客户表示要为海城金融建“功德碑”,称这一年是“金融改革年”。

历史不会忘记:以西柳服装大集金融改革为先导,海城市金融改革高歌猛进,风卷红旗过大关。

—1987年8月,省委、省政府将海城市确定为辽宁省唯一的金融改革试点市(县级市)。

—1988年8月,辽宁省委、省政府在海城市召开县级综合改革现场会。海城市支行作《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支持商品经济发展》的典型发言。

—1988年9月,辽宁省人行在海城市召开金融体制改革研讨会。赵锡安亲自带领与会人员到西柳大集考察。副省长王纪元以《海城的三点启示》为题讲话,充分肯定了海城金融改革的成效。

海城金融界的同志大都与赵锡安有过零距离的接触。他身上无官场气、市侩气、酒肉气。他拒绝庸俗,讨厌那种谄上而傲下、前恭而后倨之举,更不屑与心浮气躁、奢华佞狂为伍。在他身上,充满了一种在人类伟大心智涵养下所形成的浩然之气。大家无不对他学识渊博、朴实谦和、温文儒雅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许多基层一线的员工可以对他直呼其名,没有官场的潜规则,只有兄弟般信任与情感。正是得益于赵锡安这一时期的言传身教,海城市各家金融机构涌现出一批积极上进、投身改革、勇于实践的基层干部。人行海城市支行被鞍山市政府授予“金融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被人总行授予“红旗单位”。

在赵锡安的职业生涯中,有谁能说得清他培养过多少学生,有多少人在困顿时得到他的教诲,在迷茫时得到他的指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思想的天空

物质决定精神。但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精神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会创造出人间奇迹。智者、强者,必定是一个思想者。

赵锡安学过哲学,当过银行干校教师,做过省行行长秘书,担任过办公室主任、金融研究所所长职场多年磨砺,养成了他沉静多思、博学笃行,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他为别人题字、为刊物题词写得最多的是屈原《离骚》中的句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正是在这几十年的求索中,他富有的精神世界是那样的充实而迷人,足令一切善良的人们所向往。

当代思想的传播无非是两种途径,一是著书立说,二是语言交流。赵锡安是在国内金融界颇有名气的专家学者,他编撰的金融理论书籍、学术报告、经济研讨文章可谓著作等身。说到语言交流,凡听过赵锡安讲话的人,都会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念书”这句老话有新的认可。赵锡安不论走到那里,他周围总聚着一些人,与他敞开心扉交流。而每当他听到同志们有进步消息时,他的眼神里就会闪出微笑。

赵锡安讨厌“假大空”。他的语言风格形象生动风趣幽默极具个性。他说短话、说明白话、说有用的话、说让人回味思考的话,少有官场辞令,多是真情流露。有人说,他的讲话是他思想的火花,是他高尚境界的流露,是他朴素人格魅力的外延。

赵锡安曾同我们说过这样一段话:人的一辈子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学习阶段。即35岁以前,精力旺盛,记忆力好,要多学习多装知识,打好人生的基础。第二个是实践阶段。即35岁到55岁左右,这一时期要在各个层面多干活多出力,努力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验证。这一阶段绝不能藏尖耍滑,决不能只顾小家,只看眼前,要埋下身子拉直套,像牛耕地一样使劲儿。第三个是思考总结阶段。这一阶段在即55岁以后,你要对自己几十年人生阅历进行理性的思考,像牛反刍一样,细细地咀嚼、回味,把自己对生命的认识、感悟梳理出来向后人有个交待,留下有价值的东西。这样的人生才算得上是一个圆满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

赵锡安最不愿意看到身边的愚昧和野蛮,他仁爱宽容,诲人不倦,尽努力把沉闷的人从狭隘中领引出来,打开思想的窗户,让灿烂阳光照耀心空。他说,一个人很难完全改变另一个人。但是你完全可以用先进的思想去影响他,引导他,使他不至于在歧途中越滑越远。

1992年11月,那一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赵锡安专程从省城来盘锦市参加金融学会成立大会。秋冬之交,乍寒乍暖,哮喘病人最难将息(赵锡安文革期间在农场干校染上哮喘病)。赵锡安身穿棉军大衣在会场整整坐了一天,会议结束时又做了讲话。他讲话语速很慢,气喘嘘嘘,但句句如玑如珠,如雷如风,落在人的心底轰轰作响。

他说,支撑一个民族站立的力量是文化,文化是人性的根基,只有文化的力量才会把人带出野蛮的荒漠。文化的修养是一辈子都要做的事情,写好“人”字一撇一捺不容易,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他寄语新改版的《盘锦金融》要把金融文化的种子撒进每一名职工心田,把金融职工的关注点、兴奋点都引导到金融改革的大潮中来。为金融事业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正是在他的支持鼓励下,盘锦人行突出金融文化建设,化消极为积极,化腐朽为神奇。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金融研究》及省内多家报刊都在显著位置报道了盘锦金融工作的新进展,对盘锦金融界取得的成绩予以高度评价。

—《盘锦金融》以其立论坚实,意识超前、信息量大在同类刊物中独树一帜。许多年轻同志从这块园地中起步,培养其勇于实践,勤于探索的好风气。

—盘锦建市十年来金融界第一部论文集《金融十年纵论》(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该书被省金融学会、省金融发展基金会、省钱币学会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

—辽宁电视台录制播放了《永恒的辉煌》电视纪录片,专题反映了盘锦市金融改革发展的新景象,创出的新天地。

一段往事,印记一段历史;一段回忆,镌刻永久真情。

灵魂在驼铃中远行

赵锡安潇洒脱俗,豁达乐观,不喜欢眼泪。他长年疾病缠身,气脉短促,却没有一声叹息。他宽厚的身影走在瑟瑟秋风中,把自己的风衣领子竖起来,风吹乱他的头发,回眸的瞬间他会说一句:你看,你前面走的是谁?那是——高仓健(赵锡安喜欢日本电影《追捕》中的主人公高仓健)。

这就是赵锡安。英雄气短,襟怀坦荡的赵锡安,在病痛中不忘找乐的赵锡安。

2003年初春,我应约去他家。此时,春意浓浓,窗外的草坪已泛出青绿,柳条也在风中吐出淡淡的黄绒绒的芽蕾。望着窗外,他平和的目光中充满了宁静、深邃、悠远。他由草木枯荣谈到人的生与死。

他说,生命是伟大的,一个人不能轻易地放弃生命的权利。人们活着、奋斗着,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更好地生存,要活得更好。活着如果不去奋斗,不去创造更大的自身价值,那个生命真的是白瞎了,那种活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他说,当一个人每天都充实度过的时候,他每年也都会在度过中有新的收获。他不会为死的到来而害怕。扪心自问,因为他每一天都活得很充实,活得坦荡,所以不会有什么遗憾。看一个人是否能得到最终的幸福,不是看他现在的情况有多好,不是看他门庭若市,车水马龙,看他多么有钱,多么有地位,而是看他面对老年,面对疾病,面对死亡

他说,自己非常潇洒,非常知足,不怕寂寞,能够自得其乐。

说自己现在不能劳作了,走得不快了,但奇怪的是一点不感到难过。坐在太阳下看看园中的花,看看落叶漂浮在水面上,虽然自己的身子不动,但自己的思想可以漫游天空无边无际。精神上感到无比地丰富,没有一丝担忧。在一些年轻人眼中,一个老年人或许微不足道,头发花白,缺牙少齿,一脸皱纹,但殊不知人世间的万种感悟尽在其中。年轻也并非是青年人的专利,实际上它是人心灵中的一种状态,是头脑中的一个意念,是精神家园的一缕清新。岁月可以在我的脸上刻下皱纹,却无法在我的心里写上衰老

他说,我今天坐在这里,我的灵魂却在高唱。

西方哲人苏格拉底说过:“真正的哲学家永远忙于死的实践,他们对死恐惧最小。”赵锡安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哲学家对死的实践,他在与大洋彼岸的女儿通话时说:死是生命的一个过程,我们不仅要庆贺生,我们更要赞美死,因为通过死,才能使生变得更具挑战性,死让人学会思考。死是好多人没有意识到的一份人生中珍贵的礼物,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死,他就无法体会到生的真谛

一个个体的生命即将离去之时,最能令人看到的是他生命之光的闪耀。

2004年2月15日上午9时,大连殡仪馆。

—吊唁大厅里没有一束白花(遵照遗嘱,吊唁者胸前不佩戴白花)。

赵锡安遗像在前方微笑着望着你,眼神里充满了自信与睿智。那是赵锡安生前的一幅彩色生活照片。无数红玫瑰花朵盛开在大厅,簇拥着他的遗体(红玫瑰花是赵锡安生前最喜欢的花)。赵锡安善交朋友,在他的朋友圈内,更有许许多多工人朋友、农民朋友。由此他还得到一个雅号,叫做“大众情人”。玫瑰花是爱之花、情之花,仁者大爱,重情重义。赵锡安的生命就是在过完“情人节”一小时后才慢慢地离去。

—吊唁大厅里没有一丝哀乐(遵照遗愿,逝者不喜欢哀乐)。

一首深情的《驼铃》(赵锡安生前最喜欢的歌曲),翻卷着大江东去、金戈铁马、雄关漫道的情愫。

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路漫漫/雾蒙蒙/革命生涯长分手/一样分别两样情/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当心夜半北风寒/一路多保重/一路多保重

如诉如泣的驼铃声中载着一颗智者的灵魂渐行渐远。

—吊唁大厅里没有骨灰盒(遵照遗愿,骨灰撒进大海)。

初春万象,大海吉祥。一艘舰艇在两个小时后,驶向蔚蓝的渤海湾。殷红的玫瑰花瓣和着逝者的白色骨灰撒进了大海。

赵锡安生前喜欢大海的宽广和浩瀚,喜欢大海的自由和丰富。在他生命在走过71个春秋之后,又魂归大海,在碧波中自由自在地畅游,随着浪花走遍世界的各个角落

一颗灵魂融入了大海,与大海永存。

猜你喜欢

大集金融改革
有一种年味叫泊里大集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改革”就是涨价吗?
开集啦!
明星开心笑果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