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实践性作业中受益
2009-04-09徐丽萍
徐丽萍
好的策略是保障实践性作业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只有运筹帷幄、选择恰当的策略,才会让学生对实践性作业乐做、能做。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引起了教师的普遍重视,许多老师也已进行了颇有成效的尝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策略。但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作业的设计上,要么仍沿袭老路,注重抄抄写写、机械做题,忽视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要么流于形式,使实践性作业“跑龙套”“走过场”。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在于教师要领会课程改革的精神,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实践性作业,增强它的可操作性,把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在作业中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立足现状,合理设计实践性作业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不同于城市,它受到诸多外在因素的制约。如:学生的活动范围、接触社会的机会、获得信息的渠道、家长的文化素养等,都或多或少地制约着实践性作业的实施。因此,作为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保障作业能顺利完成,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做有所获。
立足于学生现状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备学生”,就是要求我们立足于学生现状。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实践性作业,力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学习《谈礼貌》这篇课文时,学生对常用的礼貌用语非常熟悉,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却不尽人意。因此,我平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教学时选择了用礼貌语和未用礼貌语的几组场景(接受帮助时、打扰别人时、请求别人时),让学生表演,然后让学生谈谈听到以及听不到“谢谢、对不起、请”这些词时的不同感受。因为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关联,所以学生都有设身处地的体会,并能从中受到教育,反思自己的言行。
立足于家庭现状
学生的发展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作业的设计不能不考虑家庭因素。
例如:在学习《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网络的快捷方便,我们可以让学生上网亲身感受,但农村家庭很少有电脑,再加上父母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学生根本无法做到。因此,我们只能利用学校的电脑网络,操作给学生看,并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尝试,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立足于生活现状
解读《语文课程标准》让我深深感受到:“学习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有,无时不有。”只要你有一颗敏感的心,一双敏锐的眼,你就会发现:生活,就是一本丰富多彩的教科书。
例如:学完《“科学怪人”》这篇课文后,我要求学生搜集历史上像开文迪许这样致力于科学研究达到忘我境界的人的事例,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小习作。从学生的习作看,由于这些人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学生的体会多为空洞的套话、说教,所写的感想也是无病呻吟。于是,我又要求学生把目光锁定在自己身边的人,搜集典型事例,完成习作训练。没想到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写出的一篇篇习作都饱含深情。有描写年老后仍发挥余热的《修锅老人》,有描写几经磨难仍顽强奋斗的《邻居家的小叔叔》,有描写热爱绘画的同学《“画痴”》……
由此,我深深地感受到:语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只有立足现状,才能有顽强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从中受益。
重视策略,精心实施实践性作业
好的策略是保障实践性作业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只有运筹帷幄、选择恰当的策略,才会让学生对实践性作业乐做、能做。
重视活动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把“过程”也纳入了其目标体系,要求在课程实施中,不仅要注重“达成度”、关注结果,更应关注过程、隐性目标、长远目标。
也许,学生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探索活动后,并没有达成预设的目标,但在完成作业的实践过程中,却积累、运用了语文知识,主动探索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虽然在一时之间无法考查这一活动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终身发展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学完《特殊的葬礼》这篇课文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调查、采访、查阅资料,了解本地区的环境保护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作业刚刚布置完,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同学们先去查找《乡志》,向父母、环保工人询问,并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初步了解了周围环境的变迁。然后又与环保部门联系,了解情况,关注新闻中有关环保的问题,还亲自去工厂深入考查……通过活动,同学们了解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生活垃圾的堆积,我们的生存环境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此时此刻,同学们的心情非常沉重。最后,同学们针对形势,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既有对个人行为的约束,也有对政策法规的倡议,更有情真意切的号召。通过这一实践活动的开展,同学们了解了社会调查的一般步骤,学会了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努力探索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学会了倡议书的书写,自觉约束了自己的行为。这些,都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财富。
重视材料的提供
农村的小学生,独立收集资料的途径少而窄,往往无法达到老师预设的要求。这既给老师的评估带来一定难度,同时也打击了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老师的要求和学生的做严重脱节的恶性循环,使语文实践性作业成为语文学习中可有可无的点缀品,学生无法真正从中受益。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的现有条件和能力,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使语文实践性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例如:《生命的壮歌》这篇课文,通过对动物逃生的悲壮场面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生死关头动物间可贵的合作和献身精神,从而增加了学生对动物的了解和对生命的感悟。如果仅从课文中的两个例子让学生体会,学生的感受就显得过于单薄。因此,我一方面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猫、狗等动物在生育后对自己孩子的维护,观察家禽对来犯者的态度;另一方面,我自己收集了描写自然界中其他动物利他行为的文章,分发给学生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一幕幕深刻感人的场景、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文字,点燃了学生情感的火花。这时,再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学生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写出的体会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血有肉的真实、扣人心弦的感悟。
重视评价的合理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把评价的着眼点放在能否在活动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收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能否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对学生公正合理地评价,不仅能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充分认识自我,更能激起他们挑战自身、竞争他人的意识,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群体。
例如:学完《恐龙》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观赏《恐龙》《侏罗纪公园》等系列片,并要求学生把录像中与课文描写一致的恐龙指出来,自己给课文中没有描写到的恐龙起个名字,讲讲它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课文中有的,同学们在录像中很容易就认出来了。课文中没提到的,同学们的反应有两种:争论不休和袖手旁观。这时,我首先评价了争论的同学有主见、会思考,接着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说服别人。这时,同学们自觉组成了几个学习小组,连“作壁上观”的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被吸引过去了。经过一番大胆的假设论证,详尽周密的资料查找,中华恐龙园的实地观察,同学们不仅对恐龙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并且发现了课文中的漏洞、录像中形象设计的错误。这时,我不是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而是肯定了学生的合作和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得到了我的鼓励,兴趣更浓,劲头更足了,有的竟向我提出要去考查恐龙灭绝的原因……
作为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和实施上,需要考虑的因素、受到的制约远远大于城市的教师;作为农村的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空间与时间也相对窄小,但是,只要我们立足现状、精心设计、讲究策略,一定会走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语文实践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