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古砚收藏
2009-04-06林闻
林 闻
砚台自古是文人墨客收藏的首选珍玩。在当下收藏市场中古砚已经得到更多藏家的认可,其价格外温也指日可待
砚产生于春秋时期,比纸的历史悠久。汉代刘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电,可研墨使之濡也”。砚用于研墨,盛放磨好的墨汁和掭笔。
早在唐宋时期,砚就成为文人墨客、皇宫贵族争相收藏之宝,刻砚、赏砚、藏砚成为当时的一股时尚风气。砚台随着社会历史的演变材料也变得丰富多彩,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红丝石、陀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观、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瓷砚等,共几十种。
砚台浓缩了中国各个朝代文化、经济乃至审美意识的各种信息,而这正是古砚独特的收藏价值。
古代流传至今的名砚,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行情日益看好。1992年香港拍卖市场上出现一方17世纪出品后由国画大师张大干收藏的端砚,经众多买家竞争,最终以38.5万港元落槌。近几年,砚台在国内市场上的行情也十分喜人,在北京翰海举行的一次拍卖会上,一方清康熙时期的绿端石夔龙纹砚估价为40~60万元,结果被买家以176万元拍走。
传统砚台的收藏与投资市场以内地为主,2004年北京翰海迎春拍卖会上,一方清康熙绿端石夔龙纹砚以76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从近些年来的拍卖成交数据来看,中国传统古砚的价格正在逐渐走高。
经过几年的市场培养,2008年,嘉德春拍推出“文房清韵——笔墨纸砚印”专场,第2244号清代“康熙凌云竹节形端砚”,估价8.8~12万元,成交价10.64万元;第2261号清早期“高凤翰铭井田砚”估价40~60万元,以89.6万元成交。
虽然整场砚台的成交率达86%,但成交价绝大部分都没有超过拍前估价上限,说明藏家对古砚的认识刚刚起步,对拍品的价格认定主要参照估价,在竞拍过程中相对比较保守求稳,参与热情远未达到传统瓷器、玉器、书画等大类的火热程度。
中国嘉德业务部负责人表示,现在明清的古砚大部分价格在1~10万元之间,这个时机恰恰是收藏投资者介入的良机,因为市场刚刚起来,尚未被资本炒作,后市有继续升温的空间。
根据制砚原料的不同,汉代以来,砚台就有石砚、玉砚、陶砚、瓷砚、瓦砚、澄泥砚和铜、铁、银等金属砚等不同的种类。但是从实用的角度,一般只有瓦砚和石砚两大类。
瓦砚按照制作的不同,分澄泥砚和砖瓦砚两种;石砚按照产地,又分为端砚、歙砚、乌金砚、灵岩石砚、开化石砚、大沽石砚、沉州石砚、溪石砚、洮石砚、紫金石砚等十多个品种。
砚台的收藏,一般人都把中国的“四大名砚”即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作为收藏的重点,其中以端砚为诸砚之首。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市的端溪,端砚石品常见的有鱼脑冻、荡青花、蕉叶白、天青、翡翠、金星点、水纹、金钱线和石眼等等;歙砚:与端砚并称,因产于古歙州(今安徽婺源县)而得名,唐朝开元年间开始制作;洮河砚:产于甘肃西南洮砚乡的洮河水底,颜色墨绿,经过研磨后可看到黄膘水纹,如浪似云。洮河砚在唐代就已名扬天下,它具有发墨快、耐用、蓄水持久、色浓保湿、利笔等优点;澄泥观:唐代以前,歙、端石砚还没有出现,泥砚就成为古人作书作画的唯一研墨器,其中山西绛县和江苏宝山烧制的澄泥砚十分出名。
古代的砚除了上述几种外,还有青州紫金石观、青州金星石砚、博山淄石砚、灵壁砚、菊花石砚、易州石砚等等。
判断古砚的收藏价值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断定:
材质:目前国际艺术品市场上的我国古代砚台拍卖价较高,其中大多由端砚创造。古端砚中的老坑实属凤毛麟角,历代价格只升不降,一般其价格都是10倍以上于坑仔岩与麻子坑,而坑仔岩与麻子坑的价格又5倍以上高于其它各坑。已绝产的端砚坑种也价格不菲,如绝产于清初的明代宣德年间开坑的宜德岩坑,价格等同于坑仔岩与麻子坑,有时甚至略高一点。
石品:佳砚应该发墨宜笔,这就要求石品是上等。所谓石品,是指石质是否莹润细密,是否有美纹象征。
例如端砚,端砚的珍罕石品几乎全部集中于老坑、坑仔岩、麻子坑这三大名坑上。除青花之外,还有鸲鹆眼、冰纹、鱼脑冻、蕉叶白、天青、金银线等。古人所说的许多石疵,现在已逐渐被视为难得的端砚特有的石品,均可带来不同程度的增值,而名坑的珍罕石品的增值价值更是原砚价的数倍。
历史价值:历史年代越久远的端砚越具经济价值,其价格也越高。一般的古砚,当然是历史时间长的比历史时间短的更值钱,更具经济价值。但这条大规律有个前提,就是古砚台的坑口石质、石品花纹、雕工铭刻等处于同类水平,否则,不能作此年代价值比较。例如一方清代老坑大西洞端砚,要比明代一方普通坑口端砚价高,甚至要比元代普通坑口的端砚价高。
刀功:每一块佳砚,都是一件艺术珍品。首先它应该是因材施艺,造型高雅别致,布局得体,刀法熟练细腻,变有瑕疵为无瑕疵,突出特点,能利用星眼,巧作安排,线条流畅,柔和可爱,所刻花草人物,都能栩栩如生。一般来说,歙砚以浮雕线刻为主,不作立体的镂空雕,所刻人物楼堂,手法较细腻,多能层次分明;而端砚一般崇尚深刀雕刻,常作镂空雕。
此外,古端砚价值的评估,还要受到名人铭刻、完整程度、同档次体积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砚应注意回避阳光,否则砚匣日晒过久,匣盖容易干裂。不宜放在干燥的地方,免得观失去滋润,研磨出来的墨汁也会失去原有的优点。
赏玩时,桌上宜铺毛毡,不可使砚体接触玻璃、金属器物,也不要两砚重叠。放砚时,特别是长方形的砚,上下边并非等长,多是底边略宽于上边,应视其宽窄放置。若将砚倒置,紧塞砚匣,则会发生砚匣崩裂现象。
另外,古砚不宜多用,用后立即洗净,洗古砚应注意不要损伤砚的四侧以及砚背的包浆,以免古砚失去古雅的特征,平时可涂点核桃油,效果很好。
TIPS古砚的构造
砚的整体俗称砚台,它的结构比较简单,不外乎以下几个部分:
砚堂:又叫砚心、墨堂、墨道。指砚的中心研墨处,即砚的核心部位。石质好坏,使用价值高低都由它决定。有些名贵石品,如端砚独有的“鱼脑冻”、“蕉叶白”等,在设计和刻制时都保留在这一部位。
砚岗:指砚堂中间稍高的部分,向四周渐渐低下去,使研墨时所得墨汁随时可向四周低洼处流下而贮存起来。
砚池:也叫砚湖、砚沼、砚海、墨海、墨池、砚泓,指砚的贮存已经研出的墨汁的低洼处,一般都在砚堂前端或周围。
砚唇:也叫砚缘,指砚堂周围略高的边缘带,形成砚的轮廓,好象砚堂的堤坝。
砚额:也叫砚头,指砚的上部较其他三边砚唇更宽,一般砚的主要工艺雕刻、纹饰都在这一部位。另外,端砚的石砚、雕琢设计也力求安排在这一部位,以提高砚的观赏价值。
砚面:指砚的表面、上面或正面。
砚背又叫砚底、砚下、砚阴、砚后,指砚的背面,即与砚面相反的那一面,经常在上面镌刻铭记诗词。
砚侧:又称砚旁,指砚的周围侧面,也常在上面镌刻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