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09-04-01王丽荣
王丽荣
〔关键词〕 课堂提问;作用;具体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3(A)—0036—01
课堂提问是教师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课堂教学手段,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适当的课堂提问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一、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课堂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能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直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讲的时间太长,学生容易分心,注意力会分散。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创设一系列问题情景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以促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会动脑、动手、动口。
其次,课堂提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多问、敢问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以与其他学生共同交流、探讨,发表各种见解,久而久之,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二、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 要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疑问是发现问题的钥匙。在课堂上,教师要大力提倡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给学生“自己说话”的自由和“说自己话”的权利,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如在教学《一面》一文时,这个题目概括了文章的全部内容,也是解读这篇课文的钥匙,而学生对课文的题目一扫而过。于是,我就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文章为什么要以‘一面为题呢?”这个问题能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然后我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作者是怎样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特征的?突出了什么精神?作者与鲁迅共说了几句话?表现了什么?作者认出了鲁迅,为什么不道破呢?”学生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旨了。
2. 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提问的过程当作开拓学生思路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观察,善于思考。如教学《故乡》一文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闰土肖像的句子,然后要求学生说明肖像描写的作用,看到学生急于表达而又说不出的样子,我设置了三个问题:①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相比,外貌有何变化?②从肖像描写中可看出闰土的家境有何变化?③闰土的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学生很快明白了“紫色的圆脸”变成 “灰黄”,这是生活重负在闰土脸上留下的印记,也反映出闰土的家境日渐艰难。这种家境变化,正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农民生活困苦的现实。
3.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一个大问题,学生很难回答,教师可以分解为几个小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教学《祝福》一文时,关于作品的主旨这个大问题,教师可以分几个步骤来提问让学生思考:①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祝福时她的表现和精神状况是什么样的?②祥林嫂第二次进鲁家,祝福时她的表现和精神状况又如何呢?③祥林嫂在捐门槛后,祝福时她的表现和精神状况怎样?④祥林嫂最后是在什么样的心境中惨死在祝福声中的?这样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把握住课文的线索,认识到祥林嫂“舒畅愉快——疑惑苦闷——痴呆麻木——凄惨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由此进一步认识《祝福》所表现的主题。
4. 要把握提问的时机。一般而言,教师提问有课前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的提问、课间引导启发的提问和课后总结性的提问等等。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一般课前应设计好何时提问、问什么内容等,提问要抓住关键词句发问,问到点子上。当学生在听课中流露出迷茫的神情时,教师应及时提问,这样便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中的:“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教学时,教师可提问:“文中的‘那时是指什么时候?”学生结合文中内容,就会得知“那时”指的就是十年浩劫,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里,赏花通常被认为是小资产阶级情调,当时的政治环境阻碍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学生从而会领悟到,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如今的繁花似锦,是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