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创业时代:C产业理论导言

2009-04-08柳士发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09年1期
关键词:决定论流通创造力

柳士发

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60(2009)01—0045—02

一、MC产业——现代物质(Material)经济与C产业理论

关于创意产业,从国外翻译到中国来,一直有一个误解,就是以前从经济学,从科技这个领域,是从著名的经济学家那里开始,讲创新,讲技术的创新,以此为主线,后来发展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知识经济建设,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和主线,那么这个概念现在一般叫做知识经济,或者叫做创新经济;另外一条演进路线从1987年,联合国发布一个主题报告,叫做我们创新力的多样性,把这个创造性的概念,主打用于文化领域,因此创意产业往往被指向文化产业,但是实际上,创造性是所有产业共同的前提和基础。2000年,美国商业周刊主持了一个栏目,就是2l世纪的经济是创意经济,这个主要指科技创新,是休比特开创的。从现代物质经济的一般逻辑来看,可以分为四个基本环节,创造(Create)环节,复制(Copy)环节,流通(Circulate)环节和消费(Consume)环节。相应于创新环节、复制环节和营销环节,就有作品、产品和商品三个阶段,如果加上消费环节,就要相应加上用品阶段。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循环链路,可以分别称为现代物质经济乃至整个现代经济系统的第一部门、第二部门、第三部门和第四部门。它们之间同样隐含一定的产业逻辑,共同构成了现代经济系统的主体产业部类。由于它们的关键词的英文第一个字母都是C,因此,可以统称为4C产业系统。这是针对现代经济系统的c产业理论。这一C产业序列构成了现代经济系统的本体。本体经济和围绕上述四个环节提供服务的服务经济共同组成了现代经济的完整体系。

强调以创意为中心,主张创新中心论,就是倡导创造力经济,走向极端就会走向创造力决定论;强调以复制为中心,主张生产中心论,就是倡导生产力经济,走向极端就会走向生产力决定论;强调以流通为中心,主张市场中心论,就是倡导流通力经济或者实现力经济,走向极端就会走向市场决定论;强调以生活为中心,主张消费中心论,就是倡导消费力经济,走向极端就会走向消费力决定论。

从目前来看,在知识化和全球化大潮中,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导向形似微笑曲线的利益分流格局。在欧美发达国家,创造环节和流通环节成为利润率相对较高的经济部门,复制环节成为利润率相对较低的经济部门,形成中间凹陷,两翼上扬的态势。在这种形势下,先进国家着重发展创造力经济和流通力经济,而把加工制造环节向后进国家转移,从而形成了创造业和分销业两端强大、制造业中间萎缩,形似微笑曲线的产业发展格局。原来我们计划经济,只是强调生产中心论,强调生产力决定论,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创造力也是很重要的,忽视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走向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因此,忽视创造环节,仅仅看到产业下游化趋势是不完整的。如果把眼光向上追索,直达创造环节,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以制造业为立足点,产业上游化趋势不仅与产业下游化趋势同时存在,而且与产业高级化趋势相互融合。相对而言,传统计划经济是以生产中心论和生产力决定论为理论基础的,片面强调复制环节和复制能力,严重忽视创造环节和创造能力,蔑视流通环节和流通能力,轻视消费环节和消费能力,所谓劳动价值论也是否认创造性劳动的独特价值和商业性劳动的应有价值,扼杀创造力、抹杀市场的正面功能正是它的副作用。

直到今天,中国经济依然陷入创造力经济和流通力经济两端发育不良,创新和品牌不够强大,形似沮丧曲线,就是哭丧着脸的格局,不像欧美国家是微笑曲线,因此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同时,也要发展创造业,这也是一个当务之急。

我们说创造力是第一推动力,消费力是最终的拉动力,我们既要搞大生产,也要搞大流通,同时还要搞大创造,大消费,才能让整个经济系统不断跃上新的能级。

二、SC产业——现代精神(spirit)经济与C产业理论

在《实施创意世纪计划,开展创意中国行动》一文中,我们曾经指出,创意(Creation)产业、内容(Content)产业、版权(Copyright)产业和文化(Culture)产业虽然内涵各有不同,但是就其外延来看,它们的主体部门大体一致。只是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强调重点不同采用不同的概念而已。

从创意产业到内容产业,再到版权产业,直到文化产业,其中暗含一定的发生次序和产业逻辑,共同构成了现代精神经济的主体产业集群。由于它们的关键词的英文第一个字母都是C,因此,这一产业集群也可以简称为4C产业。这是针对现代精神产业和精神经济的C产业理论。这一C产业集群或者C产业序列构成了现代精神经济的主体。

20世纪末期,我们曾经积极倡导文化产业理念,进入21世纪,我们从文化产业理论追根溯源,倡导内容产业概念,宣扬内容为王,进而向上追溯,倡导创意产业概念,提出创意乃万王之王。于是我们发出了实施创意世纪计划,开展创意中国行动的倡议。

如果说农业是以农为业,因农成业,工业是以工为业,因工成业,商业是以商为业,因商成业,那么我们可以提出创业的概念,并且加以类比定义,创业就是以创为业,因创成业。

如果以科技创新为第一推动力的物质经济被称为创新经济,以文化创意为第一推动力的精神经济被称为创意经济,那么,合二为一,可以将其统称为创业经济。我们应当以产业化促进创业化,以创业化带动产业化,走新型产业化道路,进而推进全面创业化,实现产业经济与创业经济的和谐统一和永续发展。

不管从文化创意的角度看,还是从科技创新的角度看,它的最终有同一个根,就是创造性,其实这个概念我们已经介绍过,从休比特的科技创新路线发展过来,2000年美国商业周刊也用的创造性的概念,不用创新的概念,来指称知识经济,文化产业研究方面,英国的霍金斯研究这个概念的时候,所说的创意经济,不仅仅是我们指的文化创意经济,而是涵盖科技创新在内的。

我们提出现代物质经济的MC产业主链问题,就是为了重构物质经济理论的基础平台,突出所谓创新产业和创新经济的重要地位。我们提出现代精神经济的SC产业主体问题,就是为了重建精神经济理论的坐标体系,突出所谓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的重要地位。这样,就将创业经济和创业文明的概念推出前台,置于现代新经济理论的前沿地位。

无论如何评价知识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经济地位,无论怎么看待知识经济和文化经济的内在区别,它们都在从不同侧面彰显同一个道理,创造力是第一推动力。无论是现代物质经济的MC产业主链理论还是现代精神经济的SC产业主体理论,它们都在催促我们从体力时代走向脑力时代,进而走向创力时代,走向创业经济时代,走向创业文明时代。

(责任编辑:谢闽)

猜你喜欢

决定论流通创造力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
国际政治中的决定论
在屈从中自败的自由意志
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的路径思考
决定论的黄昏:存在论现象学视角下的经济人假设
刑法中意志自由论之提倡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