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9-04-10王培华
王培华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各项事业发展的科学观念和根本方法,对高校图书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图书馆建设,是保持高校图书馆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图书馆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不断发挥其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功能,更好地适应高校建设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D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1—0088—02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各项事业发展的科学观念和方法,无疑对于高校图书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以人为本是优化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根本原则
以人为本是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价值取向和根本原则,是高校图书馆优化服务,提高工作质量的必然要求。
(一)营造人性化的阅读环境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性化的阅读环境是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吸引读者的重要条件。图书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要做到室内装饰典雅大方、图书摆放合理有序、书籍取用方便快捷。高校图书管理员在工作中要做到态度和蔼、举止端庄、轻声细语、耐心服务。让读者在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到温暖亲切,心情愉悦。
(二)提供方便师生的针对性服务
“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指出:图书馆在服务与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为全体读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优质高效专业化的服务。因而,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师生不同的读书需求,适时调整服务方式和内容,根据他们的专业、兴趣爱好和文化程度等,选择最优秀的,最必要和最适合其阅读的文献信息,有针对性的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比如,对有特殊文献信息需求的师生,可提供单独服务、专题服务;由单一服努向跟踪式动态服务转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三)体现平等一致的服务原则
图书馆尊重个人价值,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和馆员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馆员是连接图书馆与师生之间的桥梁和纽枯,馆员与师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对于图书馆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图书馆要向每一名不同层次的师生,每一种思维方式打开方便之门。图书馆员要平等对待每一名师生,以满足师生需求为己任,并建立起与师生良好的沟通渠道,拉近彼此的距离,形成充分尊重师生人格、温馨平等的阅读氛围。
二,图书馆的全面发展是高校建设发展的基本保证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商校图书馆的全面发展,能够不断促进高校科研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是高校建设发展的基本保证。
(一)实现馆藏信息资源建设的全面发展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要符合实际,适应教学、突出重点,要适应本校专业特色,建立具有重点专业、学科专业特色的馆藏资源和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保证其信息资源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权威性,增强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要注意搜集具有专业优势的信息资源,经过整理加工形成有质量的二,三次文献,还要根据学校重点学科、科研课题情况,及时跟踪重点学科、重点研究领域的新观点、新动向,提供详细实用的资料和数据等。网络环境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如何,不能以占有多少资源,有多少“库存”来衡量,而要能够准确及时、方便快捷地为师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起信息资源的“供应链”。这样,才能不断丰富网络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馆藏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
(二)实现教学科研和信息服务功能的全面发展
图书馆是知识和信息载体的收藏者、提供者和传播者,是信息产业的核心部分。比尔·盖茨在美国专业图书馆第88届年会的报告中指出:“图书馆贮存有重要信息资源,它在信息时代将发挥出前所未有的中心作用。因为及时、有用的信息是竞争取胜的关键因素。”高校图书馆在增加图书收藏数量和信息贮备的同时,也要加强设施建设,增加信息存贮空间,完善藏书环境和阅读条件,以利于教育教学和信息查阅。要及时调查了解师生对图书馆工作的愿望和要求,根据读者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要积极主动发挥好文化教育、教学科研和信息保障功能,通过优质的服务·促进师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学校教学科研进步。
(三)实现图书馆和高校建设的共同提高与全面发展
要实现图书馆与学校建设共同发展,首先要明确方向,准确定位。图书馆领导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大局意识,要用学校整体建设发展水平。来检验图书馆自身建设、服务保障功能和发挥作用情况。并能够根据学校整体建设需要,及时调整图书馆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使图书馆的建设与学校的建设发展步调一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次要全面发展,整体推进。坚持分工合作,使图书馆内的采编、借阅、文献特藏、技术保障等部门加强横向联系和沟通配合,以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不断提高整体建设水平,真正发挥好职能作用,肩负起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责。
三、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图书馆的客观需要
图书馆发展要做到系统内外各要素之间相互适应,有机配合,优势互补与彼此促进。在发展中达到动态平衡,做到速度和质量、规模和教益的统一,达到协调发展,才会有图书馆整体的根本的发展。
(一)数字化建设与提升现代化服务能力的协调统一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步伐,必须加速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以满足新形势下读者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数字化图书馆的明显优势在于:信息存贮功能强大、检索功能快捷方便、网上阅览资源丰富、咨询服务平台宽阔。这一方面满足了现代人快速、商效的学习方式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做到了服务模式的转变和更新,建设数字化图书馆,能够大大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具备信息能力的馆员与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协调统一
要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实现图书馆的协调发展,必须优化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要有一批高层次的、具备较强网络技术和具有信息处理、管理、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数字化图书馆的馆员不仅要掌握信息处理技术,还要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外语能力等多种知识技能。要能建好本校的“机构数字图书馆”,按照师生科研教学需要选配各类学科文献资源,自主创建本单位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知识管理平台、研究与学习平台,以便为师生提供学科最新文献、专利渖研成果等信息资源。这样,才能以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把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三)丰富文献信息资源与创新管理模式的协调统一
一个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是有限的,它应该联合多个高校图书馆共同建设馆藏资源,做到既分工又合作,把各自有限的馆藏资源建设成庞太的信息资源库,做到资源共建,信息共享,让各自潜在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在资源管理上可以借鉴国内,国外图书馆的先进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进行多学科知识培训和岗位轮换,通过不同岗位的实践锻炼,使馆员掌握多学科知识,在人员管理上要建立符合实际的奖惩制度,优化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实行上岗资格证书制、岗位轮换制、全员聘任制,强化目标管理,调动馆员的工作热情,以馆员的高效工作促进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可持续发展是图书馆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培养适应现代化图书馆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为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是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趋势。
(一)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
人力资源是图书馆文献资源之外的又一宝贵战略资源。要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为图书馆人才提供必要的物质待遇和良好的学习工作条件,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科研中,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不断更新思想观念,要引导图书馆员不断解放思想,在学习掌握图书馆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现代化、信息化的思想意识,适应新技术革命的要求,用新思维、新观点武装头脑,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端正用人导向。培养出一批爱岗敬业、严谨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图书馆人才,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结合继续教育制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
首先-要针对馆员素质制定继续教育计划。继续教育是图书馆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要针对高校图书馆员知识结构单一、学历l层次低、缺少信息人才、高层次人才匮乏的实际,制定有明确学习目标的继续教育计划,区分不同层次、采取不同形式,按照不同目标加大人才教育培养力度,增强_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其次,要明确操作方法制定继续教育计划。可以采取岗位定向培训、进修第二学位或研究生课程、结合完成学术研究任务或完成研究课题进行教育培训,使馆员能够有针对性地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另外。要建立健全人才管理机制。认真研究制定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管理使用的政策制度,把人才从伍建设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为图书馆的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三)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信息化条件下的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应从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应该是集学科知识、个人气质、图书馆精神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图书馆员要在思想观念、知识层次、技术能力和服务方式等方面适应新的变化,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术、具有多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外语水平,还能够对阿上信息进行组织、分类和检索,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加工及进行联机编目等,成为集网络分析、系统操作、信息筛选、具有较强的信息综合能力的多面手和专门人才。日益发达的检索技能,不断更新的网络知识,多种载体的定献资料以及文化层次越来越商的读者队伍,也需要善于运用高新设备和网络信息,善于协调内外关系,终身学习型的,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图书馆员。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图书馆工作,就是用新的发展思路,为图书馆工作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解决制约和影响图书馆发展的各种问题,实现图书馆更好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