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我一双慧眼

2009-04-08陈贻忠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创新素养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

陈贻忠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发掘大脑潜能的黄金时期,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良好时期。当前推进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就在于创造性教育,创造性教育的目的在于造就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学生创新素养,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创新素养 发散性思维 变通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

一、创新素养的阐述

创新素养包括聚合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变通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思维方式。它具有新颖性、首创性和独特性的特点,它是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它还与批判紧密联系。创新素养的特征,除了具备思维品质的一般特征以外,它还具有自身固有的特征,它是以已掌握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以产生新思想、新认识为目的的思维过程。从心理学角度讲,创新素养活动就是大脑兴奋中心的扩大与转移。爱因斯坦说过,“创新素养的基本特征”就是“作为思维元素”的“词语或其他可以用来同别人交往的符号”同有关的逻辑概念相联系的“结合的活

动”。

二、作文教学亟需学生的创新素养

传统的作文课堂上,有太多的弊病,只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听听写写,根本就不注重对学生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新素养的培养和训练。这样没有给学生在以后各方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作文也是一门思维学科,创新素养的特征遍布于作文教学的每个角落,因此,作文教学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创新素养方面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课堂是进行作文教学的最主要的手段和方式,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创新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创造的个性,是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要的任务。因此,一定要改变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几个方向

1.变通思维,观察生活,选取素材

变通性思维就是要求根据问题的不同层面,变换思维角度或思维路径。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培养学生根据不同情况,从不同角度去体验生活、思考问题,是极有益处的,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随机应变、灵活机动性。

期中考前,校门前不远处,一棵高大的柳树被风吹折了,笔者让学生去观察,原来折断的大柳树里有蚂蚁。让同学们根据这一现象拟题,并确立中心作文。不少学生从柳树这一角度进行立意,如柳树表面没有坏像,实质内心枯死,因而折断。从而联系到人如果内心空虚,理想破灭,生命也就失去意义。笔者对他们能用变通性思维构思立意大加赞赏,但同时引导他们从蚂蚁的角度立意(实际是要求他们根据问题的不同层面,变换思维角度或思维路径,即运用变通性思维)。最终有如下两类中心较好:(1)蚂蚁是践踏生命之本的内患,大柳树之所以不能立于急风暴雨中,乃是因有“蛀虫”。由此联想到社会也是一样,必须清除“蛀虫”。(2)大柳树折断看似被风吹断的,实际上是因为内部有蚂蚁啃啮内心,如果内部不坏,任凭外界风吹雨打,柳树也是坚不可摧,由此分析事物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经过启发和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进步很快。遇到一些问题,能想到问题的方方面面,并能从不同角度思考,在全班已蔚然形成善于讨论、怀疑、评判的学风。

创新素养的训练,看似麻烦,但其取得成效是惊人的。这种求异的变通思维习惯的形成,对于学习各门学科都是大有裨益的。

2.发散思维,构思立意,深化主题

发散性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多变性、新颖性和相对性等特点。发散性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具有多向性,而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是使学生思维具有多向性的必由之路。

教学《白杨礼赞》(旧版)时,笔者将作者由物到人,由形到神,由具体到抽象,步步深入,主题得到不断深化的写法详细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课后写一篇寓情于理的习作。有一篇题为《我家的破铜烂铁》的习作,写的是一件十分平凡的小事,很容易被忽略。但在小作者的笔下却被发掘出多义的主题。

小作者在谈构思过程时说:这是由一点联想到其他的结果,也是受《红楼梦》的启发结果。在讲评中笔者进一步指出:在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如此丰富而深刻的主题,不仅是留心生活的结果,也是运用发散性思维构思的结果。以此为契机,以后作文中,笔者往往让学生先运用发散性思维确立中心,每次总有一些习作立意较新颖、较深刻。

3.评改习作,积极鼓励,允许批判

在组织学生作文的集体评改以及互批活动中,笔者发现:不仅仅要让他们评判自己习作的优劣得失,而且要使他们敢于评判各种“经典”,从而使其逐步认识到批判力的重要性。就创新素养而言,批判性思维是破除思想认识中功能固著和思维惯性的关键。对于突破聚合思维的束缚,开发发散性思维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作文教学须还学生以灵性的天空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文以载道”是为文之法则,因而,许多教师认为,作文必须高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在他们的评价标准中,家庭琐事难登大雅之堂,风花雪月有伤风俗教化,个人情怀难免消极沉沦。当然,真善美需要高扬,崇高、伟大也必须提倡,但如果仅仅抱着这些“传统”而排斥一切,作文教学将会是怎样一种景况呢?“崇高、伟大”会成为作文立意的桎梏,陈旧的材料,堆砌的词藻,满纸的空话、大话、套话,千篇一律的“八股”模式就会占据学生作文的全部空间……久之,人文主义哪里还会有踪影?又怎么可能见到学生个性的锋芒?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打破传统观念,突破定势思维,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允许他们有自己的看法,观点,即使是不很正确,我们也不要轻易地去否定,而要诱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思考,不仅要看到表面的现象,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サ在当代中学生身上,也不乏创新意识及个性展露。著名作家陈燕丹在为《萌芽》杂志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所作的评论中说:“让我吃惊的是那些在拾到一分钱的主题上开始作文的孩子们,一旦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写作,他们还是会迅速洗净铅华,表现出一个原生的自己,那些长长的句子,纤细的伤感,那些富有含义的幽暗、多愁善感的细节,那些欲说还休的情致,甚至那些与作文训练格格不入的词库,他们在作文的覆盖下还有一个秘密的写作世界。”

可见,关键是教师要解放思想,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打破条条框框,肯定、激励那些在立意、构思、语言,或无论在某一点上有点新意的文章;要让学生在作文中敢吐真意,发真情,冲破一切虚伪的自我包装和他人设下的牢笼,放飞自己的心灵,展示多彩的内心世界。

总之,作文教学是培养创新素养的优良环节,不贯彻这一原则,作文教学将步入新八股,甚至走进死胡同。

参考文献:

[1]吕人.素质教育的旗帜.沈阳出版社,2000.

[2]王松泉,董百志.教学艺术论新编.海南出版社,2000.

[3]郭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专题.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5.

[4]王仕仁.塑造非常孩子.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

[5]魏书生.魏书生谈语文教学.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5.

猜你喜欢

创新素养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路径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积极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巧用“应答评价” 发展创新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