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教学中应更关注学生的发展

2009-04-08

知识窗·教师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亲历数学课程建构

闵 勤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独揽课堂、过多限制、剥夺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组织教学:

一、多启发,少灌输

学习不是简单地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不能由他人代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主动探究知识的“建构者”,绝不只是模仿者。在教学中,应充分启发引导学生,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观察、实验、讨论等数学活动中掌握知识。

数学的学习活动应当赋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动手、交流的机会。课堂教学,教师不要一味单调重复性讲解,把课堂变成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老师的角色要做出改变,通过有效的启发、引导、合作,让学生在民主平等、信任、宽容的氛围中探索新知、开启智慧、树立信心,感受数学的魅力,以体会“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二 、多联系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脱离实际、缺乏过程的学习,学生往往感到抽象、乏味,更难有自主的发现。数学教学不是简单地把结论告诉学生,让他们生吞活剥,要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具体的事物出发,化抽象为具体,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经验知识化,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三、多关注差异

传统教学,为了实现结果目标,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这样往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两头”实施分层次教学,鼓励不同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历程中收获成功。相同的结果,不同的学习历程,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特别是两头学生(尖子生、中下生)的发展,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的重要体现。关注差异,鼓励不同的学习历程,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在亲历中建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亲历中建构知识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组织学生参与,不能事事代替,要不厌其烦,注意有序引导。“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有了“经历”“体验”“探索”的学习过程,才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义务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必须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所“为”,有所“不为”,把课堂还给学生,重结果,更要重过程;让学生走进学习、走进生活、经历过程、尝试失败、体验成功,在亲历中建构知识,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最终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松柏小学)

猜你喜欢

亲历数学课程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利用绘本优化大班数学课程之浅见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亲历探究过程 体验化学乐趣
亲历叙反对派首都大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