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之我见
2009-04-03肖鹏
肖 鹏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科的规律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在授课中,正确的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放弃以往的“口述和板书”实验教学模式,改变以往“教师教的枯燥、学生学的乏味”的现象,让学生参与一起进行实验,成为学习的主人,正确引导学生动手、思考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采取全方位指导的策略。即从头到尾的全过程指导。
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实验中来,亲自动手,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真正地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学生物理术语表达能力,避免了学生回答、解释物理问题时的语言生活化。
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必须在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教师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备写出来。
教师还应该在实验教案中写出“实验探究目的、实验探究猜想、实验探究设计(其中分为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图、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探究数据统计表设计、实验论证、实验结论等六大环节”。并且亲自预做实验,做到心中有数,实现“探究”。
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实验,让学生养成“观察、操作、记录、分析、整理”的好习惯。
所谓“观察”,即通过眼、耳、鼻、皮肤等感官感知。实验前选择测量工具的量程、最小刻度值、仪器是否完好无损等。
实验中,数据的读取角度、现象的鉴别、线路的连接等,几乎每一实验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观察。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窗口,要求学生一定要仔细观察,防止走马观花。粗枝大叶。
操作,它是学生实际动手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
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则要求进行操作,防止出现意外造成人身伤害或损坏仪器,使实验能够安全正常地进行下去并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记录,即在实验中,正确的读取和记录数据,它包括:读取的姿势;读取的方法和准确的记录。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错误的读取程序或方法,加深学生对错误和误差的了解,加强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掌握。
同时,也应注重实验的事实,而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小实验数据,有意迎合实验的真实结果,应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还应该让学生自己制作实验数据统计表,使学生很容易从数据中总结规律等。
分析,由于操作者不同,实验器材的不同,操作方法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记录的数据,可能导致同一实验结果的不同。
我们应及时加以总结和分析。要求学生自主分析哪些是错误导致的结果,哪些是误差造成的原因,在学生自主分析遇到阻碍时,巧妙地引导,使之找到解决的方法。与学生共同探求对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
例:做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实验过程中,实验的结果与理论的数值存在偏大的现象,我们应帮助学生指出,这并不是错误实验的原因,而是由于摩擦力存在导致的结果,为了使实验结果更趋于理想,我们应想办法,减少摩擦(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加以归纳和总结)。
整理,实验器材的适当选取,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实验数据的准确读取,记录和分析,并不意味着实验的完整结束。
实验后器材的归类、整理是各类实验的扫尾工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它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培养学生有始有终的科学态度的重要环节。
为了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教师在平常实验操作技能检查中,还可以通过口试、笔试、操作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以检验学生对实验课目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必要地重复教学,或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遇到学生无法解决的难题及时进行引导,使学生尽快地解决问题掌握学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