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职校“留守学生”现状及其对策初探
2009-04-09嵇成国
嵇成国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的老人、孩子被留守在家。留守在家的孩子聚集到学校便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学生”。这类学生由于父母外出打工,与他们聚少离多,沟通少,使这些学生无法享受到家庭正常的抚养、教育和关爱,长期处于情感缺失状态。中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快速发展期,家庭教育的缺失,加上他们原本习惯较差,很多农村中职校留守学生染上了诸多不良习惯。我校是一所农村职业学校。生源基本上都来自苏北农村,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清楚地意识到留守学生这一群体的真实存在,以及伴随这一存在而出现的一系列教育问题。下面就农村中职校留守学生现状及其对策谈几点认识。
一、农村中职校留守学生的现状
1,留守学生的教育监护现状
主要有四种类型。单亲型:留守在家的父亲或母亲独自承担着养老扶幼的重任,身挑持家务农和侍老抚幼两副重担。对孩子的教育缺少时间和精力;老幼型:父母外出后孩子由祖辈照管,孩子与祖辈年龄悬殊,代沟很深,无法交流沟通;代管型:有的父母外出后,孩子托付给亲戚朋友代管。有的代管者一家要管几家的孩子,只能管孩子吃住,根本无法顾及孩子的学习及情感需求;孤独型:父母外出孩子在家拿着父母寄回的钱生活与学习,这种情况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最大。
2,留守学生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现状
第一,家庭教育方面。平时对子女的管教与沟通少。实际监管人多只关注生活方面,家庭伦理、道德规范、法制观念、人生追求等教育几乎空白。许多留守学生的不良习惯与品行的欠缺都与家庭教育有直接的关系。第二。性格行为方面。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父母的关爱,这些孩子在生理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情绪消极,性格行为表现出早熟、焦虑和不安。致使学生的行为性格发展偏离正常轨道。第三,学习方面。实际监护人及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很难顾及,在留守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有的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第四,生活方面。留守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稍强些,但经济花销较大且多为乱花。特别是部分父母觉得亲情上的负疚而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学生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第五,安全方面。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范意识,留守学生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留守学生溺水、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时有发生。
二、农村中职校留守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留守学生在学习、品行、心理等各个方面问题都比较多,具体表现在: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无目标,缺乏刻苦精神,自觉性相对较差,厌学、逃学的比例大;品行发展缺少有效引导和管束,这些学生极易受到同龄同伴的不良影响,像抽烟、喝酒、打架、甚至偷盗等,导致出现一些严重的违纪违规行为;留守学生与父母亲情疏远,隔阂较大,很多时候也不愿和监护人及老师沟通,从而心理问题比较多,缺乏自信,易产生被遗弃的感觉,性格孤僻等。
1,家庭层面存在的问题
(1)留守学生的父母存在教育认识上的错误。许多留守学生的父母认为孩子上职业学校,学业上以后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孩子的年龄也大了,不再需要家长多管教。把教育子女的重担推托给学校,大部分人对孩子的关爱只停留在物质层次,忽略了对孩子必不可少的情感心理关怀、品行和道德培养。
(2)留守学生监护人重养不重教,难当教育管理的责任。单亲父母的劳动负担都很重,过重的劳动负担让他们无暇顾及孩子。对孩子的照料和教育也会缺乏耐心;祖辈大都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吃饭穿衣,但求物质生活上对孩子的满足。而其他方面。农村老人自己文化水平就不高,想管也管不了;其他的亲戚之类的监护人,也对孩子深不得浅不得,唯恐其因父母不在而感觉“寄人篱下”。各方面不敢苛责,从而降低了对孩子的要求。
2,学校层面存在的问题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有形成健全的沟通机制,有的学校很少开家长会。班主任在处理留守学生学习及思想问题时仅就事论事,挖掘不到学生的思想根源,触及不到学生的内心,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学校针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没有采取什么特别的措施,教师也没有对留守学生这一群体给予特殊的关心。部分留守学生出现了学业不良及性格缺陷,使其在学校也不太受老师和同学的欢迎,他们成了“烫手山芋”,一旦出了事情。找不到监护人,教师怕担责任。
3,政府层面存在的问题
苏北农村镇、村几乎没有什么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场所,留守学生放学后无事可做,而政府对网吧、游戏机厅、歌厅、舞厅等营业性娱乐场所监管不力,致使留守学生经常出入上述场所,严重影响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的甚至成瘾难以救治。政府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青年管教不够,这些不良青年整天在校园周围诱惑留守学生,留守学生禁不住诱惑,经常和他们混在一起,使一些留守学生染上很多恶习。甚至有的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解决农村中职校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对策
1,从家庭教育角度重视
(1)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留守学生父母应尽可能地把子女寄养在有责任感、能更好地监督和指导孩子的亲朋好友处,使之处在有良好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中。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倾听子女的心声,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等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防止其滋生消极思想。
(2)切忌过度的物质满足。经济供给过多往往为子女的不良行为制造了温床,提供了条件,使他们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如手中有钱而沉溺于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家长应更多地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上关心子女的成长。
(3)明确“监护人”职责。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结合,多与他们谈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及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感到被重视和受关怀。监护人要及时纠正留守学生的缺点,发现他们的优点,让他们学会“自理、自律、自强、自学、自护”。
2,从学校教育角度解决
(1)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切实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不但从生活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而且要针对留守学生的特点,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举办家长学校,为代管人开设系列讲座,鼓励家长或监护人定期到学校反馈留守学生在家表现,了解留守学生在校的情况。请专家或教育有成效的监护人做经验交流,探讨教育留守学生的有效途径。
(2)实施“教师一留守学生一对一帮扶”制度。帮扶教师要正确认识留守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有“诲人不倦”的信心、恒心、耐心和诚心,真正担当起留守学生的临时父母。教师帮扶要对留守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学习上加以辅导,生活上给予关心,情感上给予诱导。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在温暖的集体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3)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具体记录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并由班主任每月填写留守学生成长记录表,记载留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对症下药,实现对留守学生的跟踪管理教育。
3,从政府职能角度入手
(1)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关注,政府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而且加大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农村留守学生提供较好的生活、住宿条件;加强农村文化娱乐阵地建设和管理力度,针对学校周围的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出台强制性的措施,以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留守学生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2)建立帮扶机制,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一方面,通过政府财政扶助和社会捐助,尽量减少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费用,特别是寄宿、生活等费用,让更多的留守学生能寄宿在学校并接受学校教育。减少社会对其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发动老党员、老干部做义务校外辅导员,对留守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等方面教育。
(3)要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切实解决农民收入过低、增收乏力等问题。加强本地工业园区建设。引导农民工在本地就近务工,这样既可以增收又可以照顾家庭。当农民收入增加了,就能减少外出打工的人数,就能减少留守学生的数量。
总之。解决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配合、齐抓共管,构建监护网,真正形成“社会关注、学校关心、家庭关爱、自我教育”的社会氛围,切实为农村中职校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