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教育成为美的事业
——武汉市硚口区体育馆小学“尚美育人”的理念与实

2009-04-12武汉市硚口区体育馆小学寇晓燕

成才 2009年10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学校

■武汉市硚口区体育馆小学 寇晓燕

让教育成为美的事业
——武汉市硚口区体育馆小学“尚美育人”的理念与实

■武汉市硚口区体育馆小学 寇晓燕

马克思在分析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时指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教育作为人类自我建构的活动,更应该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武汉市体育馆小学通过梳理学校发展历程,在现代美学理论和教育理论指导下,将学校办学特色定位为“尚美育人”。在44年发展的历程中经历了“艺术美育阶段”、“艺体美育阶段”和“尚美育人文化建设阶段”,逐步把美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形成了“尚美育人”的办学特色。其核心价值观是“立美于教”、“寓教于美”、“以美育人”。当前,学校以“课程与教学”、“学校管理与队伍建设”为载体,把美育融入到德、智、体中,逐步构建“3+1>4”的尚美育人模式。用“熏陶、渗透、结合、展示”的方法与手段,开发学生右脑,让孩子左右脑平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建体育馆小学“尚美育人”品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尚美育人”的内涵

(一)“尚美育人”的理念

所谓“尚美育人”,是指学校教育工作以崇尚美作为价值取向,使教育过程的各环节各要素,都能够以生动的形象蕴涵展示人的自由创造的本质力量,使其具有美的属性和价值,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使学校教育在引导学生求真向善的基础上,达到美的境界。尚美教育的基本理念是“立美于教”、“寓教于美”和“以美育人”。

1.立美于教。这是从学校课程及其教学内容的角度而言的。“立”是创造的意思,“立美”即按照美的规律,创造性地凸显教育本身的美,体现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我国学者认为,中小学课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体系,它堪称真理的荟萃,同时也蕴藏着人类文化许多令人震撼的美。领略这种多姿的美是促使学生把知识变为自己真正的精神财富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学校教育的课程无论内容还是形式(教材的呈现)都是美(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的,这种美是课程内在的美。

2.寓教于美。这是从教育活动角度践而言的。“寓教于美”要求教育工作者按照美的规律和教育规律,来设计、组织教育活动,使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充满美的特征,即用美的课程、美的方法、美的环境、美的人格,育美的学生。

3.以美育人。这是从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与技术的角度而言的。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多种多样具有美感意味的方法手段,把学生的情感升华到审美愉悦的境界,达到以美启智、以美导善、以美健体的目的,强化优化教育的正向功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主动的发展。

(二)“尚美育人”的特征

1.形象生动性。美育的形象生动性是指运用鲜活感人的声音、色彩、造型、节奏、形状、线条、韵律、构图等使教育内容活化起来,给人以悦耳悦目的享受,以贴近小学生生活的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打动、吸引、感染学生。

2.情感愉悦性。美育的情感愉悦性是指教育活动中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和学的积极性,在情情相融之中,既使情感本身得到陶冶升华,又能达到乐教乐学的境界,获得理想教学效果的特征。教师要发掘教材文本蕴藏的情感因素,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达教材文本所蕴藏的情感。同时,要对那些比较理性的教学内容作“情感化的处理”,赋予其情感特征。

3.自由创造性。美育的自由创造性是指自觉按照美的规律和教育规律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体现出教育形式的新颖独特、教育方法的灵活多样的特征。美育的自由创造性,既包括教师创造性地教,也包括学生创造性地学。

4.和谐统一性。美育的和谐统一性是指教育活动以审美为纽带,有机整合教育系统中多种因素、多个侧面、多种矛盾对立的内容,使它们成为完美统一体的特性。审美教育的和谐统一性包括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与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的艺术性之间和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系的和谐等,它能使教育活动呈现出情感协调、思维流畅、气势贯通的态势。

二、“尚美育人”的探索

办学特色(特色学校)具有“全息性”,体现在学校教育全部或多种因素之中,以个性的办学目标为依据,以鲜明的课程与教学特色为核心,以优质的教师队伍为依托,以高效的学校管理为保障。按照这样的思路,在现代美学观和教育观的指导下,我校将“尚美育人”特色具化为办学目标(学校发展目标、教师发展目标、学生发展目标),以学校“课程与教学”、“队伍建设与学校管理”为载体实施特色学校建设。

(一)“尚美育人”目标

1.学校发展目标: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我们拟用5~10年的时间,着力打造学校美育特色,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把学校建设成一所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干群、师生、家校关系),优质的教育质量,优美的校园环境的特色鲜明的“美的学校”。

2.教师发展目标:提升教师职业境界。把教师职业由生计的驱使向生命的自由提升,从“牺牲”性的付出向主动性的创造提升。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包括专业技能、师德修养和审美素质,使其成为具有高尚师德、娴熟技艺、爱生情怀、艺术心灵、秀外慧中的“美的教师”。

3.学生发展目标:在达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突出培养学生求真的自主学习能力、向善的自我教育能力、创美的社会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使其成为具有较强的发现美、感受美、选择美、践行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最终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美的学生”。

(二)“尚美育人”的载体

载体一:课程与教学。

我校以“美育”为抓手,从“学校环境、班组建设、课程设置、高效课堂、质量评价”等方面去探究对学生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有效途径。把“发现美”、“感受美”、“选择美”、“践行美”、“欣赏美”、“创造美”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用“熏陶、渗透、结合、展示”的方法与手段,开发学生右脑,使学生左右脑平衡发展,积极推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1)建构“美的课程”。建构学校尚美育人的课程体系,包括尚美育人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

①环境课程。校园物质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将则尽量争取资金,进一步完善学校环境建设和个性化班级环境建设,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窗台、每一段楼梯、每一处景点都令人“赏心悦目”,富于美育意义。

②校本课程。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构作为彰显美育的特色项目,学校大力开展“校级、班级”活动,体现活动课的普及性、示范性和延续性。学校开发“团体自编操”、“编结艺术”、“文学欣赏与创作”、“英语课本剧”、“管弦乐”、“舞蹈”、“儿童服装设计模特”、“软体排球”等项目的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参加多种艺术活动实践,形成多方面的兴趣特长,在美育活动中提高审美趣味,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选择美、践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开展全校性的艺术活动,普及基本审美常识,培养基本的审美技能,开发学生右脑,推动学生审美能力的全面提高。

③活动课程。这里所说的活动课程,以德育活动为主。一方面,我们结合时事及重大节日,创设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教育情景,教会学生善良、宽容有同情心,能以己度人。教会学生在不损人的前提下,追求个人幸福,让不损人成为学生的一种品质和自觉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个个班好”、“四声满校园”(读书声、歌声、喝彩声、管弦乐声)等德育系列活动,评选“五星班级”、“美美少年星”,让学生在争做“课间安全星”、“文明用语星”、“仪容仪表星”、“遵规守纪星”等活动中,帮助学生自我发展,使良好的校风、班风成为无形的教育力量,让学生们在有声有色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的成为有较强自控能力,有广阔的视野和胸怀,有良好教育的美的学生。

④学科课程。主要是挖掘课程本身的审美因素,让其系列化(按类型划分,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系列)和序列化(按年级划分,如低、中、高年级序列)。

(2)追求“美的教学”。它要求教师以美学的艺术眼光,去挖掘教材美的元素,按美的要求去设计组织课堂教学,创设课堂教学的美感。

①文本解读——挖掘教材美的因素。各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大量的美的因素,从学科特征的角度而言,文本解读要读出语文课的韵味、数学课的严密、音乐课的婉转、美术课的瑰丽、体育课的矫健、手工课的精巧等学科教学内容美的特征。教师应以美学的艺术的眼光,去发现美、欣赏美、品尝美、体味美、领略美,直到自己感觉身心都融入其中,感到“相看两不厌”,甚至达到陶醉的程度,然后再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分享这种美,才会获得既能“教懂”又能“教美”的效果。

②教学过程——创造课堂教学的美感。教师从“教学目标和谐美”、“教学内容的形象美”、“教学结构的组织美”、“教学方法的艺术美”、“教学活动的创造美”等方面设计和组织教学,使课堂充满逼人期待的悬念、情动心弦的感染、循循善诱的启导、疑义相析的探究、贵在参与的表演、别出心裁的练习。另一方面,教师清晰的语言、生动的表情、形象的教具,新颖的方式,使课堂充满令人心旷神怡的感染力。学校通过开展“节节课好”评选活动,在“常规”、“常态”中追求效能美,以学论教、尊重差异,调动教师内驱力,上好每一节课。教师以忘情的状态投入学生的世界,学生以鲜活的生命投入教师的怀抱,使课堂教学涌动生命之美。

载体二:队伍与管理

(1)建设“美的教师队伍”。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指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在这个意义上,教师选择了教育职业,就应该成为美的使者。因此,我们根据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在提高教师师德师能的同时,突出人格美的塑造,促进教师审美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树立尚美观念,过有意义的职业生活。教师以审美的态度(欣赏、体验和享受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工作、看待自己的环境,从工作实践的压力和日常生活的自然需求中解脱出来,使其所做的一切都具有审美的特征。

②培养尚美能力,具有欣赏教育美的感官和心灵。通过读教育、文学名著,听古今中外名曲,练习一项美育基本功等方式丰富教师的审美感知,使他们能敏锐把握教育中美好事物,激发教师的审美想像,催生审美情趣,让他们思绪在教育的天地里自由翱翔,让他们用热情体验生命的律动,领会和感悟教育的深刻意蕴。

(2)建立“美的管理机制”。结合体育馆小学“三校合一”的现状,为了促进教师的审美发展,学校在管理上,突出和谐美。即理性的制度与人文的管理的和谐统一。在具体的操作中,注重制度建设和科学管理,使学校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同时,将美育关系所特有的情感愉悦性特征融入到管理关系之中,以“动之以情”的美育要求为参照,创设一种能够激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情感共鸣的管理心理环境。如发挥教师管弦乐队、教工合唱队作用,在《尚美育人》校级刊物上,发表老师写的小说,诗歌、散文等。

三、“尚美育人”的成效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学校逐步形成了“尚美育人”的特色,将其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物化为校园环境和师生的言行举止、精神风貌,打造了学校三大“美的品牌”。

美的教师品牌——具有师德高尚美、教艺娴熟美、爱生情怀美的省、市、区三级骨干教师梯队基本形成,一批教师,如董耀红、余凤娟、陈丽、张琦等成为省、市有较大影响的名师,是学校“美的使者”。

美的校本课程品牌——通过“团体自编操”、“编结艺术”、“文学欣赏与创作”、“英语课本剧”、“管弦乐”、“舞蹈”、“儿童服装设计模特”等校本课程的实施,使教师人人有特色,学生人人有特长,师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在近年的各级各类艺术小人才比赛中,学校有数百名学生获奖。

美的学科教学品牌——语文、数学的审美化教学,把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美与学科特有的人文美、科学美高度融合,实现了教学的审美化,并以其“训练扎实、风格唯美”的特征在省、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到业内同行和专家的赞誉。

此外,学校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坚持激励的原则,以情感为纽带,以民主为原则,以充分展现师生的个性和激发师生的创造性为目标,尊重并努力满足教职工积极的自我价值追求,营造人际关系的融洽美、默契美与和谐美,使全体教职工产生美好的情绪体验,在心灵深处充盈着人际和谐美的享受。

见习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学校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学校推介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