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价值观的冲突及其应对

2009-04-07李欲晓

网络传播 2009年3期
关键词:人生观冲突价值观

李欲晓

互联网在继电子媒介之后,更进一步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就在人们张开双臂迎接网络,享受网络的同时,人们也明显地感觉到,网络对社会的全面渗透,同样也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诸如色情暴力内容泛滥、网络犯罪、个人隐私及知识产权遭到侵犯,等等。究其因,主要是人们使用互联网时规则的缺失,或者说互联网价值观的缺失。

互联网价值观的界定

简单地说,互联网价值观即是在网络环境下的价值观,或者说人们在使用网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也就是人们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关于某种人、事、物对人价值、意义、作用的观点、看法和态度。

要真正弄清楚什么是互联网价值观和价值观,还需要提一下世界观这个概念。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观点、看法和态度。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由自然、人、社会构成,世界观作为人们的总观念,包括自然观、历史观、人生观。人的价值观是人的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价值观的客体来说,价值观是人关于自然、人和社会的观点,即价值观包括自然价值观、历史价值观、人生价值观。从价值观的主体来说,价值观又可以分为个人价值观、集体价值观、国家价值观和人类价值观。另外还有个相近的概念人生观也需稍加说明。人生观包括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等。因此,人生价值观既属于价值观的一部分,也属于人生观的一部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时也被称为“三观”。在网络上,对于同样的人、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根本原因就是不同的人对这种同样的人、事、物的意义的看法、观点不同,即价值观不同。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互联网价值观还可以理解为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观,即互联网所推崇的价值观或互联网精神。比如Google十大价值观包括:一切以用户为本,其它接踵迩来;心无旁骛、精益求精:快比慢好;网络适合平等参与的民主作风;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无需非要坐在桌边:无需作恶,也可赚钱;信息无止境;信息需求,超越疆界;无需西装革履,也可认真执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个意义上的互联网价值观或互联网精神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共享,自由,开放,平等。但这一点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网络化信息处理、创制和传播的全球化、交互式、平行性和非权威性方式,为知识、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可以说,互联网的兴起,极大地方便和加速了各种价值观的传播、碰撞和冲突。

互联网价值观的冲突

互联网价值观冲突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一是西方的价值观与本土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互联网作为20世纪从西方社会引进的舶来品,在带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与本民族文化大相径庭的西方异质文化的进入。由于社会性阶级性的不同,外来的网络文化与本土的民族传统文化二者之间,冲突和碰撞在所难免,而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其矛盾和冲突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对我国而言,互联网对中国的正面影响和积极作用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但不容忽视的是,互联网的产生源于美国,所使用的技术语言都是来自于美国,自然带有“美国”色彩;另一方面,互联网上英语语言环境的绝对主导地位,也强化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更容易推销自己的文化产品、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和社会观念。2000年5月24日,克林顿在美国众议院说,我们向中国出口的不仅仅是产品,还有我们真实的价值观。

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人数已达2.98亿人,其中29岁以下的年轻人仍占绝大多数,占到总体的67.1%,在面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下,年轻人一方面由于缺少理论根基和人生阅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正面临着社会转型和大发展时期,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也使得年轻人的思想价值观念正处于激烈的动荡之中,更容易为西方网络文化及其体现和蕴涵的价值观所迷惑和吸引。在网络上,西方价值观中的个人中心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的泛滥,容易造成我国年轻人减弱其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价值观,造成价值观的冲突。

二是本国传统的价值观与新型的互联网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互联网的匿名性、数字化、去中心化、虚拟化等特性,使得网民的价值观念更趋于个性化和多样化,甚至直接与传统的价值观念产生冲突和矛盾。网络时代,社会道德生活中呈现出双元或多元的价值标准并存的局面,可能会使得政府和社会传统一直灌输的价值观念仅仅成为人们众多价值选择中的一种,社会道德和价值观的主要规范一直所起的支配性作用则可能消失,引起道德失范、道德相对主义乃至道德选择迷茫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紊乱。

比如,互联网自问世之日起便是一个以“无政府”为口号的公共网络,在一人一机的环境下,人们在网上自由地选择和上下载信息,人们不必面对面直接打交道,摆脱了传统的“熟人社会”众多的道德约束,从而更容易造成道德感的缺失和价值观的扭曲。

互联网价值观冲突的应对

应对互联网价值观冲突的根本方法是建立先进的网络文化,对我国而言,就是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即在网络环境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文化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相适应,符合我国的发展特点。它是中西文化不断地碰撞和交融之后而产生的新文化,是能够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和有利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是建设中国特色先进网络文化的宝库。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应包含如下要素:一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相一致,二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相一致,三是与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相一致,四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应从如下几个层面去努力:

一是从国家或社会的层面来谈,要大力推广以人为本、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等社会主义价值观。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谋求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文化和价值观。要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我们必须时刻牢记社会主义价值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消耗。

二是从国际关系或超越国家的层面来讲,要大力推广全球大同的文化理想。一方面,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设施,各国在共同建设互联网时,不应只是或者主要使用互联网发明者的语言,互联网的使用规则更不能只由某个或某些国家来制定,需要各国人民的共同智慧和积极参与。另一方面,每个民族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宝贵财富,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只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来传播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与他人分享、探讨和交流,而不该盲目自大,认为本民族文化优越于其他文化,甚至应该去取代其他文化。

三是从个人的层面来讲,要大力推广以道德来进行自我约束。以儒家为代表的重德精神,贯穿于整个中华文明史。中国古代的道德教育主要是以儒家的伦理道德教育为主题的,强调的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在今天看来有一些是历史性的糟粕,但仍然有很多精华,在当今的网络社会,法律法规的约束力毕竟有限。要从根本上杜绝网络失范行为和网络越轨现象,主要还是得靠道德的力量,靠内心道德“立法”,靠高度的自觉性和自律,即网民的“慎独”。

国家或政府的相关部门在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创办网站以及对网络进行管理的时候,网民个人在使用互联网的时候,如果能时刻将是否在践行以人为本、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价值观作为标准,很多事情将会做得更好。网民个人在使用互联网的时候,如果能时时以“慎独”来要求自己,很多事情也不会发生,比如观看和传播色情暴力网络内容、侵犯他人网络隐私权、侵犯他人网络知识产权等等。

猜你喜欢

人生观冲突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