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低年级阅读,您准备好了吗?

2009-04-12■魏

成才 2009年10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老师教学

■魏 琼

教低年级阅读,您准备好了吗?

■魏 琼

九月份入学的学生,学习了将近一个半月的拼音,正式开始接触阅读教学了。常听有老师说三年级是个坎,这个坎学生上得去就上去了,上不去就会在后面越掉越远。在教学中,最明显的差异就出现在阅读教学中。要么不会读,要么读不懂,再要么表达不清(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种种迹象表明,阅读——打好基础很重要。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阅读的第一步。那么,如何走好这第一步呢?

一、关注变化,调整学生心理

首先老师们应关注的是幼小衔接问题。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幼儿园里有老师,有保育员,是保教结合的模式。幼儿园寓教于一日活动之中,没有明确的分科教学,内容涉及语言、社会、科学、健康、艺术五大领域,学习形式以游戏为主。幼儿使用的读本载体多为绘本,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阅读内容,体裁多为儿歌和简短的童话故事。各个不同的年龄班一次活动基本在10到25分钟。除此之外,幼儿的吃、喝、拉撒有专人负责,教学环境和氛围相对宽松。一旦到了小学就大不一样了,除了有相对严格的作息时间外,每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习得的内容增加。就阅读教学来说,要求学生学习借助拼音进行阅读,这就意味着每个孩子都要与例文一一接触。字字对应,能认得,能读出;认识常用的标点符号;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而不是单纯地听老师读、听老师讲。一节课完了有对应的练习要求,如会圈、会写、会读、会背等,这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那么,从幼儿园到小学怎样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呢?宽严结合,把握原则;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就阅读教学来说,严是指必须严格地训练学生阅读的习惯,使用拼音这个工具帮助阅读,做到人人必须开口读,读出声。宽是指在初步接触阅读材料时允许学生采用多种方式阅读,如请同学帮助,请老师范读,读不好多读几遍等。至于寓教于乐,循序渐进是多年来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在此不加赘述。

其次老师应关注的是学生的“第一次”。

初为人父为人母,我们通常会十分关注孩子的第一次,第一次笑,第一次翻身,长第一颗牙……作为一年级的老师,我们也应该关注学生的“第一次”。人的生长发育有许多“关键期”,错过就难以弥补,即使“亡羊补牢”,也是“事倍功半”,如果学生在低年级没有打好习惯、方法、兴趣等方面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到了中高年级,随着学习容量的增加,难度的增强,老师往往难以顾及,这种学习障碍就变成“终身制”了。当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时,他们会遇到很多需要老师指导的问题,小到上课怎么坐、书怎么拿、字怎么圈,方方面面都需要老师手把手地去教。看过一位老师的博客,里面有一篇日志写的是《学车记》。

(节选)不敢看教练那紧绷的黑黑的脸,赶忙问老学员我的问题出在哪,也许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他们都挺热心地帮助我,我才明白很多常识性的简单东西我都不知道。比如挂档时离合一定要踩到底,方向盘向左向右打了就要回正,方向打多少回多少心中要有数,不能多也不能少……这些教练都没教我呀!可能对于一个有三十多年驾龄的教练来说,这些都是常识,谁都会,可他没想到对于我们这些从来没摸过车的学员来说,这些都是全新的,是不是应该从这些最基础的东西教起。突然想起自己平时教书也有过像教练这样,觉得有些知识很简单,可有些学生愣是不知道,不由得火直冒,觉得这学生真笨,没法教。这样一想,有些理解教练,也有些理解自己的学生了。

(节选)尽管还是出了些问题,还不能算合格,但总是在进步,心中又充满了信心。教练也偶尔指导几句,但我发现他说的都是关键,摸索之后再听他的指导,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再加上和其他学员交流经验,回家后再琢磨体会,发现每一天都会有一些进步。不禁想到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心的去揣摩、体会、实践所学的东西,即使笨点,慢点,也不会有学不好的东西了;如果每一个老师都能耐心细心地教学生,即使累点,苦点,应该也不会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很多人认为一年级好教,其实不尽然,因为我们往往容易忽视那些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更多是行为性和常识性的。

再次老师应关注的是“我”该做些什么。

教一年级的孩子,学生有一个“断奶期”,老师也是同样。由于体制原因,近年来接触到的一些一年级老师都是长期从事中、高段教学的教师,还有意无意地停留在高段教学氛围中,往往对新班级期望值较高,希望学生能有良好的习惯,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学习有兴趣。殊不知近年来入学年龄呈低龄化,很多学校5岁多一点的孩子就上了一年级,加之换了全新的教材,老师们有很多不适应。一旦开始进入学习正轨,根本没有多的时间来细细研究教材教法,很多东西都在赶进度中缺失了。针对这种现象怎么办?第一:老师要做足功课,充分地研读教材,研读学生,把握教材重难点。第二:允许学生在阅读起步时多花点时间。很多有经验的一线老师说:“我的一上第二单元平均每课用了三课时。”多吗?教参上写得很明白,每课后都有建议课时,似乎超标了。但细细一琢磨,还是有道理,正应了那句老话:磨刀不误砍柴功。

二、关注细节,落实年段目标

(一)解读课标,把握方向

低年段的阅读目标是什么?课标中关于低段阅读有10条细则,我们可以把它大致分成两大类,即可量化和不可量化(这里的可量化和不可量化不是绝对性的,而是相对而言)。可量化的有2、3、4、5、8、9条,不可量化有1、6、7、10。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这个目标是对应二年级已经学习完了的学生而言,也就是说对一年级学生而言,标准还要低。

针对课标要求,在阅读起步教学中,首先是强调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并且,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怎样才能使第一学段的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从三个方面来落实,一是选择浅近的童话、故事、儿歌等;二是阅读形式多样化;三是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小学第一学段的阅读还要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这里的习惯包括喜欢阅读;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喜欢图书、爱护图书这些方面。

(二)解读文本,领会编排意图

文本是学生阅读的载体,现行教材是课堂上学生使用最广泛的范例。以鄂教版一年级上册为例,第一课《好朋友》,一个自然段、三句话,从第二到第五课,紧接着是四首儿歌,真正意义上的文章从第六课《星夜》开始,到这里为止,已占去两个单元。教材这样编排给我们两个启示。一是从学生的心理认知出发,选择浅近的作品,激发阅读兴趣,儿歌是学生学前接触较多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的特点是活泼明快,易读易懂。在六篇例文中占了四篇,其主要目的是借助学生以前认知对新授知识进行正迁移,让学生在琅琅上口的起步阅读中克服畏难心理。二是从学习规律出发,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第一课只有一个自然段,三句话,老师在教学时因没有可比参照物,不会讲这篇课文有几段,到了笫六课《星夜》就会涉及标自然段了,这就是一个对比。再如《请星星》和《自立歌》、《影子》相比,又有不同,老师都可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越来越棒,一次比一次读得好,读得多。

(三)解读学生,教给方法

前面谈到学生的“第一次”,很多老师都会忽视。举个例子,一年级的老师在课堂上几乎都会说的一句话:“在文中用不同的符号圈出田字格中的字和双横线中的字。”粗看这句话说得很明白了,但学生往往有好几种“解读”。一次听课,老师说完了前面那句话,一个孩子很快就圈完了,然后坐得端端正正等着老师表扬。我一看不禁哑然失笑,孩子就在田字格和双横线中把每个字都画了圈!还有的学生也没有真正领会这句话的意图。把文中多次出现的同一个生字都画了圈。那么这个要求的实质是什么呢?要求学生先看、记清田字格(双横线)中的生字,在读文的过程中把第一次出现的生字圈出来,并且只圈这一个,后面的生字不再重复圈。仅仅这一个看似细小的问题,在一年级也许你会用去大半个课时,这并不奇怪,我们需要的就是要每个学生过关,一直训练到老师要求自由读课文后会主动地拿笔圈出生字。

朗读中还会经常遇到的问题:词的连读和断句。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和原有的认知,对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有连读的意识,当遇到不常用的词时往往不知怎么读或是读断开了,如“和蔼”等。朗读中断句不当容易对文本造成歧义,低年级阅读教学文本中通常有插图,当一句话在插图边上断开换行时,学生也很容易读不通,这种情况还出现在换行、翻页的情况下。这时老师的范读是最好的办法。在朗读中出现多个人物对话时,尤其出现了某个说话人在说话前、说话中、说话后时,学生往往混淆不清,分角色朗读时不是读到了别人的内容就是轮到自己还不知道。一个好方法,先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每个人物说的话,如小兔说的用横线,小鸭说的用波浪线,小青蛙说的话用双横线,这样做了标记,再读就不容易出错了。

课堂上老师还有这么一句常用的话:“不动笔墨不读书”。不要以为这句话只适合中高年段的学写批注、读后感等。在低年级上述形式的动笔也同样重要。

第一学段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三个层次也不是同时要求达到的。首先要正确:字音读正确,词语读正确,轻声读正确。其次要流利:词要连读,会断句,知道不同标点符号的朗读要求。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再来体验情感。当然这三者在教学中不是绝对地机械地割裂开来,而是三个层次要一一落实,不要为了课堂效果突出情感而弱化正确流利的要求。

三、关注自身修养,打好起步阅读基础

高年段老师教学生要功底深,低年段老师教学生要功夫深。每个经历了一年级语文老师角色的教师肯定不会忘记曾经是如何与学生“斗智斗勇”的:排队、值日、发作业本、应付小报告、解决纠纷、与家长沟通等等,这些占用了低年级老师日常生活中相当大一部分时间。然而就是这样一些“琐事”的磨合,让我们的老师更贴近学生,赢得学生的信赖。

1.保持童心,老师多读书。常常看到老师们写的案例,低年级的很多例子都是学生怎样在老师“爱”的教育下感动了,无论多调皮的学生都变得爱学习了。我相信爱的神奇力量,但我更愿意让低年级老师除了爱心还要保持一颗童心。因为教育不等同于爱,爱不能替代教育,凸显不出教育的特性。常保持一颗童心,多读儿童喜欢的书,选择性地读书,推荐给学生合适的课外读物,融会贯通,尤其是可将不同版本的语文课文当做课外故事读给学生听。

2.注重积累,学生多读书。每一节语文课,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很多,但更应该了解学生的需求,做到有的放矢。读书的习惯,方法,阅读速度,注重积累共性。

3.多听课,及时撰写课后反思。校内、区内、市内、省内每学期都有公开课供我们观摩,有机会就去听,并做好听课笔记。再精彩的课,你日后去翻笔记可能都找不到听课那时的怦然心动。所以建议每课听完,三言两语把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感悟记下来。

4.上研讨课,取长补短。上研讨课能很快提高你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找三五知己,听一听、评一评,往往就是那一个难点突破了,课就上得顺畅了。

5.参加各级各类课题研究。课题往往是针对课堂教学中大众化的困惑而提出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参加课题研究能针对某一类问题进行案例的分析,经验的积累,同时还有一个好处是群策群力,比一个人封闭式的琢磨效果好得多。

(作者单位:武汉市蔡甸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 廖 林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老师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