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与人口素质何干等5则
2009-04-08
高房价与人口素质何干
在北京市政协会议上,任志强委员发言指出,住房价格就是控制人口增长与控制人口素质的门槛。
(1月14日《新京报》)
点评:按照任委员的意思,房价越高,买得起的人越少,人口增长就越能得到控制。同时,只有高素质的富人才买得起房。人口素质也能提高。难怪他认为政府不能扩张保障性住房建设——保障性住房越多,人口素质就越低,人口增长就越快。
不过,任委员可能是“忽略”了这样的事实:城市并不仅仅是富人建起来的,而是全体劳动者建设的成果。如果说城市是一辆汽车,除了发动机,车身、轮胎、车灯、倒车镜……甚至是一颗螺丝钉都不能缺少,少了哪一样都有安全危险。
更重要的是,城市人口素质与富不富并无必然联系,高素质的未必就一定能买得起高价房,买得起房的也不一定素质高。拿公务员来说,至少素质不低吧,但凭薪金能买得起高价房吗?不知道任委员的素质是拿什么来衡量的,如果是人文素质,有钱的人中就有小学没毕业的;如果是钱,大众显然只能瞠目了。
一座城市,少不了富人,也少不了低收入群体。元论是任委员眼中以能否买得起房为标准的“高素质者”还是“低素质者”,都是城市的一分子,都有着不可剥夺的共享的权利。建设城市需要全体劳动者流汗出力,享受时却以高房价将低收入者排除在外,这是什么逻辑?
作为房地产企业,你可以死撑着不降价,但不能拿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说事,以此诋毁保障低收入群体生存权利的保障房建设。
“消费爱国”?别添乱了
北京政协委员李哲建议,“发动一场爱国消费,扩内需、救中国的运动”,用爱心和民族精神鼓励进行消费。“具体做法是让每个人,每个单位把我们一年的收入都进行消费。”
(1月14日《新京报》)
点评:如果按消费的积极程度来排“爱国”的座次,最不“爱国”的大致上是两种人:因企业转制、倒闭而下岗的企业职工等低收入人群,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失业的农民工。因为他们的钱包最瘪,消费积极性最低,因此也最不“爱目”。现在常说要“共克时艰”,日子好过的人,要替日子难过的人想想。“消费爱国论”只能增加人和人之间的隔膜,是没法让人“共”起来的。
促进消费的愿望,与人们能不能积极消费是两个问题。当下,国家已出台了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但内需不足、民需不足的境况能否得到真正改观,仍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若内需特别是民需不振,仍不能在这一轮经济转型中得到改变,即便是整体经济走出了目前的窘境,也难保不会又陷入到了以高投资驱动高增长的止有路径当中去,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动力源却得不到有效置换。
在远虑近忧下,与其慌不择径般借着“积极消费就是爱国”的大旗鼓励消费,不如认真研究如何培育最终消费能力的增长,比如,如何减轻民众的各种显性与隐形负担,如何更有效地分配国民财富,如何使政府的各项常规和紧急财政预算更民主化。单一的鼓励消费主张,是认清了消费不振的病灶,而少开了药。“爱国”首先要爱老百姓。
不折腾“房奴”应成为银行共识
工商银行已决定从2月1日起,对个人存量房贷七折优惠利率进行调整。只要是满足了该行条件的存量客户,无论贷款金额是多少,银行都会自动将利率转为七折优惠。
(1月18日《成都商报》)
点评:“你的房贷七折了吗?”据说这是2009年初最热的问候语。存量房贷七折优惠,原本是国家在特定的经济背景下出台的一项惠民政策,用意之一就是为了减轻“房奴”的还款压力。但是,有的银行迟迟不出台优惠细则,有的银行的优惠细则设置了许多无理的条件。比如,一家银行的支行开出的申请条件是:办理10张该行信用卡。
一些商业银行为何折腾购房者呢?某商业银行房贷部门的人士道出了原委,那就是“多等一天,银行就能少损失很多钱”。原来银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折腾购房者啊。在银行业日益市场化的今天,商业银行如果不处处为客户着想,设置苛刻条件和复杂程序折腾购房者,只看到了眼前利益,忽略了长远利益。房贷利率七折作为一项惠民政策,理应规范化管理,不应该任由商业银行进行弹性操作,如果监管部门当初对这项优惠政策作出清晰的硬性规定,相信就不会出现如今的乱象了。中国银监会负责人透露,因各商业银行执行房贷七折优惠利率的方法不尽相同,全国及各地银行业协会将相继出台相关规范。既然如此,早干吗去了?
如果监管部门不及时加以规范,不仅银行业会陷入恶性竞争,购房者的怨言也会很大,而且不解放“房奴”也会影响到扩大内需的效果。因而,放弃短期利益,着眼长远利益,应成为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各商业银行的共识。
网络拜年忌语折射社会情绪
临近春节,短信满天飞。不过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一些跟“财源”、“滚滚”等字服沾边的祝福语被网友列为拜年忌语,而“牛转乾坤”这类喻意转运的词则很受追捧。据称,“财源”会被读成“裁员”,“滚滚”也会被理解成卷起铺盖走人。
(1月18日《武汉晚报》)
点评:拜年也有了忌语,某些网友炮制的虚拟红头文件令人忍俊不禁——“紧急通知:今年拜年禁用语如下,裁员广进(财源广进)、裁员滚滚(财源滚滚)、薪饷四成(心想事成)、招财进宝(遭裁禁饱),请各位网友互相转告,以免造成不必要麻烦。”
网络是现实的投影。荒诞元素齐备同时又充满语言张力的拜年忌语,尽显网友的聪明才智与非凡幽默感,其本身即证明了坚强者笑对金融危机冲击的乐观态度。然而谁也不能对“裁员广进”、“薪饷四成”这些曲解一笑了之。毕竟,某些地方的企业裁员、降薪风潮,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疼痛。不拿别人的痛苦说事儿,不将裁员、降薪等非常际遇编入段子,才是对弱势者的真尊重和真保护。
拜年忌语表达的软弱与躲避固然不可取,然而它至少提醒大家,在即将到来的春节和乍暖还寒的经济复苏之春,特别要关注那些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人群。特别注重其心理感受,送温暖、增信心、鼓士气的话多说,莫以不当言词使其受到心灵伤害。
莫让农民工的聪明才智都用在讨薪上
因陕西省旬阳县国土资源局拖欠200多万元工资及材料款,来自四川广元的包工头乔大普自己设计、制作了一本“讨薪挂历”。至于挂历的来历,乔大普说,在其他地方看到有农民工制作了讨薪扑克,就想到制作讨薪挂历。
(1月19日华商网)
点评:“没有怪招难讨薪”,而今几近成了一种流行语。看来,讨薪也成了一门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活计了,没有一点灵感,还真难收到好的效果。
什么制作扑克讨薪、贺卡讨薪、锦旗讨薪……说实在的,这种讨薪方式较之于那种跳楼式、自杀武的讨薪方式确实文明多了,也很有“文化含量”,但细细思忖起来,也更加令人心酸。因为,他们不愿意与业主的关系弄得太僵,又不想放弃那份本该属于自己的工钱。
透过农民工们的创意与智慧,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无奈与绝望。得了重症的人,往往都有一种“病急乱投医”的想法。农民工们的这种创意,又何尝不是一种“病急乱扳医”?用一种现学现卖的“炒作”技巧,来为自己寻求一丝可能,同时,也幻想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
也许,他们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他们的工资原本就不高,工资被拖欠后连生存都困难,哪还能耗得起旷日持久的官司?有一些通过法律讨薪的农民工,甚至最后所对要的工钱,还不够官司本身的花费,这也使得他们中的不少人对法律敬而远之。于是那些“偏招怪招”,就成为他们万般无奈后的选择了,折射出的也是社会对治理欠薪的步履维艰。
纵然是一个艺术家,也有江郎才尽的一天,对于那些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工来说,他们的“讨薪创意”也是极其有限的。当有一天他们的“讨薪灵感”枯竭的时候,又没有行之有效的途径可走,会不会铤而走险呢?因此,对于农民工五花八门的“另类讨薪”,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关乎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严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