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课程学习环境设计初探

2009-04-03李爱娟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学习环境网络课程设计

李爱娟

摘 要: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网络课程的学习环境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信息时代的要求、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终身教育的要求。设计网络课程学习环境时,应遵循自主性、交互性、开放性和人本性的原则。网络课程的学习环境可划分为物质硬件环境、信息资源环境和人力智能环境三方面,在理论上可分为信息、交互、评价、支持和审美五个要素。

关键词:网络课程;学习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6-0071-0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与教育的结合使教学活动产生了时空的分离,教学双方不再直接面对,教学活动以网络课程形式展开,教育目标通过网络课程的实施来实现。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网络课程的学习环境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一、网络课程学习环境设计的必要性

1.教育改革的要求

随着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学习理论的引入,我国正在进行教育改革,教学正在从“教”转向“学”,重心从“教师”移向“学生”。我们应把眼光从关注教师教学环境的建构转向关注学习者的环境需求,设身处地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设计学习环境。

2.信息时代的要求

多媒体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以符号形式编码的信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并成为最重要的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设计好学习环境,以帮助学习者获得必要的信息并理解这个复杂的信息社会。

3.素质教育的要求

传统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已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总体目标,学习环境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和组织,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4.终身教育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终身学习变得更加迫切和现实。如果需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终身学习社会中的自主学习者,就必须为其设计和创设能够提供相应支持的学习环境,保证依托学习环境进行学习的每位学习者都能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二、网络课程学习环境设计的原则

网络课程学习环境的设计不应从技术角度出发,而应从教育角度出发,贯彻“关注学习环境、聚焦网络课程、依据人本需求、强化设计理念” 的指导思想。

具体地说,网络课程学习环境的设计可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自主性

网络教学应该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营造一种有助于学习者探究性学习的环境,促进一种自主学习的文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及学习地点等。

2.交互性

在教学方式上,网络课程应当及时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做出相应的反馈,而不是教材的电子搬家。同时,要尽可能为教学双方以及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创造便利,使学习者可以方便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寻求帮助和相互讨论,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高级认知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3.开放性

学习者可以自主进行学习,自我组织、制订并执行学习计划,自主控制学习过程,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同时,应为学习者提供所需要的资源,既要便于学习者获取资源,也要便于师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补充资源。另外,应提供尽可能多的网络课程支持工具,让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以及课程内容的发展情况来动态调整教学设计。

4.人本性

网络课程学习环境设计过程中应充分为学习者考虑,为学习者提供尽可能便利的学习条件。强调网络课程学习环境评价要以人为本,内容的组织能方便人的使用,有助于人的学习,资源的形式采取人性化设计,能激发人的使用兴趣,交互方式利于交流、提供及时反馈等等。

三、网络课程学习环境设计的简要分析

1.网络课程的学习环境

网络课程是网络环境下的全新教学形式,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即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由于网络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因此可被认为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一方面,网络课程的学习环境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物质硬件环境、信息资源环境和人力智能环境。其中,物质硬件环境是开展网络学习的物质基础,人力智能环境是开展网络学习的人力保障,信息资源环境则是开展网络学习的资源条件。

另一方面,网络课程的学习环境可以划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通讯传输环境(物质基础:技术、媒体、设施等)、信息资源环境(资源条件:课程、软件、工具等)、社会交互环境(沟通范围:教师、专家、学伴等)、支持服务环境(管理、维护、资源提供等)。

其实,这两种划分方法是相同的,因为支持服务环境(管理、维护、资源提供等)可以看作能够分别划分到信息资源环境和人力智能环境中(如图1所示)。

2.网络课程学习环境设计的要素

暂不考虑物质硬件环境,依据“以学为主、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网络课程的学习环境可分解为信息、交互、评价、支持和审美五个要素:

(1)信息

信息元素包括文本、图片(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声音、案例等。信息的知识组织应符合学科内在逻辑体系并清晰反映学科基本结构,便于学习者理解和学习,科学严谨。因此,信息的组织方式可有两种,一是外显的内容组织结构:宏观(课程体系)结构和微观(知识点)结构;二是内隐的技术组织结构:基于库(结构)的组织、面向对象的组织等。

信息的呈现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心理,要尽可能真实,创设一个利于学习者学习的学习情境。呈现方式可选择导航机制与内容索引、随机进入方式、模块化结构呈现、超媒体与超链接等。呈现控制包括学生控制呈现、教师控制呈现、程序控制呈现等。呈现策略有支架引导、问题确定、案例学习、任务驱动等。

(2)交互

网络课程的交互和控制是整个网络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着网络课程的学习绩效。

网络课程的链接要准确,明显易辨,并且无死链。程序响应应及时有效,对学习者操作要做出正确的反应,且响应时间可接受。导航系统要直观、清晰、明确、简便易用,学习者能方便地进入课程及各模块。

学习者应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对学习环境进行个性化定制,自控学习步调和进程,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因此,可设计定位标记,标明学习者在整个课程中的位置;提供检索功能,以便检索到所需相关内容;提供学习过程跟踪记录的机制。

另外,教学双方和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工具应齐全、好用,可借助教学平台所提供的交流功能而实现讨论交流,包括BBS、聊天室、FAQ、留言板、列表服务、答疑等形式。

(3)评价

学习评价与反馈学习结果,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找到自己能力的增长点,从而更好地改进学习。

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工具在能够适应网络学习环境的同时,要以面向学习过程评价的实现为重点。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工具和方法,例如电子学档记录、辅助测验系统、量规评价等。在设计评价工具时,应做到多种评价工具的综合运用。

评价结果的反馈内容要能够全面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情况,由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支持,可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反馈形式要使学习者易于接受,可以参照多元反馈、等级反馈、诊断性反馈、针对具体答案的反馈等方式进行设计,一般根据具体学习内容进行选择。

(4)支持

支持系统应从学习、事务、技术等方面都提供必要的支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针对课程的重难点内容,学习者应能获得针对具体学习内容、具体情况的适应性的学习指导和帮助。同时,可提供必要的自学建议或指导,也可提供课程所附带的教学指南、习题参考答案、重点解析等。

为了便于学习者更好地学习,网络课程要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支持工具,如记事本、辞典、计算器、检索工具、资源链接、下载与上传工具(如FTP)等。

(5)审美

网络课程的学习环境应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网络课程的主题要鲜明,条理清晰,布局简洁、规范、直观,颜色搭配、形体布局、动作设计合理,风格统一,声音悦耳,感染力强。

总之,在有限的屏幕空间上需要将多媒体信息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激发学习者的情感,引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审美能力,最大程度地活跃学习者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让学习者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接受知识和技能。

四、结束语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正成为一种有效的辅助学习方式。网络课程作为网络学习的物质载体,其学习环境的建设需要大家共同关注。由于资料的不足,本文分析不够全面和深透,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继续努力,并从实践中改进现有研究的不足。可以说,对网络课程学习环境的设计研究才刚刚开始,本研究只是作为今后更深入研究的一个基础。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参考文献:

[1]武法提.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0,(4).

[2]杨新,赵智涛.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3]张新明.试论网络课程的艺术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2,(3).

[4]张洁,赵蔚,缪凯.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协作式学习环境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3,(8).

[5]邹建梅,刘成新.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与控制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3,(11).

[6]张立国.网络课程设计的学习理论基础[J].中国有线电视,2002,(21).

(编辑:王天鹏)

猜你喜欢

学习环境网络课程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网络课程设计中学习动力培养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教学漫谈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