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价值哲学与技术哲学研究技术创新的精心力作
——评易显飞的《技术创新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研究》
2009-04-05彭福扬
彭福扬
(湖南大学科技哲学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082)
对于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是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与哲学四个视角进行的。国内已有的技术创新哲学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问题:技术创新本质的问题,技术创新客体的问题,技术创新活动的问题,技术创新主体的问题,技术创新动机的问题,技术创新知识的问题,技术创新条件的问题,技术创新方法的问题。但是,从价值哲学与技术哲学的双重视角研究技术创新目前还处于“碎片化”阶段,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技术价值论方面的诸多优秀著作,但从价值哲学来解读技术创新的著作却依旧处于“真空”状态,即使相关论文也是寥寥无几。而易显飞博士的《技术创新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研究》的出版是对此类研究欠缺的及时回应。
该书是在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而成的。该书从界定价值、价值取向等基本范畴入手,进一步提出技术创新价值取向这一核心概念,认为技术创新价值取向是指对技术创新主体进行创新实践时产生导向性的价值观,亦即创新主体的创新价值标准所取的方向,它是创新主体对创新行为所取的方向。以此为逻辑起点,以历史为线索,依次归纳出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及后工业经济时代技术创新的特征与创新价值取向的特征,对创新的经济价值取向、生态价值取向及人文价值取向在各个时代的地位及相互关系作了诠释。在此基础上,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从思维观、自然观、经济伦理观、发展观及理性观的角度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创新价值取向逐一进行了理论剖析。在对技术创新价值取向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进行历史描述与规范分析的基础上,该书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技术创新价值取向的特征进行对比,得出创新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轨迹,进一步揭示出创新价值取向变迁的历史必然性,并提出摆脱现代技术创新所导致的种种价值危机,走出创新的价值困境,克服创新的价值悖论,关键在于首先要建立积极向上的创新价值导向机制,其次是要实现技术创新价值取向的协调与整合。这既要坚持技术创新价值取向的全面性,还要坚持异质创新价值取向之间的协调性。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在于创新的经济价值取向、人文价值取向、生态价值取向之间应该形成一种合理的结构,使不同价值取向之间既相互支持又相互规约,从而保持创新价值取向体系的整体和谐。
该书的创新点明确,作者在著作中提出了一些独特的学术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第一,技术创新作为一种人类实践活动,不仅是一种客观的与逻辑的选择,而且在其本质上还蕴涵着创新主体的价值选择。技术创新是蕴含着价值取向的实践活动,因此,对创新的评价就不仅应是“认识论”的,而且还应是“价值论”的;不仅应以“物的逻辑”为标准,而且还应以“人的价值”为标准;不仅应评价创新是否符合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而且还应评价创新对人是否有价值。第二,不同历史阶段,技术创新价值取向的特征各异,并遵循一定的历史演变轨迹。各个时代的技术创新实践都追求创新的经济价值,但经济价值的实质、地位在不同时代又各异。第三,不同历史阶段技术创新价值取向的演变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从思维观的角度看,人类在对技术创新的价值把握上依次出现了整体-部分-整体这一否定之否定过程。从自然观的角度看,人类的技术创新经历了朴素生态价值取向-(基本)无生态价值取向-生态价值取向这一否定之否定过程。从经济观的角度看,人类的技术创新经历了技术创新主体以“生存价值”作为核心价值-惟经济价值取向的技术创新-价值多元的技术创新。从发展观的角度来看,农业文明时期的“自然主义发展观”使该时期的技术创新在低水平的层次上对创新价值系统进行了朴素的、较为全面的关怀。工业文明时期的 “物本主义发展观”使创新实践出现了事实与价值的分离,产生了空前的价值失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得以全面实现,并在不同价值取向之间保持协调与统一。从理性观的角度看,农业文明时期的技术创新活动做到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原始统一;工业文明以来,工具理性的膨胀与价值理性的缺失导致创新的价值标准畸形化;后工业时代的技术创新成为追求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的“三位一体”的一项实践活动。第四,要摆脱现代技术创新所导致的种种价值危机,走出创新的价值困境,克服创新的价值悖论,首先应建立积极向上的创新价值导向机制。其次,就是要实现技术创新价值取向的协调与整合。
从本书的写作来看,体现出作者的人文主义情怀。作者对技术创新范畴给予了重新界定,认为技术创新是创新主体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价值规约下,通过创新实践,使创新客体由“实然”变成“应然”形态,从而实现创新价值的实践活动。这一定义克服了经济学定义上的“效益主义”,技术学定义的较为偏颇的“工程主义”,也克服了社会学定义的历史局限性,社会学定义不能很好的说明古代技术创新社会性较弱的实际情况及其过程论思想。作者主张技术创新既要具有“真”的属性,还要具有“善”和“美”的属性。这样的技术创新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相协调、相一致的自由个性的极致状态。
作者在论证过程中采取了多元的研究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第一,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整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学者关于技术创新的价值取向的相关论述,来审视人类技术创新活动的价值观的演变历史。第二,史论结合的方法。该书是从价值哲学的角度研究技术创新的历史,进行理论分析也就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了。由于技术创新本身历史地位的独一无二性、技术创新活动及其影响的强渗透性,因此,有必要采取多学科理论进行交叉分析。第三,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创新价值取向特征及其产生根源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出创新价值取向演变的历史必然性。这种比较研究,有助于将整个技术创新的价值演变史有机地联系起来,并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总的来说,作者从价值哲学与技术哲学的视野出发,分析与考察了技术创新价值取向问题。在论述时做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全书研究视角独特,创新点明确,论证有力,逻辑线条清晰,见解独特,是一本从价值哲学与技术哲学视角研究技术创新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