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暖大棚番茄弱光补偿管理技术
2009-04-06丁原书
丁原书
冬暖大棚番茄弱光补偿管理技术
丁原书
反季节番茄的大棚种植已经越来越普遍,但是由于冬季光照强度较弱,加之棚膜影响透光,虽然能够维持棚内番茄生长,但棚内番茄的光合作用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光合产物的积累少,不利于大棚番茄高产。据测定,在晴天条件下,新大棚膜的透光率在90%左右,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棚膜逐渐老化,加上草屑、灰尘、污垢的覆盖,透光率会进一步降低(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不同大棚膜的透光率有差异,但透光率都随着使用时间延长而下降。因此,针对冬暖大棚内光照不足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棚内群体的光照,提高光合效率,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提高大棚番茄的产量。冬暖大棚弱光补偿管理技术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
表1 不同棚膜透光率变化情况 %
1 合理密植,改善群体内透光情况
种植密度是影响大棚内地面光照强弱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适当稀植,加大行距,可以使棚内植株中下部的光照强度得到改善,产量明显提高。试验表明,当大棚番茄种植密度为3000株/667 m2与4000株/667 m2相比,在番茄生长中后期,据地面70 cm处的光照强度,晴天上午10:00要高出32%,下午14:00高21%。由于光照条件改善,番茄植株生长健壮,单株生产潜力得到发挥,单株产量大幅度增加,并且果实转色快,采收期提前。据试验,在临沂地区冬暖大棚番茄采用大行距80 cm,小行距60 cm,起垄定植,每667 m2种植3000株左右为宜。
2 挂反光膜,及时清除膜上尘土杂物,增强棚内光照
在冬暖大棚内的后墙上挂反光膜,可以将照射到后墙上的阳光反射回来,增加棚内光照强度,尤其是光照最差、靠近后立柱的区域,效果很明显。生产试验证明,挂反光膜后,番茄生长健壮、抗病力增强,可有效的提高番茄产量。反光膜悬挂时间,晴天在中午10:00前和下午3:00后光照较弱的阶段,中午前后光照强的阶段可以卷起不挂,阴天全天使用。
每天揭开草帘后,要及时清除残留在膜上的草屑,当膜面灰尘较多时,应用湿布擦拭,去除尘屑污垢,增加透光率,提高棚内的光照强度,保证番茄的良好生长。
3 施用CO2气肥,提高光能利用率
为了保温,冬暖大棚不能经常放风,尤其是早晚、夜间都是闭棚管理。棚内和外界的CO2交换率很低,虽然夜间番茄的呼吸作用可以使棚内CO2的浓度有大幅度的增加,在清晨可以比大气中高1倍左右。但是,揭去草帘后棚内CO2的浓度会很快降到低于大气中的浓度。试验证明,在未施CO2的情况下,晴天棚内CO2的浓度在上午10:00左右即可降到与棚外相近,11:00~12:00大棚内CO2浓度达最低值,处于CO2补偿点附近或以下。棚内番茄在高光强时段CO2处于饥饿状态,CO2不足限制了光合潜力的发挥,导致光能不能充分利用。因此,冬暖大棚应该施用CO2。CO2的施用方法是:将浓硫酸加3倍水稀释后放入塑料盆中,将农用碳酸氢铵用小塑料袋装好,并在袋上扎若干小孔后放入盛放硫酸的塑料盆中即可释放CO2。可在晴天上午9:00~10:00施用,阴天、雨天不施。采取多点施用的方法,一般2个CO2释放点间距以2.5~3 m为宜,使用后35~40 min可通风。施用量一般可控制在碳酸氢铵10~15 g/m2。
4 及时去除老叶,合理整枝改善群体通风透光
番茄生长中后期,下部的叶片衰老,光合能力降低,变为消耗叶。因此,对植株下部衰老的叶片和植株上出现的病叶,要及时摘除,不仅可以改善棚内群体透光,也可减少光合产物的消耗。另外要及时整枝,并结合整枝摘去病叶,防止棚内郁闭、影响透光。
5 改进管理措施,降低棚内湿度
由于棚膜的隔离,冬暖大棚内的水蒸气不容易散发,导致棚内湿度大,在棚膜上结露或形成水膜,使棚内光强进一步减弱,影响光合产物的积累。另一方面,番茄在高湿的环境条件下也容易发生病害,减小光合面积,增加光合产物消耗,导致产量降低。
5.1 控制灌水
为了降低棚内湿度,在栽培冬暖大棚室内栽培番茄,应适当控制灌水。若灌水过多,水分蒸腾量大,棚内湿度大,直接降低棚内光照。高湿的环境还容易造成植株徒长,使中下部光照进一步减弱。另外,灌水过多也会影响根的吸收能力,导致植株长势变弱。一般在番茄定植时浇足底墒水后,在地面覆盖地膜保温、保墒。前期如果番茄能够正常生长一般不要浇水。但是,若土壤墒情差、番茄长势弱,可以在膜下暗灌浇小水。在中后期可以增加浇水次数,但也应采取膜下暗灌。
5.2 使用粉剂或烟雾剂,改喷雾为熏烟或喷粉
为了防止番茄病虫害,在番茄生长期间需经常使用农药。为了降低棚内湿度,在番茄病虫防治时,宜选用粉剂或烟雾剂,通过熏烟或喷粉防治,减少可湿性粉剂或水剂等的喷雾。
丁原书,临沂师范学院城乡经济学院,山东临沂,276000
2009-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