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作业评价添加“五味”
2009-04-08唐黎
唐 黎
传统的分数和等级制作业评价方式,如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很难激起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和热情。我们要改革传统评价方式,给作业评价“加料添味”,使作业成为学生自主享受的“精神大餐”。
一、 以贴近学生的形象符号调“趣味”
长期以来,我们语文作业批改中习惯于用“√”表示对,用“×”表示错。虽然“√”还算悦目,但时间一久容易乏味。而那大大的“×”,总是那么刺眼,让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沸点”瞬间降到了“冰点”。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形象符号代替以往的“√”或“×”。
1.形象符号要体现简明性。形象符号的图案宜简单、易画,而且易于学生理解。如:对学生作业本上的错题,我们可以用“?”、“- -”、“○”等简单的符号来表示。
2.形象符号要体现趣味性。形象符号的设计要符合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喜欢的图案激发兴趣。如:评价学生字迹美观的抄写作业,低年级学生可画一颗“五角星”,中年级学生可画一个“笑脸”,高年级学生则可画一个“金手指”等等。
3.形象符号要体现等级性。为了让学生很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作业所处的水平,并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攀登,可以采取不同的符号表示等级,或采取“符号+等级”的形式来表达。如:用“★★★”来表示作业态度端正、字迹美观、完全正确、答案富有创意;用“★★”来表示字迹美观、作业准确;用“★”来表示字迹端正、作业准确;用“△”表示还需努力;用“笑脸”表示作业有进步等。
二、 以充满期待的语言评价烹“情味”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因此,我们要让评语走上学生的作业本,走进学生的心灵。通过有“温度”的评价语言,开启智慧、激发情感、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1.以智慧的语言指导学生。新颖、幽默等富有艺术的语言,比“居高临下”的命令式语言更能唤起学生轻松学习的情绪,起到纠错、点拨的作用。如:在字迹潦草的作业本上写:“作业已感染‘病毒,出现‘乱码,请马上‘杀毒。”在字写得很小的作业本上写:“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字小哇!”这样的批语,或是幽默中见力量,或是名言中受警示,学生会在一笑中受触动。
2.以关爱的语言打动学生。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特别关注,学困生、贫困生尤其如此,但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差异,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作业评语来弥补。如:对于贫困生,我会买支钢笔夹在他的作业本中,并写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这支笔试试!”对于刚学写钢笔字,把作业本弄得满是墨水的学生,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写:“写字时注意手指离笔尖一寸,可不能碰到笔尖,把你白嫩的小手弄脏了。”这样的批语,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于老师的“特别的爱”,从而激发学习动力。
3.以赞赏的语言激励学生。教师要经常以“伯乐”的眼光,发现学生的“亮点”,及时写上赏识性的评语,激励学生奋进。如:对因粗心而出现的错误,可以写:“方法真好,可要细心呀!”对作业正确率高、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可以写:“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让人耳目一新。相信你还有高招!”这样的评语,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激励、鞭策和鼓舞。
三、 以循序渐进的奖励卡增“兴味”
学生很喜欢“集卡”,有段时间学生集“水浒英雄卡”到了疯狂的地步,这就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商家把“集卡”作为盈利的手段,我们也可以把“卡”作为评价手段,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做作业。
1.形成制度。“奖励卡”要形成机制,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不断发展。如:一周内作业本上每得满3个“优秀加星”,就得一张“优秀卡”;得满3张“优秀卡”就可以换一张“铜卡”;得满3张“铜卡”就可以换一张“银卡”;得满3张银卡就可以换一张“金卡”;得满3张“金卡”就可以换一本课外书。奖励卡每周总结颁发一次。
2.自主运作。奖励卡评价可由学生操作。卡由学生自制:奖励卡可以用纸制作,一面画有学生最喜欢的卡通人物,一面写有劝学名言,学生制作好后老师帮助塑封好。卡由学生颁发:因为“发卡、换卡”的数量比较多,都由教师操作往往运作不正常,所以卡就由学生干部根据教师批阅的等第颁发。这种“自得其乐”的“集卡”评价深得学生喜欢。
3.鼓励后进。“奖励卡”的颁发不能忘记学困生。教师在批作业时,要求上要放低,只要有进步,就得“优秀加星”;只要字迹端正,就得“优秀加星”;只要作业全对,就得“优秀加星”。颁奖上要隆重,对于学困生获奖以后的颁“卡”,最好由教师亲自操作,让学困生感受到拿到“卡”的无尚光荣,增强夺“卡”的动力。
四、 以注重过程的记录卡著“原味”
在形式众多的语文作业中,“口语交际、预习作业、课外阅读”这三项作业比较难评价,因为对它们的评价需要注重过程,我们采用“记录卡”评价,既省时高效,又能全面评价学生的作业态度、作业过程和作业质量,保证“原汁原味”的过程性记录。
1.评价对象的多元化。“口语交际、预习作业、课外阅读”这三项作业,学生多数在家中完成,教师难以进行过程性评价,而且逐个评价的工作量很大,因此,教师可以请家长或学生自己来记录作业完成情况,也可以在第二天由同学检查并记录,教师只需抽样评价或阅读记录卡。
2.评价工具的格式化。因为评价记录比较费时,所以要设计简单易记的表格式的记录卡,评价方式宜采用“符号或等级”。
如:
3.评价总结的阶段化。如果记录卡只是针对每次作业进行评价记录的话,时间一久,容易让学生心理疲惫,产生应付评价、随意记录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阶段性的总结评价机制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和评价兴趣。如: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评价,可以每月总结一次,评出“评价之星”和“阅读之星”,为评价对象和被评价对象继续做好工作增加动力,使这种评价方式能持续进行。
五、 以张扬个性的展示交流显“风味”
语文作业“丰富多彩”的特点,决定了语文作业“万紫千红”的评价方式,“展示交流”型评价可以让学生把作业当作自己的“大舞台”,尽展“个性风采”,尽显“独特风味”。
1.精选展示内容。常见的语文展示交流型作业有三种:口头作业有口语交际、讲故事、朗读背诵等;书面作业有读书笔记、练字作业等;操作型作业有手抄小报、手工制作等。不管是哪种形式的作业,凡是要展示交流的,教师都要精选优秀的、有创意的、有个性的、有进步的,让学生明白怎样的是好的、是独特的,实现知识的共享、信息的交流、审美的提高。
2.丰富展示形式。同样类型的作业,可以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展示方式,鼓励学生创新,让展示活动“百花齐放”。如:对“口语交际”《说说广告》预习作业的展示交流,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广告图片展”、“广告视频展”、“广告实物展”、“经典广告秀”等方面着手,采用“贴、说、唱、演”等多种形式展示,在轻松、愉悦、丰富的展示中评价学生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提高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的乐趣。
3.拓宽展示渠道。从时间上说,可以充分利用早读课、课始五分钟、阅读课、班队课等;从阵地上说,可以充分利用班级板报、文化角、墙壁等。如:学生的习作,既可利用语文课朗读展示,又可利用班级板报登载,还可编成“班级小报”印发。
“教者有心,学者受益”。也许,为评价“加味”,会给教师的工作“加量”,但是,改革作业的评价方式,必然会让学生将“一碗苦药”变成“多味佳肴”,也必然会让教师将批改作业的“苦差事”变成“快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