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品内分工对产业升级促进作用的途径分析

2009-04-03林敏华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2期
关键词:产业升级作用机制

林敏华

摘要:作为一种崭新的分工形式,产品内分工为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更为灵活、有效的配置提供了更好的方式,也将世界各地的企业纳入了全球分工体系中。产品内分工使得发展中国家得以进入全球生产体系,分享新的发展机遇。在归纳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产品内分工对我国产业升级发挥作用的作用机制:产品内分工通过劳动力效应、国民收入效应、企业技术水平效应和产业生产率提高效应等各种途径,直接和间接地促进了我国的产业升级。

关键词:产品内分工;产业升级;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2-0035-01

1国民收入效应

从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人手,我们知道国民收入恒等式为Y=C+I+G+(x-M),该式表明,国民收入y是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与对外贸易差额(x-M)的总和,该式确定了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贡献中的作用。国民收入的增量公式为:△Y=△C+△I+△G+△x-△M,其中,△Y、△C、△I、△G、△x、△M分别代表国民收入增量、边际消费倾向、投资增量、政府支出增量、出口增量和进口增量。根据乘数理论,自主性消费支出、自主性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增长都会成倍的增加国民收入。

参与产品内分工从几个方面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首先是产品内分工使得我国嵌入全球价值链,加工的深化促进了各种零部件的国际贸易。此外,由于我国加工贸易的主体是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各项政策和配套设施的完善吸引了FDI资金的投入,使得大多数外商投资企业在华投资采用了加工贸易的方式。随着FDI资金流入,一方面通过投资乘数促进国民收入增长,另一方面,国家的税收增加了,国家投资能力明显增强,指明了有效投资的方向。通过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配套设施,为各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同时,加工贸易的发展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增加了劳动力的收入,提高了国内的有效需求,而且,经济的全球化和生产的国际化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促使投资流向收入弹性较大的高技术行业,促进了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生根发芽,从而间接地推动了我国的产业升级。可见,产品内分工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外贸支出等方面,全面提高了国民收入水平,从而推动了我国的产业升级。

将国民收入恒等式变型得到:M-x-C+I+G-Y=I -S,等式最左边为进口与出口之差,称为“外汇缺口”,最右边为投资与储蓄的差异,称为“储蓄缺口”。根据“两缺口”模型,在封闭经济中,一国的投资要等于储蓄,当意愿投资水平高于自愿储蓄时,就会出现资金缺口,投资水平不足,导致关键产业得不到发展,产业结构日趋不合理,并形成恶性循环。在开放经济中,当意愿投资额大于自愿储蓄时即出现储蓄缺口,可以通过外汇缺口来弥补。但是当两缺口不平衡时,只能对变量本身进行修正,如储蓄缺口大于外汇缺口,只能要么削减投资,要么增加储蓄即非自愿储蓄增加。但是减少投资,会减缓经济的发展,而在内部积累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增加储蓄又是不可能。相反,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不但可以有效弥补储蓄缺口,而且对外汇出口产业积极作用。

根据“两缺口”理论,发展中国家通过参与产品内分工引进外资,是弥补储蓄不足,增加投资,扩大就业,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刺激出口,最终实现两缺口的平衡,使国内资源得以较充分的运用从而加速增长的有效途径。

2劳动力质量效应

(1)加工企业对委托企业移交过来关于二级产品生产所需的产品和服务标准、生产质量手册、产品与工艺设计图纸、设备使用资料以及培训讲稿等文献进行解读并将其转变为自己的隐性知识(内部化)。

(2)加工企业的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到跨国公司委托企业考察并接受系统培训,通过考察和培训获得了与委托企业相关人员接触和交流的机会,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3)加工贸易企业人员在与委托企业人员互动中,不断学习与积累,将所有的外部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最终成为个人的生产技能。

(4)知识从加工贸易企业扩散到当地其他企业,从而提高全体劳动者素质,增加了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人力资源储备,进而间接地促进了我国的产业升级。加工贸易企业人员培训状况越好、人员流动性越高、向内资企业流动越多,知识扩散越全面,对我国国内产业的升级效应也就越大。

3企业技术水平提升效应

产品内国际分工是全球化的生产网络,其产品是面向国际市场的,品质通常也超过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发展中国家不仅通过加工贸易,逐步了解了国际贸易中的惯例和通行的做法,掌握了国际贸易的操作流程和业务特点,有效地解决国际贸易过程中的问题,规避风险,利用国际生产要素和资源,使产业得到迅速发展。而且通过逆向研究跨国公司投向发展中国家同类产品的设计、工艺、管理方式以及它们的盈利性,了解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并通过模仿跨国公司使用的某些技术来提高本企业的技术水平。另外,全球各地潜在替代者的竞争压力,激烈而残酷的生存竞争成为全球生产网络内部各企业不断提升技术能力的外在压力。加工贸易FDI企业大量进入国内,对国内同类行业造成激烈竞争,由于这些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模式都比较先进,迫使国内企业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特点与它们进行竞争,这样一来,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

4产业生产率提高效应

4.1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的作用

以资源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要素成本差异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将垂直专业化生产链伸展至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因素,产品在生产环节与零部件的生产可以拆分后,由于不同生产环节与零部件的生产技术含量不一样,生产的方法不一样,因而使用要素的比例也不一样。相对而言,资本密集的生产环节与零部件应置于资本丰裕的国家,劳动密集的生产环节与零部件应置于劳动丰裕的国家。在产业内分工中,由于产品的生产环节不可分割,因此只能按整个产品的优势来分工。在产品内分工中,即使一国在某些产品的生产中不具有优势,但只要在这些产品的特定生产阶段上具有优势,就可以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在一国具有优势的产品上,一国可以将特定产品生产中相对无效率的环节转移到其他国家,从国外进口低成本、高质量的中间投入,与此同时扩大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环节的生产,可以提高平均生产率。

4.2进一步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

规模经济的作用在于产品生产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后能使单位产品所分担的成本尤其是固定成本下降,能使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两者作用的结果使产品价格降低。从产品内分工生产所具有的特点来看,产品内分工可以进一步发挥内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促进生产成本的进一步降低,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如果生产的过程没有在地点上分离,则很可能生产的不同阶段在数量的匹配上互相牵制,无法共同达到各自的最佳规模。

4.3积极的技术溢出提高企业生产率

产品内分工伴随着产品内贸易,进口的中间投入品如果技术水平和质量较高,将它们应用到生产中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如果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直接投资,那么跨国公司伴随着直接投资而进行主动的技术转移,或者在实现技术当地化过程中通过示范与模仿、市场竞争、产业关联以及人力资本流动等效应发生技术的被动扩散,均会对我国的技术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产业升级作用机制
疏肝活血方治疗更年期女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我镇农业结构调整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探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