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袁隆平的大学成绩单想到的

2009-04-09王丽丽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2期
关键词:优秀生农学成绩单

王丽丽

据报载,近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荣归母校西南大学,学生们冒雨在校园中排了半公里长的队伍夹道欢迎。校园餐厅的工作人员还在餐桌正中摆了一个玻璃缸,里面盛满了大米。缸壁上写了一句话:“饮水不忘挖井人,吃米不忘袁先生”。这些都在意料之中,但这次返校活动的一个花絮是首次披露了袁先生的在校成绩。据报道,袁隆平1950年大一下期期末考试成绩单清楚地表明:袁隆平当时农学课程成绩并不很突出,国文64分,植物学65分,普通化学60分,地质学88分,农业概论88分,气象学84分,农场实习67分。他的专业成绩在班上仅相当于中等水平。

依照常规思维来分析,现在在农学上取得了辉煌成就的袁隆平,当年的农学课程成绩应该是非常突出的,但是现实却似乎并不是这样,一个成就和贡献极大的科学家,当年他的成绩称不得优秀。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袁隆平当年充其量只是班上的一个中等生。这样的中等生在学校可以说是太多了,并且这样的中等生在学校当中往往是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往往是不为人注意,也更不为人重视的。因为我们多年的一成不变的教育体系,已使我们众多的教育者走入了一个误区,在许多中小学校里,教育者看到的往往只是那些成绩优异、表现突出、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甚至在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往往只关注那些少数能给学校增光,能给学校带来荣誉的好学生,把那些中等生、后进生都完完全全地甩在了一边,结果本该公平的教育变成了畸形教育,变成了选拔,变成了甄别。教育对象中的大多数却被漠视了,那许多正在发展中、成长中,有待被唤醒、被挖掘、被激励的学生被遗忘了。

就像在中小学校园中广为传唱的“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一样,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总是习惯于一个模式、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并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一直作为核心的评价体系,结果是年复一年,我们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却使那些有潜在特长和能力的学生在我们对分数的追求和对优秀的强化中渐渐被湮没,直至成为庸才。那么,如今面对袁隆平的大学成绩单,看一看袁隆平先生的成长,我们的教育行为、教育评价是不是真的该变革些什么?

面对袁隆平先生的成绩单,我又忽然想到,当年吴晗考清华、考北大,数学都是零分,钱钟书考清华数学15分,闻一多赴美留学数学不及格,但是因为教育对他们的宽容,对他们的包容,他们不是同样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吗?而今天,袁隆平的成绩单再次给了我们一个提醒,我们固然需要那些成绩出色的优秀生,但是,我们同样需要那一个个不该被漠视的中等生,还有那些成绩平平并不够出众的后进生。毕竟,促进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属于自己合适的位置,尽可能地发挥他的能力,给他一个成就和施展才华的舞台,那才是最不应该为我们的教育所淡忘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在教育集体的同时,必须看到集体中每一个成员及其独特的精神世界,关怀备至地教育每一个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家庭出身,也不管他们的学习成绩是优是劣,是优秀生还是中等生,或者是一些老师眼中的不那么讨人喜欢的后进生,教师都应该关注他们的发展,并努力挖掘他们的潜能,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也曾告诫我们:“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天底下最神圣的教育使命,要做的不只是改变、塑造和训练学生,仅仅盯住学生的分数,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重要的是一种唤醒,去唤醒学生自身的自然沉睡的力量,以实现他们内在的无限潜能,以引发他们灵魂深处的变革。作为教育者,也许我们应该时常记住,真正的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关注人的发展应当成为教育的核心,毕竟学生的未来是谁也无法预料的。

感谢袁隆平,感谢袁隆平的这张成绩单。

猜你喜欢

优秀生农学成绩单
中国古代农学风土论的形成、演变与价值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广西农学报》投稿指南
2018上半年纠“四风”成绩单
晒晒全面深改成绩单
高中英语学习优秀生特质分析
成绩单的妙用
小组合作学习中怎样发挥优秀生的作用
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