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山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2009-04-09张树玉

新媒体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

[摘要]对近年来唐山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情况做大量调查,在这个基础上综合梳理了劳动力转移的具体状况,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解决农业剩余劳力的前瞻性建议,指出要提升农业原料向商品转移的科学技术服务,才是解决农业人口行业流通的新措施。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商品化转移 行业流通

中图分类号:C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10180-02

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备受国家重视的重大国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三农问题中显得尤为突出。从2004年开始,唐山市按照国家、省对农村就业工作的总体要求,从建立平等的就业制度入手,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开发,积极推进劳务输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农村劳动力基本概况

唐山市是典型的地区级人口大市,到2006年总人口达71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4.6万人,占总人口的68%;农村劳动力资源308.7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8%;乡村从业人员282万人,其中男性152.5万人,女性129.5万人。农村劳动力分布基本状况如下:

1.产业结构。从业人员中从事第一产业140万人,从事第二产业89.5万人,第三产业52.5万人,分别占乡村从业人员的49%、32%和19%。可见一、二产业吸收了大量劳动力就业。如图1。

2.文化结构。按文化程度划分,乡村从业人员中文盲半文盲2.6万人,小学文化程度90.3万人,初中文化程度139.4万人,高中文化程度40.8万人,中专文化程度6.6万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2.3万人,初中及小学文化所占比重较大。(见图2)

3.行业结构。农林牧渔业有140万人,采掘业12万人,制造业49.8万人,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万人,建筑业26.7万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4.8万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0.2万人,批发和零售业16.9万人,住宿和餐饮业4.1万人,金融业0.6万人,房地产业0.1万人,租赁和商业服务业1万人,科学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0.1万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0.2万人,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7万人,教育1.6万人,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4万人,文化体育娱乐业0.5万人,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4万人(见图3)。[1]

农村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业,占50%,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制造、采掘、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各占18%、4%、9%,[2]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对科技含量要求不高的行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二、近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情况

目前,由于农业技术的提高,农村人口相对净增量较大,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多。为了做好农村就业工作,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唐山市政府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就业、建立机会平等的就业制度这一中心,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2004年到2006年逐年提高了劳动力转移进度。(见下表)。[3]

(单位 万人)

从农村剩余劳力流动的行业分布看,以建筑市场流动最大,2004年3.4万人,2005年4万人,2006年为4.8万人;其次为服务行业,及其他行业。[4]如图4。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唐山市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提速且总量逐年提高,到2006年底已经超过了异地转移的总量。转移的主要行业为建筑业、社会服务业、餐饮业、采矿业、批发零售业,这几个行业的主要特征为:行业门槛低,科技含量少,劳动力密集。性别角色成为行业转移的基本流向,男性偏重于建筑、采矿业,女性偏重于服务、餐饮业。

(二)唐山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点

1.转移总量稳中有升。近三年里,农业劳动力向其他行业转移从2004年的15.9万人,上升到2006年的16.3万人。滦南县是劳务输出大县,该县创新工作思路,增强服务意识,开展下乡为农民送岗位活动,并将这项工作制度化。古冶区举办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培训班,提高广大妇女的就业能力,激发她们就业积极性和创业热情。

2.就地转移数量增速快。2004年就地转移7.1万人,异地转移8.8万人;2005年就地转7万人,异地转移8.2万人;2006年就地转8.3万人,异地转移8万人。

3.省内流动占主导。省内流动就业与跨省劳务输出都有较大增幅,但流动就业仍以省内为主。原因在于流动就业受到户口、就业技能、生活习惯、流动成本等因素影响,制约着劳动力在更大范围内流动。

劳动力职业素质提高。唐山市连续几年推出“阳光工程”,大力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从上表可见,输出前培训与有组织输出成正比关系,2004年有组织输出占59%,2005年占61%,2006年占59%。一方面是经过培训就业更容易,另一方面采取校企联姻的订单式培训,减少了培训的盲目性,按着“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流动就业更加有序和规范。迁安市实施了农村劳动力免费培训工程,计划到2009年,该市对未就业农村劳动力免费培训一遍,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收入”的目标。[5]

三、唐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创新经验

(一)创新就业观念,促进基础产业转化

解决就业问题关键在于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就业岗位增加。唐山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区域,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政府服务部门积极引导农民转变从业观念,提高创业意识,鼓励农民依托当地的经济特色,增强农民自主创业的能力和需求。提倡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畜牧业、林果业、旅游业、养殖业的延伸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二)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劳务输出是农村经济发展一个新的增长点和极其重要的产业链,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唐山市积极开拓劳务输出合作领域,加强了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形成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与返乡创业双向流动的良好局面。劳务输出缓解了输出地区就业不充分的矛盾,增加了农民收入,更新了农民的观念,提高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带动了输出地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职业指导服务,提高劳动力素质

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力开展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和科技辅导。在各级劳动力市场开设农村劳动力求职窗口,强化对农民工的职业指导,并且通过有效的信息引导,对农民工的流向、流速和流量等进行引导,改变盲目外出的无序状态,减少农民工务工成本和因盲目流动造成的损失。劳动力市场对潜在的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和科技辅导,使“阳光工程”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桥梁。

(四)抓好基层工作,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

政府大力加强农村劳动力市场建设,重点建设县(区)、乡(镇)级两级劳动保障事务站工作。一方面,乡(镇)级政府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应高度重视,增加对劳动保障服务站的资金和人员的投入;另一方面加大对基层劳动保障服务部门的支持力度,及时传递劳务信息和国家最新出台的劳动政策、法规,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使其在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中的“桥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四、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几点建议

(一)创新培训机制,解决回流农民工问题

据国务院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6]

2008年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关键,面临国际国内的经济出现的新情况,以及当前相应的农民工培训机制和农民工大量回流的新问题。要强调农民工转移的新思考,继续以实施“阳光工程”培训为主要措施,充分发挥政府服务部门的“桥梁”作用,设计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培训的具体计划,积极利用和建立远程培训项目,在政府扩大现代互联网营运服务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力量扩大培训,使广大农民工足不出户就能免费获得科学技术。

(二)提高科学技术服务,提升农业产品向商品化转移

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基本是以原料和粗加工产品为主,整个农业人口在这种自然状态下,必然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提升农业生产原料的商品化进程,促进农业产品向农业商业化推进。

农业剩余劳动力以劳务输出为主要出路,内地流动、转移、向外输出务工三种方式,这种思路基本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定向性做法。目前,唐山以及冀东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比全省其他区域相对要快,但是,在农产品的商品化进程中发展比较缓慢。农产品在市场流通过程中基本上还是以原料流通为主,而加工或深加工的商品流通率相对较低。大型的农贸市场交易的对象基本是粮食、油料、蔬菜、肉蛋、干果原料型产品流通为主,这种流通在市场化发展中,仅仅是一种原料产出地的转移-----最原始的一种商品流通。这就大大地限制了地方农业的商品化发展。自然也就大大地限制了农业人口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的自然分流与自然转移。

开拓和发展农业产品的商品化发展,促进农产品发生上游商品向下游产品转移,农业原料产品向工业商品转移,原材料向多元商品的转移,从而促进农业人口实现新产业化人口的转移,而不是区域的单纯劳务人数的流通。

(三)完善法规建设和服务,创造和谐的劳务环境

建设和谐有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市场,除了具备了良好的职业转移环境,也需要法律的保障。农业劳务市场是当前法律服务的主要对象,但是也是法律服务的薄弱环节。各级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加大监察力度,依法办事,主持公道,加大劳资纠纷调解力度,缓解劳资矛盾,坚决制止和纠正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维护农民工劳动的合法权益是当前最大问题。问题复杂,涉及法律空间广泛,经济纠纷常常和社会治安纠葛在一起,而且执法成本高,法律服务收入较低,甚至是无偿服务,这就给执法、仲裁带来很大难度。

五、小结

2008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的农村乡镇带来巨大影响,目前,不仅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出现突变,就连大学生就业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给我们曾经取得过良好的经验做法带来了挑战,也给今后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心的转移带来了困难,认真分析与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问题,寻找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多元渠道,研究农业工业化发展,扩大农村生产领域,促进农业人口的行业转移,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王宝喜、李再东,唐山市统计局,唐山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P14、P63.

[2]王宝喜、李再东,唐山市统计局,唐山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P64、P65.

[3]唐山市就业局,2004,2005,2006年 年度统计报表[R].

[4]唐山市就业局,2004,2005,2006年 年度统计报表[R].

[5]河北省迁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实施办法的通知[R].[迁政发(2007)17号]文件,2006年5月14号.

[6]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R].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4.1.

作者简介:

张树玉,男,河北赤城人,唐山市就业服务局,研究方向为就业培训与就业指导。

猜你喜欢

农村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亟需政策红利
农地处置意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短板分析及对策构建
国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辽宁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探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