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班级建设中应该重视的五种隐性关系
2009-04-12殷建奇
■殷建奇
谈谈班级建设中应该重视的五种隐性关系
■殷建奇
新时期的班主任既是班级制度的设计者,也是共同愿景的开发者;既是班级文化的营造者,还是各方关系的协调者,又是学习方法的指引者……这些复杂而多变的角色,时刻提醒我们既要务虚,也要务实。只有务实,班主任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班级管理工作才能见实效。而要务实,必须有开阔的眼界,不断更新思想和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见微知著、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
面对新时代背景下的90后,班主任应该善于敏锐捕捉纷繁复杂表象背后所存在的价值观的冲突与更新,提高认识,协调好、妥善处理好班级工作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推进班级共同愿景的建设,让自己的班级工作游刃有余,让班级氛围更和谐,让所有的孩子在班级中生活得更快乐充实,为他们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根基。结合近几年班级工作的体会,我认为,班级工作应该重视的有如下五种关系。
一、处理好语文课与班会课的关系,感受语文课与班会课共同跳动的脉搏
语文课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也重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熏陶。语文课借助课文载体,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阅读如此,写作亦如此。俗话说“文如其人”,文字的表达,就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修养的集中体现。
班会课与语文课从根本上说,终极的价值观是一致的。语文课有育人的优势,学语文就是学习做人。语文课是在以一种巧妙的、艺术化的方式传达自己的价值观,育人于无形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种传达价值观的方式是值得班会课学习的。班会课可以借鉴语文课,寓教于乐。从组织形式到教育内容的选择等方面做深度分析研究,把班会课开成专题研究式的主题课。把班级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去研究、去评判、去表态,去寻求有时代感的价值观的支撑,让学生在班会中接受健康的价值观,不断修正自己的价值观。
实践中,我的班会课基本上成了学生自我展现的平台。起初,从我提供参考题目,然后,学生自我寻找有价值的社会问题进行专题展示。大家充分利用班级多媒体,并寻求同学之间的合作,效果非同凡响。慢慢地,我们有新锐人物专题介绍,有历史事件分析,有社会热点报道,有大众话题评说,有青春期危险解读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逐渐地,王石、俞敏洪、柳传志、史铁生、韩寒、王安石、张居正、比尔盖茨、帕瓦罗蒂等成为学生耳熟能详的人物,这些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既为他们成长树立了榜样,也为语文写作提供了素材。
大量有深度的社会问题,如90炫富女、范跑跑事件、杭州飙车案、城管执法、中国远征军等,都由学生从网络来寻找资料,解读事件本质,传播自己对该事件的价值观和一种积极思考,提高了自身的思维品质,一段时间下来,班级原有的愤青变得不再偏激,而是更加理性,更加务实,从而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我们应该坚决摒弃那种台上老师居高临下、劈头盖脸、陈词滥调、东拉西扯,台下学生或昏昏沉沉,或高度紧张以至于对班会有一种习惯性的恐惧感的班会课。艺术化处理班会课,语文教师更有优势。非语文教师做班主任,也可以从报刊、杂志上摘选一些时代感较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文章让学生品读感悟,从而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实效性。自然,这对班主任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与日俱进。一个非语文学科的优秀班主任应该是一个思想活跃,文笔灵动,口才不错的管理者,而不是仅靠师道尊严来管理班级。
二、注意社会主流舆论与班级小圈子非主流文化关系,积极开展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引导学生转移兴趣点,帮助他们开放自我,愉快生活
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原有规范的缺失,各种价值观强烈且频繁的对撞,思想教育形式与内容的严重滞后,学生心智发展的不平衡,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所有这些因素的叠加,导致有强烈独立意识的90后学生对“主流社会意识”的灌输产生一种本能的反感与排斥,而排斥了“主流社会意识”的这部分学生,自然很快就会沦为“非主流社会意识”的俘虏。
有专家说,班级“非主流文化”存在的形式千姿百态。有“一人世界”——孤僻、自我封闭,生活在以“我”为中心的自我小世界;有“二人世界”——男女学生因谈恋爱而形成的相对封闭的小世界;有“虚拟世界”——迷恋上网的学生沉溺于不能自拔的网络世界;还有“梦幻世界”——部分学生,对社会、对学校、对他人的看法较为理想化的认知世界,等等。遮掩或是回避这些问题的做法是愚蠢的,引导90后高中学生尽可能选择积极的红色或者蓝色文化,尽量减少黄色文化、灰色文化与黑色文化对他们健康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我们迫切需要做的工作。
这种引导的主渠道应该更巧妙,不应该是直接的、生硬的灌输。首先要改变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导阅读有品位的、高雅的书籍,远离武侠、言情、恐怖、玄幻等非主流的书籍。以积极上进、乐观的内容占领学生的精神空间。同时,学会在阅读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广泛阅读中认识世界,不断修正自己的世界观,同时更加宽容、更加豁达地面对人和事。
其次,班主任应该在潜移默化中,以讲座、竞赛、讨论、班会、演讲、竞聘、测评等形式表达主流社会的思考,并影响学生的价值评价标准。
近年来,除了引导学生阅读之外,我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做好自己的讲座,让他们从与课本有关的内容或者有时代感的话题里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收集资料,发表看法。比如南海局势、中国农村、孝敬父母、劳动光荣等等,不求全面翔实,但求有真知灼见,有自己的言之成理但不偏激的个人思考,在展示自己思考成果的过程中也促使其他同学思考,从而达成共识,走出个人的小世界,开放自我,走出阴影。
此外,有意义的集体活动也是促使学生放松自我的最佳方式,在和谐友好的集体活动中,能达到放松身心,接纳他人,开放自我的目的。
三、理解90后的内心渴求与现实满足度的关系,懂得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当我们面对90后——中国最年轻的一代,或许会感到许多陌生。有调查认为90后一代具有九大特征,即充满自信但较为脆弱、富有理想但不甘平凡、重视维权但时常受限、喜欢学习但负担较重、消费自主但习惯攀比、主动使用媒介但容易失控、亲子关系缓和但沟通不畅、渴望同伴友谊但矛盾较多、亲近教师但对教师要求偏高。
这样看起来,他们在今天这个诱惑重重的成长环境中,活得并不滋润,面对梦想与现实的落差,如果他们不能坚定地抵制诱惑,从现实社会里找不到认同感、动则得咎,得不到心灵上的满足,他们就会倒向另一面:或放荡不羁、游戏人生,或享受孤独、逃避现实。
网瘾的成因也在于此。他们在电脑游戏的虚拟世界里,在拼装的伪现实的夹缝中,他们发现自己可以充当主角,并能够操纵虚拟的世界,从而满足了现实中其无法实现的人生成就感,长此下去,如果没有及时的修正,他们会养成一种习惯性的释放,让各种愿望在网络中实现,从而长久的远离并最终逃避现实。
现实的满足度需要我们让每一个学生在班集体找到自己人生价值的表现舞台。班主任就是量身定做这个舞台,为每一个学生制作一个合适他展示自己长处的舞台。激发他内心深处的成就感,并及时将其转化为不可遏制的无穷的创造力。这个舞台可以因人而设,可以使才艺展示,可以是友情竞赛等等。
从理论上讲,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天才,只是我们暂时没有找到最好的、最适合的教育方式而已。的确,在一个家庭一个宝贝的今天,每一个父母都会把自己的孩子视为天才,我们的思想应该与他们的父母同步。
所以,从心理上、情感上理解、支持学生,设法以平等宽容的姿态走进他们的精神家园,然后在他们的家园里细心地剪除杂草,让阳光照亮他精神世界里每一个阴冷的角落,帮助他们在身边的现实世界里找到舒适感、满足感、成就感,从而避免进入另外的世界寻找安慰,寻找精神支撑。这应该是新时期班主任面对90后时日日必练的必修课、基本功。
四、高度重视常规管理中的刚性原则要求与强大道德支撑的关系,为自己的班级制度寻求有时代感的道德认可和支持
在今天这么一个价值观念重建,教师自身的社会形象不再光芒万丈的时代,没有适合时代要求、为90后学生认可的道德观念,常规管理越严格,越容易造成一种压抑沉闷的班级氛围,从而压制学生的创造力,并容易引发群体性的对立情绪,不利于和谐班级的建设。
直白的严格总会影响人的感情,让人生气,让人疏远。这与“亲其师,信其道”相违背。只有严格与与时俱进的道德观念相结合,方可进退自如。并不仅仅是一个宽容的问题了得。
“堵”必须与“导”结合起来,这种“导”其实是为刚性的原则寻找强大的道德支撑。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小气侯”,从而有利于学生的持续成长。同时要狠抓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严还必须与宽有效结合起来,灵活处理。
要有道德支撑,必须视野开阔,有主见,有文化底蕴,并与时俱进,有与时代息息相关的思想源头。班主任要从大量的阅读中,从与时代最新信息的接触中不断武装自己的大脑,以全新的价值观洗脑,对正处于价值观确定期的中学生的思想进行积极巧妙的干预。比如:双赢而不是敌对,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良好的习惯就是人生成功的关键;传统并非都是糟粕,尊敬师长是人生第一课;保持良好的同学关系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等等。这些思想应该被所有班主任事先接受。
很多传统的道德的精华需要重新包装,注入新的时代元素,才能获得学生认可。有条件的班主任,可以适度推行国学教育,读论语,学经典,在自己的小天地苦心经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为班级管理服务,为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我们改变不了大环境,但我们可以经营好班级小环境。
五、处理好积极干预学生心灵世界和尊重学生个人隐私的关系,既关心健康成长又尊重学生情感
对于中学生来说,高中生活压力大,节奏快,很多学生其实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需要积极引导。老师和他们相处的时间比家长还多。所以,青春期出现的很多私密的躁动,老师应该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到,老师应该比家长更专业地关心、爱护、疏导,帮助他们度过危险的青春期,使他们成为一个个思想积极向上,言行举止高雅的中学生。
极个别班级管理者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宽容的心态,更体贴的心态去看待学生隐私,不应该把学生当成“圣生”来要求。尽管我们要求学生遵纪守法,品德纯洁,但是不应该要求学生没有丝毫的道德瑕疵,甚至苛求他们事事动机纯洁,新时代的班级管理者不应该有“道德洁癖”,眼睛里应该容得下沙子,不必动不动以道德审判者的面貌出现,予以强有力的道德进攻,给学生强大心理压力。随着整个社会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人的“野性”也逐渐丧失。面对强大的外界压力而觉得无力改变或无法消除时,人们摒弃直接的暴力对抗时是一种进步,可是,过于压抑自己的内心更容易导致一种心理疾患。所以,90后的学生需要的是在尊重中沟通。
我认为,班主任应该在密切关注学生时,还应该适度“漠视”学生隐私。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某些无伤大雅的言行持宽容的态度,因为某些无限度无底线的关注只会让人反感。所以,很多管理者因关心过度,被学生认为心态不对,应该还是有些原因的。比如,90后生理上的提前成熟,性意识的萌动,对异性的向往,只要在一定的限度内,可以看做青春期的正常表现,不必强行遏制,而应该积极引导其转移兴趣。而事实上,如果一个学生到了高中,对异性没有丝毫兴趣,想必也是不正常的。
在对待学生隐私上,老师要学会管大放小,管主放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到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完善。不要打着严格管理的旗号干着“扰生”的事情,不要设置很多毫无价值的评价标准,罗列毫无意义的规章制度,乃至限制个性,扼杀创造力。
教师要学会引导青春躁动期的学生转移兴趣,把精力从无聊的事情中转移到有益身心健康的事情上来。学生的能力是一种资源,充分挖掘他们的长处,让他们在精力充沛的青年时期有事做,做好事。我们要善于替他们找事做,找他们感兴趣的事,找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事,找他们需要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事,在做事中使他们身心更健康,能力更完善。
(作者单位:武汉市洪山高中)
责任编辑 向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