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奋斗》剧看我国青舂偶像剧的“奋斗”之路
2009-04-06张雪萍
张雪萍
摘要:在韩剧、台剧大肆盛行之际,一部《奋斗》以黑马之姿进入了中国观众的视野。让观众看到了有别于以往的青春偶像剧,深受观众的喜爱。在这之后,《奋斗》的导演赵宝刚又导演了《奋斗》的姐妹篇《我的青春谁做主》,同样也获得了好评。《奋斗》系列以它们的本土化、贴近生活等特点赢得观众的青睐,《奋斗》系列的成功也为我国青春偶像剧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青春偶像剧本土化现实
2007年。在诸多韩剧、台剧充斥各大电视台的时候,一部青春、励志的偶像剧《奋斗》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红遍我国的大街小巷。《奋斗》之后,意犹未尽的观众又在2009年盼来了《奋斗》的姐妹篇《我的青春谁做主》(以下简称《青春》),央视一套更是一改往日黄金档播出“主旋律”题材电视剧的惯例,将《青春》搬上了荧屏,并受到观众热捧。在韩剧、台剧盛行,内地青春偶像剧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奋斗》系列为什么能赢得观众的青睐呢?而《奋斗》系列的成功策略又能为我国青春偶像剧的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我国内地青春偶像剧现状
电视是继广播、报纸、杂志之后的第四大媒介,随着电视机的普及,电视这一媒介已经超越其他三大媒介,成为最重要、传播范围最广的媒介,而电视的普及,也使得电视剧成为人们工作之余最重要的消遣品之一。“为了适应不同观众的消费和娱乐需求。电视剧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历史剧、家庭剧、侦探剧、战争剧和都市青春剧等多样的电视剧类型,都市青春偶像剧是其中的一个大众文本类型”。
青春偶像剧主要以青年群体为表现对象,反映当下年轻人的生活,表达年轻人对爱情、事业的生活态度。进入21世纪,青春偶像剧的发展越来越迅速,韩剧以迅猛、强势的态势在我国甚至亚洲市场上始终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我国观众对韩剧的喜爱有增无减。近几年,热播的韩剧《大长今》、《浪漫满屋》等,都受到了我国观众的喜爱,这些电视剧在各大电视台播放后均取得了很好的收视率,韩剧在我国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收视热潮,并且有力压我国“群雄”之势。
而在日剧、韩剧影响下,台湾偶像剧也在近几年有了极大的发展,从2001年红极一时的《流星花园》开始,台湾青春偶像剧开始了它的发展之路。而目前中国内地青春偶像剧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韩剧、台剧的冲击下,以及由于自身的原因,一直以来都呈现一种低迷的状态。但是2007年《奋斗》的出现却有扭转这一现状的趋势,今年《青春》在央视一套的播出也证明了国家对内地青春偶像剧的重视。
《奋斗》系列的创新之处
2007年,32集青春偶像剧《奋斗》开播以来,从众多日、韩青春偶像剧的包围中脱颖而出,在全国各地掀起了收视热潮,2009年,《奋斗》的姐妹篇《青春》在央视一套开播,《青春》在未开播前就因《奋斗》的原因而受到了观众的密切关注,在开播后也因与《奋斗》的感觉相似而继续赢得观众的喜爱。我们通过对《奋斗》系列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具有以下几点创新之处。
目标受众明确。《奋斗》系列的主角是80后,特别是北京80后,故事主要围绕80后的日常生活、青春情感和奋斗历程而展开,剧中人物不断使用B0后流行的用语,竭力还原当下年轻人的青春感怀和表达方式,剧中人物经常出入的场所也是为当下的年轻人所熟悉的,而剧中所展示的情节。如大学毕业后面临的找工作问题等都会让80后的观众感同身受。
正因为如此,《奋斗》系列就把它们的受众明确定位为80后的观众,也许这样会不为其他年龄段的观众喜欢,但也正因为这样。让80后的年轻人感觉是拍给自己看的电视剧,因为认同,所以更加喜爱。
本土化的成功实践。我国内地的青春偶像剧一直低迷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模仿的痕迹太明显,以至于丧失了自己的特色。综观我国以往的偶像剧,港台腔充斥其间。必然会让观众感到做作。而《奋斗》系列可谓是对本土化的一次成功实践。
《奋斗》系列都是围绕北京年轻人的生活而展开的,故事基本都发生在北京,剧中人物所讲的大都是地道的北京话,京味调侃是其非常突出的特色,幽默风趣又饱含人生哲理。这与其他电视剧的港台腔相比,无疑具有独特而流行的风格。《奋斗》系列之所以吸引人,人物台词的精彩功不可没。
原汁原味的故事情节、京味十足的话语,犹如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一般,《奋斗》系列正是因为这些本土化因素,形成了自身的风格特征,才会于现实中体现出“本土性”的审美穿透力。才会在千篇一律、充斥着“港台腔”的国产偶像剧中脱颖而出。
与现实主义的糅合。《奋斗》把目光敏锐而准确地聚焦在刚刚踏入社会的“80后”一代人身上,展示他们为事业、为爱情、为生活而奋斗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具有十分浓烈的社会气息,非常贴近当代中国青年的现实生活。《青春》与《奋斗》相比更加生活化,该剧定位于普通百姓家庭,更真实地反映了大部分社会人现在的生活状态,也能更直接地引起共鸣。
《奋斗》系列还注重反映当下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如《奋斗》中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房地产热、京漂一族、独生子女的婚姻、家庭离异等社会现象”,《青春》中也涉及了出国留学、父母与子女的沟通问题、犯罪问题等。
《奋斗》没有什么大的戏剧冲突,通过对主人公日常生活的展现。在工作、娱乐的细节中展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把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问题传达给观众。在《青春》中,老中青三代人生存、感情状态的展示,使得这部电视剧更加生活化。《奋斗》系列这种梦幻与现实的结合,励志与爱情并存的模式,给了观众一种有别于以往的真实感和认同感。
《奋斗》系列的这些创新之处,必定会为我国的青春偶像剧带来很多的启示,促进我国青春偶像剧的发展。
我国青春偶像剧的发展策略
《奋斗》系列的成功实践可以为我国以后青春偶像剧的发展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国产偶像剧想要赢得观众的喜爱,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与日、韩剧一争高下。就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第一,要具有时代特色。青春偶像剧不能只具有时尚感,还要具有时代性。从《奋斗》系列的创作模式来看,我国的青春偶像剧必须结合当下年轻人的收视心理和观赏水平。着眼于当代中国社会特别是当代中国青年的现实生活,不能空具表面的、肤浅的青春时尚感,不能太脱离实际,要从有血有肉的真实生活中提炼出鲜活的故事。然后进行创造性的艺术加工,真正做到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为青春的成长注入一些厚重的内涵与时代特色,能够做到给青年观众以有益的启示。
第二,追求本土化。《奋斗》系列中北京话的使用只是本土化实践的一个方面,我国的青春偶像剧要想获得突破、发展,必须学习借鉴韩剧的精华之处、本质所在,而不能只是表面肤浅地模仿。国产青春偶像剧可以借鉴韩剧的特色,努力利用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坚持以我们自己的文化背景、社会的普遍状态为底色,走自己的路。
第三,题材的多样性。差不多与《奋斗》同时,一部以80后军人为主角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也成功地吸引了很多观众的眼球,它不但是军事题材电视剧,更是一部青春偶像剧。这样一部纯男人的电视剧,几乎与时尚是挂不上边的,却同样获得了年轻观众的喜爱。再者还有红色青春偶像剧(如《恰同学少年》)也开始登上荧屏,并且在年轻人中有很好的口碑。这些与我们常见的偶像剧所不太一样的青春偶像剧,可以说是对多样性的题材的成功挖掘,而这在以后的青春偶像剧中都是可以继续借鉴和挖掘的。
综上所述,中国青春偶像剧要把握当前的流行趋势,揣摩受众接受心理。拓宽受众层面,拓展偶像剧的题材,内容要符合中国现实的生存背景,突出本土化和民族化。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实践,我们才有希望将中国青春偶像剧的整体品质提上一个新台阶。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