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州佛乐在岭南

2009-04-08

世界宗教文化 2009年1期
关键词:香花潮州佛教

达 亮

潮州佛乐的渊源

春秋时期的潮汕,被称为南蛮和百粤,是古越族的住居地。那时这里已有青铜文化,说明中原文化已渗透到这里。直至秦始皇帝统一中国,发兵百粤,已有揭阳戍守区。后来还有将领史禄及其军众留寓揭阳。音乐文化随着南来的移民传人百粤之地,与土著音乐文化互相融合。这是潮州音乐的远源。

三国东吴以后佛教才传入广州,三国五风二年(225),西域人支域梁接在广州译出《法华三昧经》,是目前所知佛经传人广东最早记载。东晋隆安五年(401)(克什米尔)法师昙摩耶合到广州创建王园寺(今光孝寺),并在这里奉敕译经。据《高僧传》记载,南北朝时由海道来广州的中外僧人很多。这些僧人兴建了广州最早的一批寺院。到了唐朝佛教空前盛行,举国上下寺院林立,潮汕于唐开元二十六年(238)建开元寺,唐德宗贞元四年(788)潮阳建灵山寺,其后潮州各地先后又建了不少寺院。佛教对“传承”的高度重视,致使佛寺成为保存古代音乐的“冰箱”,潮州音乐亦然。

唐宋是潮州音乐的形成期,明清两代是潮州音乐的演变、发展期。唐代音乐艺术十分繁盛,其中的燕乐和宗教音乐的法曲,随着南来的仕宦和佛教的传播而流入潮州。

唐高宗时奉旨平定泉、潮蛮僚骚乱的陈政父子,是精通音乐的乐官。陈政原是隋朝协律郎,其子陈元光因家学渊源而精通音律,后任过漳州镇抚(管辖潮、泉),素以乐、武汉化潮泉二州著称。陈元光曾咏:“秦箫吹引凤,邹律奏生春,缥缈纤歌遏,婆娑妙舞神。”描写宴乐歌舞。中唐韩愈贬潮时,已有民间祭神的音乐活动,韩愈在《韩昌黎文集》中记叙唐代潮州民间祭神活动有:“吹击管鼓,侑香洁也”;“侑以音声,以谢神贶”;“躬斋洗,奏音声”等名句,史籍还记载:潮“仕皆倡琴瑟,重乐以治民”。至于佛教音乐的法曲,唐开元年间(713-741)所建的开元寺,就是这类音乐的最大集散地。

由于中原佛教音乐随之传播入潮,潮州及潮阳的两大寺院便成为当时梵呗佛乐最大的集散地。

潮州音乐是流传于中国广东潮州、汕头地区传统器乐的统称。潮、汕古代属百越。自先秦开始,随着中央政权的军事戍边、中原居民的避乱南迁和高官士宦贬谪,这里与中原文化之间经历了反复不断的交流。经过两千余年融合积淀,潮、汕一带凝聚成一个丰富多样而又极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圈。特别是传统音乐,从宫廷雅乐到文人词乐,从宗庙音乐到民间俗乐,这里一应俱全,被誉为传统音乐的“聚宝盆”,潮州佛乐也在其列。

潮州佛乐的特点

佛乐源于印度,可惜未能得以流传,到了唐代随着潮州开元寺兴建而大盛。韩愈有诗曰:“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廷。”虽历经帝王名师选词谱曲,但仍唱法繁杂,惟流传既广,遂有南北之分,南较柔和婉转,北则刚劲朴直。潮汕各代的佛乐属南派,曲调古朴淡雅。

广东佛乐因方言区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广府区(昔日之广州府,俗称为“广府”)佛乐和潮汕区佛乐两部分。潮汕区佛乐尤以潮州佛乐为主,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禅和板,又名善和板、开元板;二是香花板,又名本地板(包括佛曲)。它主要流传于粤东潮汕和闽南部分地区,其历史悠久,风格奇特,成为佛乐中一朵奇葩。

在佛教寺院中,做课诵、普度、祭祀和七斋丧事时都要用梵呗唱诵。梵呗唱诵使得诵经时既易记又易懂,又不致单调枯燥。并又能随着节奏和旋律达到心寂人定的功效。佛教梵呗传人潮州后,在长期的发展变化中,逐渐演变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潮州庙堂音乐。潮州庙堂音乐原是丛林古刹、寺庙、佛堂等僧人或居士在礼佛、课颂经文时的伴奏音乐。庙堂音乐是潮州民间音乐四大系统之一,在全国佛教音乐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其曲调主要有“香花板”和“禅和板”两种。潮州的佛教音乐,有两套唱腔,一套是明以前就从福建传人潮州的香花板。此套唱腔有忏板、赞偈、佛曲、金刚卷及焰口等类,乐曲近300首。由于在潮州流传的年代久远,其范围又广阔,遍及粤东和闽南,所以分支较多。各支唱板的乐曲有同有异,主要有潮安腔、潮阳腔及惠来腔等。

禅和板,古时称学禅之衲子(僧人)为“禅和子”,出家僧人和合具有二重之义,即理和与事和。理和是证择灭,就是大家一同修证共同选择的寂灭道理,事和即所谓的六和,即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所以,禅和也泛指专事修持僧侣,又名善和者,禅与善二字潮音相同,惟平仄轻重而已,原属广府佛乐,与广府板佛乐同源。

禅和板亦称古七星板。此唱腔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由潮州俗家佛教组织——念佛社社友邱家样与开元寺僧释可声同创;另一说是清乾隆元年丙辰(1736)从广州罗浮山华首台寺高僧密因和尚来潮中兴开元寺时所传,故名开元板。于清咸丰年间,此唱腔又传到民间的念佛社和善堂。此唱腔有近百首乐曲,可以完成各种大小法会。

禅和板,其唱腔包含着极其浓烈的广东地方音乐风韵,是民间音乐宝库之一。它发源于广州地区,所以蕴含着浓郁的广东音乐原味;它又在音乐之乡潮州生根成长,所以又极富于潮州风味。禅和板,在演奏中穿插一些击点较为活泼的“七星板”,吸收潮州音乐的弦诗乐队和唢呐、笛子等伴奏,其鼓点只用单槌,显得庄严清雅肃穆;其演唱速度也比广府板慢,从而显得稳重大方。

禅和板,秀丽优美而不妖冶泆荡,平缓悠扬而非萎靡不振;它以规整有序的节奏,典雅徐曼优美的旋律,曲调显得比较典雅古朴,婉转悠扬见长,饶有雍容徐静之风度。所以无论唱咏或听闻佛乐,都能令人心旷神怡,最具梵呗基本精神。

香花板,佛家为应付世俗佛事而叫“做香花”,此板得名之意。古语云:“借他人香花,修自己福慧。”香花板,又名本地板,大概是潮州最先已有此板,到清乾隆间才开始有禅和板,所以香花板是潮州最古老之本地板佛乐,与潮州民间小曲相互影响,互有渗透。香花板,早年从福建传人潮汕地区,受到潮州音乐的影响乃至同化,故其曲调富有潮州音乐的气息,旋律热烈昂扬,跌宕爽捷,富有灿烂活泼之趣。

潮州外江音乐,是指自江苏、浙江、淮河流域一带流传到潮州的音乐。戏剧称“外江戏”,音乐称“外江音乐”,锣鼓乐称“外江锣鼓”或“苏锣鼓”,佛乐称“外江板佛乐”。外江音乐之传来潮州,不是某一年代、某一历史事件而成其事,应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的文化迁移事件。其起始应在南宋年间。

外江板(江浙丛林通用唱法)和香花板虽然传人潮州比禅和板早,但其节奏不如禅和板严谨,而且唱词方面也掺杂一些外地方言俚语,音调旋律带有闽南(漳、泉二州)戏曲风格;其佛曲的风格徐曼哀婉,曲折多姿。

广府板佛乐,源于广州而今流传于香港和泰国,1998年此板佛乐由陈天国、苏妙筝

二夫妇将唱腔、记谱整理出《泰国华宗赞佛偈语词谱》一书,御封泰国华宗大尊长仁得上师校审印可,全书共收入“忏板类”乐曲44首,“赞偈类”乐曲32首,“焰口”全套唱诵45首,总计121首。许多佛乐是吸收民间音乐曲调来演唱的,而广府板佛乐却葆有着许多古代广东音乐的原形,使我们从中可窥见其当初音乐的风韵。

潮州佛乐的影响

香花板和禅和板音乐,是潮州僧俗依据梵呗唱法,吸取当地民间音乐精华,经过历代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潮州民间音乐。它被民间音乐和戏曲(潮剧)的唱腔和伴奏所借鉴、吸收,为广大潮人所喜闻乐见。新中国成立后,潮州开元寺僧人和民间音乐艺人逐步加以发掘和整理,其中一部分已被制成各种唱片和录音带出版,并在多种音乐会上演奏过,颇受欢迎。

潮州佛乐有两次大整理,第一次是1961年10月北京广播电台及中国唱片公司、广东音乐家协会来汕头作潮州音乐;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以原开元寺主持慧源法师为主,陈天国、苏妙筝二夫妇、陈传云等记谱,在汕头广东潮剧院演唱3个月,整理出现代词曲谱30余首,1989年8月编入上海《中国音像大百科》29首;1995年由释慧原、陈天国、苏妙筝编著了《潮州禅和板佛乐》一书,此书收录130首,这一次整理比较完善。此外,国内外不少有关单位及个人也陆续来潮汕采风,录制和研究潮州佛乐。值得一提的是,1983年,潮州市民间音乐团创作和演出的器乐曲《祭鳄颂》,作者大胆吸收潮州佛乐的旋律特点和节奏形式,并以佛乐的打击乐器伴奏,也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潮州佛乐被专业作曲家和演奏家吸收后已搬上多种音乐会上演奏,从而焕发出新的艺术光辉。

1993年中国音乐学院教师、潮州籍古筝演奏家杨秀明先生,在北京举办个人古筝演奏会,所演奏的乐曲有些也借鉴潮州庙堂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在国内音乐界引起相当的反响。如潮州民间音乐团原团长杨先生,观看禅和板佛教音乐会后赞叹说:“禅和板佛教音乐确实独具一格,没有现代流行音乐的刺激性,它秀丽优美而不妖艳靡荡,平缓悠扬而非萎靡不振。可谓此曲只应天上有,值得大力发扬。”还亲自到寺内找资料员,索取禅和板佛乐唱本,准备在由他组织的“庙堂音乐团”中排练演出。又如潮州音乐、佛教音乐的研究者陈天国教授,他的研究成果《潮州音乐概论》、《佛教音乐概论》等均属开拓性的。

禅和板佛教音乐是潮州开元寺特有的传统佛乐,庄严典雅、优美悠扬、整规有序,令听闻者心旷神怡,忘却识藏之中的恩怨和烦恼,产生真善美之感,今已名闻于海内外。解放后德国电台首来录音播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多次播出禅和板《南海赞》佛曲。2006年为举办一场有特色的音乐晚会,潮州开元寺还举办了禅和板佛乐培训班,培养中青年僧人和部分居士学习演唱外,特别与一直坚持用禅和板佛乐进行佛事活动的居士林商定,请他们组成佛教音乐团,排练出《大三宝》、《禅定》、《香赞》等10多个唱板,为开元寺举行的禅宗历史文化活动,举行专场演出。2006年2月17日,广东佛教音乐团在天河体育馆举行“粤海沐春风,梵音颂和谐”大型佛教音乐汇报演出;11月10日,广东省佛教协会、云浮市六祖文化研究会、新兴县六祖思想研究会、新兴县国恩寺联办,由上海音乐学院表演的“六祖惠能”大型音乐剧在广州中山纪念堂首次上演。2007年10月30日,由省佛教协会、香港慈辉佛教基金会主办“佛乐颂和谐、爱洒新农村”——大型新佛乐慈善义演晚会在惠州体育馆举行,来自台湾、香港、国内各地108位法师出席晚会。省佛教协会和光孝寺举办的两场“粤海沐春风,梵音颂和谐”大型佛教梵呗音乐会和广州、深圳两地举办的“神州和乐梵音交响诗大型音乐会”,演出圆满成功,其美妙的旋律不但令人赞叹,给人以“净化心灵”的感觉,而且还加深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潮州佛乐之所以能传至今天,是因为佛教宗派的封闭,东晋导唱制度的确立,兼于衣钵的传承并构成了代代相传、不容更改、渊源古远的潮州佛乐。其实,潮州佛乐在流传过程中,也受到各地民俗影响,如潮州佛乐是香花板和禅和板,流行于梅州、河源、韶关等各县市,但客家用的是不成体系的山歌唱腔咏唱的。千百年来潮州佛乐以其独特的地域韵律成为传统民间艺苑中一朵奇葩,音乐史上珍贵的“活化石”,在新的气候土壤中,潮州佛乐定会香飘四海,音传千古。

猜你喜欢

香花潮州佛教
佛教艺术
开在心中的花朵
开在心中的花朵
结香花开了
寻找潮州
香花辣椒
古潮州府释道文化刍议
看中国·在浙江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
潮州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