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之旅
2009-04-01周静
周 静
初秋的夜,温凉如水。我端坐于电脑前,律动的指尖下50个孩子的身影幻化成朦胧而又清晰的景象,一丝丝,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一年来,孩子们和我蹒跚于“谈天说地”的旅途,一起追寻着那心中的梦。一路上,我们真切地收获了缕缕记忆,或甜,或苦,或酸,或辣,一切都是那么的实实在在。
春天,播洒希望
丁零零……清脆的上课铃声响了,我迈着轻盈的脚步,笑眯眯地走进教室。“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消息,想知道吗?”“是坏消息还是好消息?如果是坏消息,我们还是避而远之吧。”班上的调皮鬼小杨立马将了我一军,顿时引来一阵嘻笑。我清了清嗓门不紧不慢地说:“至于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周老师说了不算,得由你们自己判断。现在想知道吗?”“快说吧,老师,别卖关子了,我们等不及了!”望着讲台下一双双急切的眼神,我捋了捋额前的短发,清晰而有力地向大家宣布:我们班被选为“谈天说地”校本课程实验班了,作为实验班,我们的“谈天说地”课将通过故事的形式来开展。这下子,孩子们高兴坏了,一个个问题向我飞来。
“老师,是不是以后的‘谈天既地课都是听故事?”
“是不是什么故事都能听到?”
“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讲?”
“除了听、讲故事外,可以自己编故事吗?”
“可以向同学介绍好的故事书吗?”
“可以像演员一样表演我们自己的故事吗?”
此时的我完全被孩子们的想法惊呆了,这不正是我苦苦思索的答案吗!孩子们的想法正是这次校本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呀!这是来源于孩子们自己的想法,是最真实也是最可行的。于是,通过全班50个孩子共同表决,决定以绘本这种最具童心、童真、童趣的读物作为蓝本,围绕听、讲、编、演故事来开展我们的“谈天说地”。
初夏,热情如火
在孩子们的期盼中,我们迎来了第一节“谈天说地”课。当我将绘本《我永远爱你》拿出时,刹那间,仿佛时间在这里定格,教室里静静的,每个孩子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随着书页翻动,孩子们一个个屏息凝神,伸长脖子,瞪大了眼睛,唯恐漏掉半个字。我第一次感到绘本竟然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没想到那些简单质朴的图画和文字有如此深厚的内涵,能让孩子们慢慢体味。时间一点点地流逝,而孩子们的心却完全被绘本故事中的阿力给勾住了:
阿力早早起床,准备给妈妈做早餐。这样的好孩子谁会不爱呢?可是他不小心打破了妈妈最心爱的碗。他不打算撒谎,却很担心妈妈的反应。于是,他跑去找妈妈,作了一次“爱的测试”。妈妈表现得近乎完美,不厌其烦地保证“我永远爱你”,同时还不忘补充:“不过,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我读到“妈妈惊呼起来:‘阿力,那可是我最喜欢的碗呀”时,孩子们一起担心地大喊:“不要怪阿力,他不是故意的!”
“小博士”李林站起来,扶了扶眼镜:“阿力是想为妈妈做早餐,不小心才将碗打碎的,这叫事出有因,不能完全怪阿力。而且,妈妈应该感到幸福,毕竟,阿力的孝心比那碗更显珍贵!”“快嘴”思锐也抢着说:“阿力,别怕,诚实是一种美德,妈妈不会揍你的,她会永远爱你!”“智多星”展恒也不甘落后:“我有好办法,可以用502胶水把碎成几块的破碗粘好,这样,妈妈最喜欢的碗就可以再用了。虽然有裂缝,但这碗可以提醒阿力,以后做事要小心,这岂不两全其美?”
听着孩子们纯真的话语,望着那一双双高举的稚嫩小手,一股暖流涌上我心头。我想,这一刻,孩子们的心在这里得到放飞,心灵得到滋养,而孩子们的天真也在不经意间撞击了我。从孩子们简单的话语中我感觉到了难得的真情、温暖和挚爱。
下课了,孩子们还紧紧地围在我周围,不停地说着。趁热打铁,我布置了第一个“谈天说地”课外作业:续编故事,有兴趣的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成立编辑社,编一本属于我们自己的绘本。孩子们欣然领命。
接下来的日子,孩子们忙开了。有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地做起了准备:上网查找绘本的详细资料以备参考;有的忙着构思故事情节;有的用自己的零花钱买来一本本绘本故事;还有的组“分产到户”。由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一部分,最后汇总。孩子们还强烈要求教美术的温老师让他们在美术课上绘制自己的绘本。那段时间,“绘本”“编辑”等成了孩子们的流行语。
两个星期后,我的手上有了厚厚的一沓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故事”。在成人眼里,他们的画只是由一些简单的点、线、面构成,他们的话显得是那么的幼稚,他们制作的绘本稍嫌粗糙,甚至还不能称之为绘本,但这却是孩子们的梦,也是我曾经丢失的梦!
仲夏,风雨飘摇
孩子们的兴趣像夏日的暴风骤雨,来得快也去得快。一个学期下来,他们续编、自编自演、听故事、开故事会,一切进行得如火如荼。也许是觉得累,该喘口气了,也许是腻烦了,一些孩子开始对故事提不起兴趣了。这不,几个乖巧的女孩来告状:“老师,我们几个组的男孩子都不合作,交给的任务迟迟不完成。”“他们还说‘快考试了,作业多又要复习,还给我们加这种额外的作业,受不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边的问题还没处理,“后院”又起火了:几个家长打来电话,提出疑问:“都接近期末了还搞这种‘副业?这纯粹是耽误工夫!”“这种图多字少的书能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吗?还这么贵,不如多背一些好词佳句。”“都二年级的孩子了,还看这种图画书,太幼稚了吧。”“看这种书能提高学习成绩吗?”面对这些质疑,我对自己当初的选择产生了怀疑,加上期末来临,也就再无心顾及这门课程了。“谈天说地”成了我心头的一块病。
初秋,金色启迪
难道就这样放弃?我心有不甘,但接下来的路怎样走?我陷入了迷惘。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看到了深圳市后海小学袁晓峰校长作客新浪网的一段访谈,她的一席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教育孩子不能有虚荣心。人生是一种超长马拉松,我们应该为这段马拉松的起点——童年,播下幸福的种子。而袁校长选择的这颗种子便是“绘本”。是啊,能说、编、演多少故事不是目的,关键是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是否学得快乐,是否参与了,情感、语言、思维。心理是否得到发展与关注。我相信,在校本课程“谈天说地”这条道路上,只要坚持走下去,就一定会“风景这边独好”。
窗外,深夜的秋雨细细密密地飘洒,轻轻地敲打着门窗,唯恐惊醒梦中之人,而我这寻梦人,将带着我的孩子们一起去寻找那雨后的彩虹。
责任编辑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