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的放矢教作文

2009-04-01陈淑华

师道 2009年2期
关键词:新教材事例教材

陈淑华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手头没有好的蓝本,如同巧妇没了米,又如何能将学生的习作烹成一道色味双美的佳肴呢?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最忌“无本宣科”。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太过抽象,但是语文教师如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能结合教材开展仿写训练,那么作文教学就会变得形象起来,而不是无的放矢了。

一、以名篇为载体仿写新章

刚出生的婴儿就会模仿爸爸妈妈的各种表情,这说明,我们人类有着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新教材里新增了不少名家名篇,如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养花》、朱自清的《匆匆》、丰子恺的《手指》、赵丽宏的《顶碗少年》等。这些作品不但寓意深刻,而且语言精炼、准确,如果让学生仿写大有益处。

如《匆匆》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以笔调清新、抒情流畅著称,其大量排比式的抒情句子为文章增色不少。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等,这些句子朴实无华,读来却琅琅上口。我抓住这些句子,让学生们“照葫芦画瓢”,发挥自己的想象来仿写。有学生这样写道:“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天黑了,有再亮的时候;星星暗了,有再闪的时候。”就连一个学困生也写出了漂亮的句子:“看电视的时候,时间从电视机前过去;打游戏机时,时间从游戏机里过去;做作业的时候,时间从作业本里过去。”瞧瞧,学生的思维多活跃,多会思考,写得多棒。其实,只要我们善于发现蓝本,用之得法,又何愁学生作文时语言枯燥乏味?

二、用好词佳句点拨语感

克鲁普斯卡娅曾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很多时候表现在他们读了一篇文章过后并无多大的收获,要他们品味文中的好词佳句那就更加困难了。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学会品。新教材的编排很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因而在每单元的积累运用中挑选出了各个单元的较实用的词语。光是让学生掌握各个单元“积累运用”中的词语显然不够。其实文中还有很多妙不可言的语句,语文教师不妨巧妙点拨,引导学生生成语感。

《北京的春节》一文延续了老舍一贯的风格,词藻丰富,文字形象生动。其中一句“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旬中的“擦黑”一词用得非常生动,“擦”字让读者感觉到天黑像划火柴那样迅速,还可以让人脑海里出现“擦”字的动作,带上了动感,令天黑变得形象起来。多好的一个词啊,决不能让它从学生的眼皮底下溜掉。于是我让学生用“擦黑”这个词随堂造句,或者说一段话。如此一番“折腾”,学生体会到了语言的美,还懂得了运用,他日写作中定能“借它山之石攻玉”。

三、激发随笔,畅所欲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我把这种理念和学生的习作联系到了一起。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唤醒、激励、鼓舞来为学生打开创作的源泉。

《桃花心木》一课的第十五自然段提到“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是文章的中心句,也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句子。我让学生反复诵读,问他们: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我们能想到哪些“不确定”?请把所想到的句子写在一旁。于是他们唰唰地动笔了。

学生甲写道:不确定是指生活中随时有变故,例如张海迪在五岁前是个天真活泼的小姑娘,但是五岁那年她患上了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此她展开了生命的搏斗。

学生乙写道:命运会有很多的风云变幻,人生会有很多的挫折和困难,并不是一生都是一帆风顺的。上个学期我当学习委员,现在却成了组长,那也是一种不确定啊!

别班的学生用嘴巴在课堂上滔滔不绝,我的学生用笔在课本上畅所欲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在每课的前言、课后练习或单元的交流平台上,我相机引导学生用随笔来敞开心扉,抒发情感,这样既能升华学生对课本的理解与感悟,又能提高其写作能力。

四、注重阶段衔接,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埋下伏笔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语文教材,其编写的结构和思路,既体现了小学语文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以期向初中语文教材平稳过渡,使学生在小学毕业后能够适应中学教材,缩短升入中学后的不适应期。例如选编入册的《为人民服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都是中学阶段才广泛接触的议论文。而议论文也是中学语文的主流文体,在六年级下册让学生初步接触这一文体,是为学生日后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的课后小练笔是让学生进行用事例论证论点的训练,文中给出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训练命题。为了使学生充分掌握“用事例论证论点的”写作技巧,我除了让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外,还出了多个相关的类似命题,如“失败乃成功之母”等。此外还把这种事例论证的技巧从议论文联系到记叙文,给孩子们出了个写作命题:最敬佩的人,让学生通过事例去表述自己敬佩的人的可敬之处。学生有的举爸爸的工作上出色的事例,有的举朋友的助人为乐的事例,有的举哥哥参加电脑比赛获奖的事例……学生举出的事例都展示了描写对象的可敬之处。这样把现在的作文教学和学生日后的学习进行了对接。

人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主编崔峦曾说:“让文中的语句活在学生的语言里。”其言外之意是新教材是很好的作文范本,不可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它给忽略了。其实,作文之所以难教,学生之所以难学,是师与生之间缺少了一个桥梁,而要架起这座桥梁,就要从我们的教材开始。

责任编辑邹韵文

猜你喜欢

新教材事例教材
教材精读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例”后有“析”方可取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开放状态下的书面表达
对一道新教材习题及解答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