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教育为抓手促进学校发展
2009-04-12武汉市江岸区澳门路小学张孟玲
■武汉市江岸区澳门路小学 张孟玲
以科技教育为抓手促进学校发展
■武汉市江岸区澳门路小学 张孟玲
科技教育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和民族未来。我校领导班子通过不断学习,深切认识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其中科技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重要的教育过程,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开展科技教育活动能引导学生在观察中积极思维,在创新方面去捕捉思维的灵感,让学生着眼于身边现象,不随意放弃任何思想的火花,不排斥任何小的成功,能逐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于是确立了“弘扬科学创新精神,以人为本持续发展,优质教育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通过不断努力,已形成“求真(崇尚科学)、向善(关注自然和社会)、立美(格调高雅)”的校风,逐步探索出一条创科技教育品牌,质量与特色并重的育人之路。
到2009年,师生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创新大赛及各级各种科技模型竞赛,个人有500人次获奖,先后有12名学生的创新小发明获国家发明专利,多个优秀辅导员和科技小能手脱颖而出。学校接待全国及省市区科技同仁达800多人次,并获得全国创新型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国家科技部“可持续发展示范校”、武汉市综合办学科技先进校等省市区荣誉称号20多项。先后承接了“十·五”“十一·五”三个国家级科技课题的研究。
一、机制有力,保障实施
几年来,学校按照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坚持实践,屡创佳绩,靠的就是一套有力的机制作保障,做到了以下几点:
1.健全机构,加强工作领导
成立了以校长和书记全面负责、以德育主任为组长、科技骨干教师为组员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以科技骨干教师为主的科技组。
2.建章立制,强化保障措施
学校创设共同愿景,采取任务驱动,实行目标管理,注重多种形式的激励手段,逐步制订并完善了一整套科技教育的管理制度。如:《澳门路小学科技教育制度》《澳门路小学科技活动管理制度》等常规管理制度,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做好科技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3.内外结合,形成完整体系
学校把科技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完备的专项规划,并纳入学校目标管理和教学计划,形成完整的科技教育体系,使科技活动形成课内外相结合的格局。学校还确定每年5月和12月为科技活动月,集中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本着“全员参与、各展所长”的原则来精心部署,为师生营造了积极投身科技实践的浓厚氛围。
4.加大投入,确保有效开展
我校每年举办科技活动月的同时,还年年拨专款经费安排专人,组织师生参加全国省市区的各类青少年创新比赛和培训学习、课题会议等。从2002年起,用于组织师生参赛、赛后表彰及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喷绘写真、科技小明星展、科技作品栏,为学校配备相应的制作工具、材料等,累计投入资金30多万元,特别投资兴建了市第一家小学“袖珍科技馆”,设计、修建了集声光电一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的创新型机器人长廊等。而且投入经费以每年2%的幅度增长。仅2008年至2009年,就先后争取上级扶持资金50多万元打造新的学生科技活动示范基地。
5.全员参与,打造科技队伍
建设一支热爱科技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让优秀的科技辅导员为创新和孩子快乐成长提供保障,才能确保学校科技教育工作有效实施,学校从实际出发,健全了三个辅导员队伍:
(1)校外辅导员(专业科技人员)队伍:如北京的创新发明专家罗凡华、承光博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马总工程师、武汉六中科技教师黄青等。定期请刘广润、赵文律、苗培等院士、科技专家如省科技馆罗红馆长等来校讲座、培训。
(2)专业教师为主的辅导员队伍:几名科技活动课教师。科技课教师都分别参加了国家级“青少年创新后备人才师资培训计划”,中国教育学会轻松发明课题小组的培训和中国教育学会发明创新总课题组的学习培训,达到开拓视野,提升能力的目的。几位教师分别获得过省市级的科技教育先进工作者和全国科技优秀辅导员荣誉。
(3)班主任和各科任教师组成的辅导员队伍
我校注重科技教育全员参与,每学期都选派了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参加各类科技培训和交流活动,引导其挖掘本学科教学中的科技因素,不断提高其对小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理论水平和指导能力。在更多的学科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各个学科成了渗透科技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如都能参与学校科技教育的课题研究、科技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参与相关科技活动的指导、组织、撰写科技论文、制作简单教具学具等,使学校形成了整体推进科技教育的良性发展局面,建设了一支热爱科技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
二、拓展创新,个性飞扬
为了让师生在科技创新道路上体会更高层次的成功,我校为师生搭建了更多的展示科技创新才能的舞台,全体师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我能行”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1.开展科教课题研究
“十·五”期间我校承担了区级《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已结题),积极推进科技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形成了《道德、生活、实践》共十二册、《环保科技》校本教材(试用稿)被评为区一等奖、市二等奖。“十一·五”科研课题、中央教科所创新课题《国家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后备人才培养的施训计划》、中国教育学会的《开展科学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开展科学教育培养师生科学素养》、市教科院重点课题《小学生科技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正式立项。课题的研究,为我校科学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探究与实践的途径。
2.开展科技实践活动
定期进行学校科技馆“小小雏鹰讲解员”的培养,定时开放科技馆。学校确定每年5月和12月为科技活动月,集中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其中,我们已连续开展了四届“奇思妙想——动手做”科技创新主题活动,通过聘请省科技馆罗红馆长、市《青少年科普报》张珊珊老师、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老师为大家做科普报告,启发、指导队员大胆想象、勇敢创造、努力实践,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做成各种科技制作。同时活动分年段以不同的内容、形式来展现,队员们在参观过程中,评选出创意之星、环保之星、协作之星、发明之星、技术之星等,使队员们充分感受了动手的欢愉和创造的快乐,在学生和学生家庭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学校科技教育的常规活动。
丰富了第二课堂,开设了头脑奥林匹克等十多个兴趣小组,活动中做到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人员、定经费,并多次邀请有关科技专家来校作创新发明报告和活动的辅导;学校积极响应国家资源部的号召,鼓励孩子们追寻他们崇拜的科学家明星,以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名字命名,创建了“李四光中队”,用李四光的精神影响、激励孩子。学校还联合省科技馆组织300名学生到省科技馆参加了“纪念李四光诞辰115周年”展览活动,召开了“青少年与科学家面对面”座谈会,学生踊跃向刘广润、赵文津、苗培实等院士提问,院士们悉心回答。学校策划、组织了“环保科技,李四光中队在行动”科技制作现场赛,在“人人参与,人人动手”的氛围中,不断增强节约资源意识,培养勤动手、动脑的习惯和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望。此活动受到了市区科技局、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领导的高度赞扬。
围绕建设“两型”校园,重点开展了主题为“节水在我身边”“变废为宝,美化生活”的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同学们发动家长,以家庭为单位,调查、收集、整理家庭中节水的金点子,并向家长请教节水的小窍门。学生和家庭所有成员一起动手,将金点子或小窍门通过标语、宣传海报等形式表现出来,设计、制作了精美独特的宣传标语或手抄报。如:一、二年级的同学学习收集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儿歌、童谣,并互相学习、交流。三、四年级的同学们开展了“节约用水”海报设计大赛与宣传画的征集活动。五年级的同学们收集了节水金点子。如:用洗衣服的水涮拖把;洗菜的水冲厕所;养鱼的水浇花;用淘米的水擦家具,及时关紧水龙头、尽量开小水龙头;尽量少淋浴,多盆浴;提倡手洗衣物;洗澡打肥皂、搓背时应关上喷头;用节水型洗衣机等。六年级的同学们开展了节水的调查报告,了解、观察和记录了家庭生活用水情况,简要地分析了数据、提出了好的节水建议。并撰写了有关“水”的调查报告与日记。同学们与家庭成员相互监督,共同实践着节水新主张。
在“变废为宝,美化生活”小制作活动中,以“资源再用、变废为宝”为指导思想,孩子们选择废旧物品作为创作材料,用爷爷吃药剩下的盒子做“双炮战车”、用乒乓球等塑料制成“小台灯”,用废塑料袋裁剪出“中国龙”,用废塑料泡沫制作出“踏雪赏梅”,用废旧光盘和灯泡拼成“机器人”,用废旧衣架做成“旋转木马”,一个比一个有创意,展品达200多种。
3.组织科技竞赛活动
近几年,在国家、省、市级科技竞赛中,全校学生全员参与,个个动手创造科技作品,活动覆盖率达到100%,12人的小发明获国家发明专利。其中,彭雪昱同学的小发明“多功能沙发”,受到中国专利信息中心、香港国际专利发明博览会等多家公司的青睐。部分学生的科技作品被送往北京参加了全国“走向可持续发展成就展”。2008年,学校组织6名学生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创新活动比赛,有三人获一等奖,三人获二等奖,学校被评为“全国创新型学校”。学生柯子晨的“红外感应电风扇”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吴青的“带灯泡的棋盘”、陈可等同学创作的“踏雪赏梅”获第四届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作品大赛铜奖,学校共获得4块铜牌。学校航模兴趣小组荣获湖北省青少年航空模型锦标赛电动线操纵飞机(小学组)团体第三名。周芷璇等三名同学获武汉市第二十六届青少年创新大赛一等奖,多名同学荣获市、区第十四届中小学环境知识竞赛、建模、车模、无线电制作、七巧板、“希望杯”科幻画比赛一、二、三等奖。学校还多次被评为省、市、区科技等系列竞赛优秀组织单位。
4.发挥基地辐射作用
开设交流平台,增进家校共识。通过开放“袖珍科技馆”、到社区宣传科普知识、在校刊——《家长月报》增设“科技平台”栏目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开展科技教育的意义,汇报科技活动的成果,收集家长的建议,及时调整学校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路。
彰显基地职能,发挥辐射作用。学校多次接待全国及省、市、区各级各战线的科教同仁及各界人士达800多人次,围绕中小学科技教育共同交流、展示、研讨,努力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 向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