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倡导干事文化 实施精细管理

2009-04-12武汉市汉南区教育局局长党委副书记罗新学

成才 2009年10期
关键词:干事城乡办学

■武汉市汉南区教育局局长、党委副书记 罗新学

倡导干事文化 实施精细管理

■武汉市汉南区教育局局长、党委副书记 罗新学

教育与地方政治、经济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一方面,教育对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改进生产要素的质量,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来实现其自身的功能。另一方面,一个地方的教育发展离不开地方政治、经济这一大的背景,甚而从某种程度依赖于地方政治、经济的发展。汉南教育同样离不开汉南这一区域的政治、经济背景。在充分了解汉南这一区域政治、经济、教育现状后,我们认为汉南教育需倡导干事文化、实施精细管理。

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所谓干事文化,是指努力追求一种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境界。想干事,是指肩负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会干事是指拥有一种能力,一种水平;干成事是指实现一种超越,一种提升;不出事是指达到一种境界,一种要求。只有在干事文化的引领下,我们才能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推进汉南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一、汉南教育现状分析

(一)城乡教育资源需进一步均衡

汉南区位于武汉区西南部,人口11万,城镇人口约6.9万,农村人口约4.1万,辖四个街16个社区居委会和49个行政村(大队),东西最大横距34.17公里,战线长、农户居住分散。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7所,其中5所为街中学;小学共13所,城镇小学2所,街中心小学4所,村级小学7所。农村学校规模普遍较小,有的学校仅几十名学生。汉南正推行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资源需进一步均衡。

(二)城乡师资队伍发展需进一步平衡

全区骨干教师总量虽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10%,但城乡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一是地域分布不均,农村中小学校超编严重。二是学科结构不平衡,音体美等学科专业教师相对紧缺。农村骨干教师总量偏少。三是教师队伍“大龄化”现象突出,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已近45岁,教师队伍断档趋势明显。在推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师资队伍的发展成为关键因素,其发展平衡与否关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目标实现。

(三)区内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空间大

汉南是全市唯一不与中心城区接壤的新城区。相比其他区而言,汉南地域相对封闭,经济相对落后,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空间大。我们需要克服浮躁的思想,树立实干精神,沉下心来抓管理,静下心来教书;需要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树立创新的意识;需要克服坐井观天的思想,树立大局意识;需要放弃“均”的观念,克服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不作为思想,树立抢前争先意识;需要放弃“怨”的观念,克服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思想,树立感恩的心态和有为就有位的思想。我们要引导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努力做到“四换”:用作为换地位,用成就换尊严,用奉献换形象,用今天的努力换明天的成功。

二、汉南教育发展前景展望

(一)良好的发展契机

将汉南区确定为首个城乡一体化改革实验区,这是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的重要决策。汉南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汉南教育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汉南局部生源将发生变化,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的差距需加快缩小的步伐,汉南教育要适应新的区域发展形势,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方面有所作为。

(二)美好的发展愿景

汉南城乡教育一体化将促进汉南教育掀开新的一页,城乡教育将在教育理念、办学条件、教师专业化发展、办学效益四方面一体化发展。汉南在区小这一现实而有利的条件下,将率先在全市占领城乡教育一体化高地并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三、遵循教育规律,确立新的理念,把握汉南教育科学发展方向

当前,全国上下正如火如荼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如何落实科学发展,站在汉南教育的视角来看,应遵循教育的规律,确立新的理念,准确把握发展的方向,一心一意谋求教育的科学发展。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遵循两条教育规律

汉南教育要遵循适应当地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的规律;遵循自身发展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汉南教育的发展只有在遵循这两个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树立“两个牢固”

即牢固树立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思想不动摇的管理理念,其它各项工作要服从或服务于这一中心;牢固树立服务基层、服务学校、强化过程管理的思想不动摇。

(三)明确四个“一体化”

汉南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即教育理念一体化、办学条件一体化、教育师资专业发展一体化、办学效益一体化。通过这四个“一体化”推进汉南教育均衡化发展、素质发展、特色化发展、现代化发展。

四、深入调查研究,推行有力举措,推进汉南城乡教育一体化

(一)深入调研,破解教育发展难题

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实际工作,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为主题的专题调研活动,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寻求破解难题的方法。

1.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先后召开“科学发展大家谈”“教育管理之我见”“小学教育发展研究”“高效课堂构建”等专题座谈会10场次,发放征求意见表150份,组织党员、干部谈心会3次,推出了“两个论坛活动”,即学校校长(书记)论坛和科室负责人论坛,查找出有关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体现、教师队伍建设、端正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规范招生行为等方面的6个发展难题,编辑了《教育管理大家谈》一书,为全战线“思想大解放,作风大改善,管理大加强,工作大提升”统一了思想,理清了思路。

2.专班破解发展难题。采取领导包保、科室负责、学校落实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在全区1000多名教师中开展了“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树立人民教师良好形象”公开承诺活动,基本杜绝了有偿家教;把“不批条子、不打招呼”作为纪律在机关大会上提出,初步遏制了择校现象的发生;要求学校一律开设平行班,杜绝了择班热现象;通过开展“聚焦课堂、减负增效,构建高效课堂”活动和一月一次的教师常规大检查,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从教行为;在关注弱势群体方面,组织了200多名教师开展爱心辅导、爱心妈妈等活动,使2300多名学生直接受益。

3.实施人本关怀。实施“午间安睡工程”和改造8所农村学校食堂等举措,专款投入了0余万元,使广大农村教师午间休息和午餐得以解决,进一步稳定了农村教师队伍,保证农村教育稳步发展。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提升其工作生活质量。

(二)均衡发展,探寻城乡教育一体化新路

农村与区直学校发展不协调、不均衡,体现在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等诸多方面,要想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就必须探索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新格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正视各方困难,采取有力措施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

1.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均衡城乡教育资源。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使农村学校校园环境更加优美、设施设备更加齐全,缩小城乡学校硬件差距,并将在3~5年内使城乡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同步发展水平。

2.探索城乡一体化教学格局,均衡城乡师资配备。我们积极探索区直小学与农村小学“捆绑式”发展模式,为我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具体做法是:在全区内将13所小学整合成两个学校发展圈,以强校带动弱校,将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管理、教研管理、质量考核实行捆绑,促进区内学校人力资源共享、教育管理齐步、教学质量同标,从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尤其在师资力量配备上,坚持人事关系不变的原则,统一安排教育教学。从区直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农场学校支教,区直学校开展送教下乡,安排教师优质课到农村学校巡讲,鼓励圈内优秀教师跨校带课和小学科教师走教。一方面解决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问题,另一方面促进城乡学校在教学、师资和教科研方面的合作与资源共享,从而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同时,招聘部分教师,逐步解决农村学校结构性缺编问题。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加大投入,培训农村教师,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执教能力。

3.引导农村学校走特色办学之路,均衡城乡办学水平。引导农村学校结合当地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切入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我区子林小学和汉南中心小学通过细致分析,分别挖掘出“爱心教育”和“乒乓球”的办学特色,成功通过市级督导评估小组验收。

(三)倡导干事文化,实施教育精细化管理

我们大力倡导干事文化,提高机关工作执行力,在工作中积极推行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工作作风,引导全战线树立想干事的责任意识,形成会干事的能力水平,实现干成事的价值追求,达到不出事的干事境界。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会干事的人有舞台,让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让不出事的人有价值。用干事文化来引领教育行风。同时,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抓制度建设,完善办事规程;加大检查力度,落实过程管理;以教育教学为中心,构建高效课堂;建立科学评价体系,调动办学积极性。

1.“五比五看”,促机关作风大改善。在机关内组织开展“五比五看”活动,即:比学习,看谁工作思路新;比干劲,看谁工作贡献大;比协作,看谁合作精神强;比效率,看谁工作效能高;比作风;看谁服务意识浓。并以此活动带动整个系统教师队伍的学风、教风建设。

2.完善制度,规范办事规程。针对教育制度不健全的问题,重新制定和推行了《区教育局会议制度》《教职工管理若干规定》《区教育局财务公务活动管理办法》等,边要求各学校完善规章制度,做到事事有规程。

3.分析检查,强化教学管理。针对区内教学常规管理比较松懈的问题,认真落实教学常规,着力备、教、改、导、考、析各个环节的精细管理,并建立“一月一查一通报”的制度,使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更加优化。

4.明确职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紧紧把握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实施精细化管理。我们实施了“移动3类办公桌工程”。局机关干部把“办公桌”移至校园,明确规定机关工作人员下校听课节次,参与教学,了解教学,服务教学;要求校长及校级负责人的“办公桌”向课堂移动,加大听课评课力度,加大教学常规的检查力度。教师办公桌向学生书桌移动,教会学生“乐学、勤学、会学、巧学”。通过这一举措,使全系统执行力得到较大提高,行风得到较大改善。

5.加强督办,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针对教师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制定绩效管理办法,对不同办学规模的学校分层次绩效考核内容,量化绩效考评细则,不搞“一刀切”,使各个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选择办学模式和发展道路,有效落实绩效目标。

总之,教育管理是一项精细的工作,其最基本的要求是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把握教育科学发展的方向重细节、重落实、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用精心的态度,精细的过程去追求精品的成果。

责任编辑 向保秀

猜你喜欢

干事城乡办学
争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大干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城乡涌动创业潮
为担当者担当,让干事者无忧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