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网络平台,用精品资源服务教育与社会
2009-04-03钟士军白玲
钟士军 白 玲
长春市历来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从软、硬件的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培训、应用和开发,都走在全省前列。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我们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实用和适用为原则”的规划方针,以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为主线,用精品资源服务教育、服务社会。以构建网络平台为载体,加强教育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全面实现了长春教育政务的电子化,加快了长春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初步实现了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理念。
一、搭建多位一体的教育城域网应用环境,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共享
2006年以来,长春市教育局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春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长春市教育网站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和措施,明确了全市“十一五”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确立了“十一五”期间教育城域网建设目标,即:本着一网多用的原则,使其广泛应用于教育电子政务、政府信息公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信息化课程资源应用平台、远程培训、视频会议、科研课题管理、对外宣传、网络教学中心和网络学习中心等多个领域,形成多位一体的教育城域网应用环境。
二、以“长春教育网”为核心,实现全市教育政务的电子化
1.进一步拓展“长春教育网”服务功能,初步完成了“三网二库”的建设格局
长春教育网(http://www.ccedin.net)是长春市教育局的门户网站,在承担信息发布的同时,提升了为教育局机关、学校、师生、家长服务的意识,特别加强了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服务的意识。“长春教育网”现设有教育信息发布中心、市教育电子政务综合平台(含学校校务管理平台)、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等一系列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目前,“长春教育网”已链接了300多个学校网站,教师、学生网站(页)达1205个。已经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县(市、区)、学校三级教育互联网络体系。在网站建设中,我们始终秉承“贴近师生、服务学校、面向社会、资源共享”的办网理念。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连续两年被长春市政府评为优秀网站,目前已成为连接长春市教育系统的重要枢纽。
“三网”即外网、内网、专网;“二库”即政务基础数据库、教学信息资源库。
伴随“外网”即“长春教育网”的发展壮大,我们“内网”的建设也非常迅速。“校校通工程”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广泛开展,全市中小学校园网系统工程建设形势喜人。建有校园网的学校占总数(中心校以上)的41%以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全部安装了卫星地面接收站,所有独立建制的学校均已接入互联网,现在各学校正逐步向数字化校园迈进。“专网”建设已全面完成,根据教育部要求,全市统一的教育电子政务综合平台已经搭建起来,包括电子政务、电子校务、教学应用三大版块。
“二库”,是在搭建了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平台的基础上,由长春市电教馆负责百所实验校优质资源整合、上传、共享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基础建设;“政务系统的基础数据库”中人事数据库已经搭建完毕。全市十多万教师的基本信息已全部录入库中,实现了网上分类、统计、查询等功能。学籍、资源管理等数据库正在搭建,在政府“百件实事网上办”栏目中,我市2700余所学校基础信息也已输入数据库。
2.以教育电子政务为载体,实现“五化”目标
其一,按照四个“统一”的要求,即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应用,全局系统全面地实现了电子政务办公的应用。
按照《长春市教育电子政务综合平台应用评估细则》的要求,以督导促建设、促应用、促普及,不留任何盲点,每年对应用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全面实施,整体推进。
其二,加快电子政务的普及应用,促进“五化”目标的实现。
为切实推动电子政务普及应用,市教育局先后出台措施,促进了“五化”目标的实现:实现了教育政务电子化,提高了政务效率;实现了教育教学管理数字化,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形成了教育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变了知识呈现方式;实现了网络资源共享化,提高了应用比例;实现了教育网站建设规范化,提高了网络效益,实现了数据共享。
目前,长春市教育网络平台已成为长春教育系统办公、教学、校务管理、资源共享、对外宣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媒介。近几年,“长春教育网”被吉林省教育厅多次评为“吉林省教育行政十佳网站”,市教育局被评为“吉林省教育行政电子政务应用十佳单位”。
三、加强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实现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
教育信息化,硬件是基础,资源是核心,应用是关键。长春市电教馆通过“引进+自主开发”的办法,解决了优质课程资源短缺这一困扰新课程实施和信息化应用的“瓶颈”。以“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加强应用指导、提高应用比例”为目的,以“促进教育信息化全面发展”为宗旨,建设具有长春特色的新课程理念下信息化课程资源。
1.资源研发的目标与重点
在研发“共享化电子教档”和“名优教师新课程教学案例”的同时,兼顾其他教学资源的开发研制。
(1)建立“共享化电子教档”,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传统的教案局限性较大,而在计算机网络上设计的共享化电子教档,不但校内教师可以相互借鉴参考,而且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校际之间、区与区之间的资源共享。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借助这些资源进行课前预习、课上学习新知、课后巩固复习等学习活动。这种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师生学习活动,真正地实现了资源共享。
(2)研发“名优教师新课程教学案例”,展现名师课堂
长春市作为国家“课改”实验区,在新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涌现出一大批名优教师。电教馆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将这些优秀教师富有创意并各具特色的优秀课例积累起来,本着“聚焦课改热点、展现名师课堂、搭建研究平台和共享优质资源”的理念,研发区域性的特色资源,根据教学要求,将精彩的教学案例进行了科学的模块化设计。
三年来,共开发了600多节这样的新课程教学案例。包括小学10个学科、初中13个学科和高中11个学科。其中,获国家特等奖55节,一等奖145节,二等奖178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拓展多种渠道加强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
(1)长春版小学语文资源的研发
我们确定了48所小学作为资源开发基地校,有近300名教师投入到小学语文资源开发工作中。目前,已经完成共8册,内容达57G的教学设计、习题、动画、视频、图片、音频等资源研发任务。
(2)与中央电教馆、东北师范大学合作
为教育部农村中小学资源中小学数学部分研发了1500余个动画脚本。与东北师范大学合作进行了农村中小学部分资源研发。
(3)《长春市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小学英语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
2008年4月7日,《长春市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小学英语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该课题是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针对长春地区的地域特点及农村学校小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困难,于2005年3月,由长春市教育局王树彬局长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在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参与下确立的研究项目。
经过三年的实验研究,已经开发完成小学英语 3-6年级电子版“同步教学资源”,成为解决农村英语师资匮乏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52所实验校的73位英语教师利用“同步教学资源”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和典型教学案例。
(4)吸收东北师范大学附中、附小等优质学校的自主资源
东北师范大学附中、附小等市内优质学校的校本级资源,内容好,观念新,方法巧,质量高,这些优质信息资源能够帮助教师树立新的理念,开阔视野,尤其促进了农村学校的教育观念、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目前已提供176节精品课例。
(5)通过评比活动征集优秀教学案例
市教育局在长春市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教学案例评比活动”征集优秀教学案例,并将其作为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将征集上来的优秀教学案例赠送给农村中小学,有效推动了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步伐。
四、加强信息资源应用研究,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1.加强应用模式研究,实施有效应用
有效应用是我们最基本的要求,高效应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有效应用主要指在课前备课、教研、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研讨等教学环节中的合理运用。
(1)用于备课
教师在个人备课时自己先看一遍信息资源,看的过程就是教师个性化学习的过程。在使用之前,他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设计,还要看哪些内容适合本节课教学,用在哪里,怎样用更适合自己的教学,这个过程是二次开发再利用。它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是逐渐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的一个过程。
在集体备课中,学科教师一起观看、切磋,共同分析优点和新颖之处,共同评点这一节课,取长补短。揣摩选择哪些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上更好,并能提出不同的建议。
(2)主题教研活动
教师的应用能力直接影响着资源建设的应用水平,由于农村小学数量多、分布散、位置偏僻,有些学科教师匮乏,一名教师要上几个年级的课,更有甚者一名教师要上几个小学的课,即使是本校教师也很难组成学科教研组。这对于如何用好信息资源、探索应用模式、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等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以中心校或相邻的几个村小组成学科中心组进行主题教研活动,探索信息资源有效应用模式,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德惠市就是采取这种协作体的方式,在教师的能力提升、信息资源有效应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通过主题教研的形式进行培训,有效地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方法与技术应用能力,此种培训正朝着远程化、主题化的方向发展。
(3)课堂教学应用模式
我们在多层次、多角度、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与相关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共同研究、归纳、总结,形成了信息资源在农村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四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以光盘播放为主,解决了教师结构性短缺、学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学科教学能力偏低等问题;第二种模式是播放与讲授相结合,解决了农村教师由于自身学科教学能力偏低,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有所欠缺的问题;第三种模式是以讲解为主、播放为辅,解决了农村教师在重点、难点问题突破上缺少教学方法,环节上没有整合资源和没有优秀的教学课例资源的问题;第四种模式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既解决了没有现成的课例资源可以直接应用的问题,也使教师具备了自制课件、制作修改资源、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能力。
(4)课后反思与研讨
对照光盘教学寻找差距,吸取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经验教训,提高教学质量。
可以采用先上课、听课,再组织观看光碟,把自己的课与名师的课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还可以举办专题讲座、召开研讨会、收看专题节目的方式,让村小教师不花一分钱、不多走一步路就能与名师专家零距离接触,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前两种应用模式主要用于解决学科开设不全、师资短缺、师资水平低的问题;第三种主要适用于中等水平教师的提升;第四种适合优秀教师培养,也是大家努力的方向。
2.加强资源应用培训,提高资源应用的实效性
(1)农村教师资源应用培训
为使四种应用模式能在教学中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首先编写了《长春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模式培训讲义》,并在2008年7月初及时举办了长春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四种模式的培训,各县(市、区)电教部主任、教研员和部分骨干教师均参加了培训。在暑假期间,他们对本县(市、区)项目校的学科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利用近1个月的时间,共培训全市农村教师14956人。其中,有3308名教师申报了模式一,4132名教师申报了模式二,4197名教师申报了模式三,3319名教师申报了模式四。初步形成了四级培训网络体系,即:市级骨干教师、县(市、区)骨干教师、中心校骨干教师骨干教师、村小学科教师,逐级培训,层层落实。
通过培训,全市所有农村教师基本掌握了四种应用模式,并形成了能够熟练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应用的良好态势。
(2)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升了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为解决中小学教师培训资金短缺,居住分散、个性化较强、集中培训困难等问题,我们积极构建了远程培训网络平台。教师通过网上注册、网上浏览、网上学习、网上交流、网上提交作业等方式完成学习。为了督促学科教师认真学习与交流,我们为每个培训班安排了班主任,并建立了QQ群,方便了教师们进行网上交流,提高了学习效率。每个模块的教师及班主任,根据学员提交作业、网上学习时间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成绩合格的学员,颁发了结业证。完成教师信息技能试点培训学员达319人,大大节省了吃、住、交通等费用,此举受到广大农村教师的欢迎。
(3)信息员培训
2006年完成相关人员培训6000人次,发放培训光盘4000余张。2007年,我们与长春市保密局、市政府电子政务处联合举办了信息员全员继续教育培训;2008年,与市公安局联合举办了信息员全员继续教育培训。
(4)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培训
目前,基本实现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全员持证上岗(初级证),初步完成了继续教育培训计划。
按照市里统一规定,凡建校园网的学校至少配备1~2名网络管理员,并持证上岗,由教育局认证。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89%的培训任务。
3.发挥科研引领作用,促进资源应用研究
由我馆申报的《区域性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经“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和“全国教育技术委员会”审批,确立为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长春市67所学校经过两年半的深入研究,正在进行中期评估。
我馆承担了吉林省“十一五”B类课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长春市已有81所实验校正在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初步科研成果,共形成了相关论文、课例、课件等物化成果3500多项。
五、下一步工作构想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保障机制
(1)建立系统的督导评估体系
开展对电子政务、资源建设等工作情况的重点督导,并作为年初目标责任制来抓,与项目县(市、区)教育部门、学校领导考核挂钩,督促领导持续重视该项工作。
(2)列入继续教育学分管理
把对学校教师的培训纳入到教师继续教育总体规划中,用学分约束教师的培训时间和培训周期。利用上述平台,采用集中培训、自我培训、网上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开展。
(3)形成奖励机制
市教育局将对在资源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学校、教师给予相应的表彰及奖励。要求人事处、基础教育处等相关处室将其纳入教师评职晋级的考核条件中。同时,要设立专项研究课题,并确保研究经费合理使用。
2.继续加大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力度
按照《长春市中小学“十一五”资源建设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一要力争在2010年前,做到使每一学科、每一章节都有与之配套的本地化“共享化电子教档”;二要解决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科学处理教学内容,将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资源的应用有机融合。我们推出了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点评四个模块,并配以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名优教师教学案例》;三要针对我市资源开发基地校进行长春版教材资源的研发活动,形成适合我市教育100G的特色信息资源;四要建设“长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库”,为农村学校提供数量更多,选择更方便、快捷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促进全市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作为民生重点工作,政府将投入100万元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
3.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广
2009年要重点打造电子政务、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示范校、示范县(市、区),以点带面,发挥辐射作用,推动该项工作高层次、高标准发展。
4.完善教育城域网应用环境建设,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为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避免各个县(市、区)、学校的重复、零散建设,整合大量信息资源并发挥其独特优势,规避光盘资源容量小、制作时间长、发送不及时、保存和使用有时限的弊端,我们将用2~3年的时间,逐步构建完善的教育城域网应用环境建设。其核心就是各类信息资源建设应用与教育局内部管理平台的搭建,此项工作也已经列入政府民生工作,并投入300万元作为保障经费。
5.依托东北师范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我市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应用的整体水平
针对我市农村信息化应用实际情况,充分依托东北师范大学,不断提高和创新农村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促进应用的普及和发展。发挥东北师范大学的教科研引领作用,以双方合作项目的形式,加强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师资培训、资源建设和应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