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权力到哪里去了?
2009-04-01洪劬颉
洪劬颉
教师有哪些权力?
十之八九的老师会说,我们连权利都没有了。哪里还能谈得上权力?“头顶星星进校门、披星戴月进家门”。“从鸡叫忙到狗叫、批改作业听鬼叫”……全国各地的教师民谣无不折射出教师朝六晚十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只见报道教师加薪,酱米油盐捉襟见肘”,教师加薪也正成为公共事件而日益引起重视。
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教师果真就没有权力么?
权力是指特定主体因某种优势而拥有的对社会或他人的强制力量和支配力量。但教师权力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行政权力。教师权力是与教师的角色定位分不开的。教师权力是教师影响和控制学生、并使学生按照一定方式进行活动的能力。克利夫顿和罗伯兹在《教师权威:一种社会学观点》中指出,教师权力来源于四个方面:社会制度和法律规定、社会的文化传统、教师个人的学识和专长、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
教师权力往往是作为教师权利的派生物而形成的,教师的法定权利是教师权力的制度性资源。根据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简言之,教师权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得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等等。
尽管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为教育创造了相对较好的环境和发展空间,也对教师福利进行了有效改善,但,诚如全国人大代表叶青所说:“当前的中小学教师队伍让我们担忧——不是他们缺乏敬业精神。也不是他们缺乏专业修养,而是他们的生存状况。”(黄燕编著,《中国教师缺什么——新课程热中教师角色的冷思考》第164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教师的生存状况堪忧,我们不妨看一看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超平博士调查得出的一组关于教师生存状况的数据: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20%的被调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
教师生存出现令人担忧的窘况,教师的幸福指数呈下降趋势,这些都跟教师权力的丧失有很大关系。我们不妨盘点一下,教师到底丧失了哪些权力?
一是丧失了休息权。一周六天(有的一个月只有一天休息)工作制,朝六晚十的作息时间,有些学校甚至还需要安排教师睡在学生宿舍,中午时间安排答疑……以一个老师两个班的工作量计算,一周起码要有两个早自习,两个晚自习,两个午自习。超负荷的工作,加上来自学校、学生、家长、社会的压力,使得很多教师——尤其是高、中考学科教师——不能充分地休息,导致休息权丧失。
二是丧失了管理权。很多教师反映,现在不是不管,而是不能管,不敢管,管不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独二代”个性意识的增强,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不少家庭认为“上大学”已经不是孩子成才的唯一途径,一旦师生出现冲突,家长就迅速站在孩子一边,指责教师,甚至出现辱骂、殴打教师的现象。加上现在提倡“平等、合作、对话”的师生关系,更使教师在管理时变得畏首畏尾,缩手缩脚。
三是丧失了话语权。按理说,选择一个教师,就选择了一种成长方式。但是,现在的教师更像是一个“传输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等等全部被统一下来,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把预设好的教学内容以统一学案的方式“教”给学生,至于课程的选择、开发的权力几乎谈不上,更妄谈教师个人的兴趣和特长能够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哪怕教师在课堂上说了几分钟的笑话来调剂学生,也会被个别学生状告为“无效教学”,长此以往,教师便渐成没有教学个性、没有教学激情、没有爱心的“机器”,甚至只是“教学机器”中的一个“螺丝”,只知“运转”,而不问所传之物!
四是丧失了评价权。现在提倡多元评价,这是好事。但知学生者莫如师。教师正确评价学生,对学生的发展、成长功莫大焉。然而,现在教师怎么来评价学生?如何才能正确评价学生?这真是一个问题。就拿传统的考试这一关来说吧,最好是统考,百校联考,全市统考;没有统考,便是校校联考,跨地区找一所学校试卷回来考,必要时候统一阅卷、统一评分、统一质量分析;没有联考。就是年级交换命题,高一命高二试题,高二命高一试题。所考决定了所学与所教,教考分离使教师丢失了最重要的权力。评价权的丧失,使教师的教学心态发生扭曲。教学行为发生变异,教学效果发生腐化。
尽管优秀教师都还是紧紧抓住了这些权力,并舞得出神入化,但对于普通教师来说,丧失的还不仅仅是这些权力,还有课堂上的主导权,对学生推荐优秀书籍的权力等等。
是什么导致了教师权力的丧失?
可以说,教师权力的缺失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社会问题,跟我们现阶段处于社会文化价值的转型期是有莫大关联的。社会转型期意味着旧的秩序已被打破,新的秩序还没有建立。教育变革正处于社会变革大潮的前端。
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有些家长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挫折、对孩子的教育失当也迁怒于教师,轻则到教师办公室无理取闹,到校长室里告恶状,重则恶语朝向老师,更有甚者恶语威胁、动手殴打老师。整个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基本上仍然指向于“应试”,一切向分数看齐,一切以分数说话,这也就使教师不得不去重视学生的分数。而在重视分数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回避的几个基本事实是: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满分,也就是说,只要排名必然会有第一名,也必然会有最后一名;不是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都是等步的,也就是说,即使付出的时间完全一样,不同的学生所学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不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愿望都能完全实现,也就是说,我想要考100分,我也努力过,但未必能最后真考100分。但家长在某种程度上并未意识到这些基本事实,而一味地向学校、向教师提出这些要求,而教师出于责任和爱心,只有不断追加时间,不但要付出远远不止八小时的工作,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与此相呼应的是,所谓现代化管理模式的日益精细,也在有意或无意地侵蚀或剥夺教师正当的权力。学校现代化管理模式本质上是为有效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的,确实在某一方面、某些领域收到了效益,但是,很多标榜为现代化学校管理模式的做法其实并不怎么现
代化。例如,“以人为本”是现代化管理的灵魂,学校以“人民满意”作为办学的价值追求本身没有错,但以“老百姓愿不愿意把学生送到你的学校来”作为办学的“真标准”“硬标准”“唯一标准”,则显得有些媚俗。再如“制度化管理”本来是很好的,但“一切以数据说话”,对学生只求分数,对教师量化考核,束缚教师个性和智慧,使得原本就是带着镣铐舞蹈的教育行为只能在更细小、更逼仄的空间进行。再如“评价标准”,尽管多元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但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奉行“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是评判的硬标准”,“学校工作千好万好,学生成绩不好,升学率不高,就是假好”等等。这样的现代化管理能不能实现学校管理的现代化?诚如一位老师说的,“铁屋子里压出了一些心理压抑的教师”,“应试的导向性错误使得教师在应试教育面前跟孙子一样,在学生面前跟爷一样”,只有靠所谓的威严和权力才能维持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转。
规章、制度与要求不合理;过多僵化的考核评比;工作得不到领导的理解和支持,所做工作得不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与回报;负担过重,工作缺乏成就感;学校与家长过分关注分数等等因素,以及与此相匹配的“奖惩制度”,终于使教师变得越来越“犬儒主义”,日益屈躬于眼前的利益和功利之中,而不再去思考教育的本真。
优秀的教师总是能够综合考虑、分析各方面的矛盾而采取恰当的策略,这是教育智慧。教师权力也是一样。我们不能只盯住教师权力的丧失,或者只是追根溯源之后,无限制地问责于“应试”。在目前的教育现状中,考试能取消么?既然明知其不可能,那么,我们就要理性地思考如何重新确立和正确行使教师权力。
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权力究竟有哪些,综合辨析切身的现实的教育环境中的各种矛盾的要素,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策略,该管必须要管,不该管的就一定不能去管;该怎么管就怎么管,不能前怕狼后怕虎;不能以情感用事,“一管就死,一放就松”。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若干对基本矛盾,如研究、教学与应试,责任、爱心与管理等,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所采取的策略和方法才能有效。
在教学过程中,确立教师的权威是不可避免的。“施教者必须找到按自由精神来行使权威的途径。”(罗素,《自由之路》,许峰,曹荣湘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5月第l版)然而,民主教育、民主管理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不能再回归教师拥有对学生绝对主宰权的做法,要建立起平等、民主、合作、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加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以丰富的魅力熏陶学生,感染家长。“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创造性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创造性地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从而赢取教师权力的最大实现,而不是使学生、家长的目光高度聚焦于“分数”上,错误地把教师权力等同于行政权力,来支使学生,支配家长。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也有益于教师的有效教学。积极的情感如愉快、自尊自信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而消极的情感如焦虑、愤怒、紧张等会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
要善于运用学分机制,重视过程管理。要将教师权力充分行使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体现于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纪律、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呈现上。要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学分评价机制,明确要求,规范操作,强调公平。让学分评定的过程,成为教育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进步发展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感悟、自我提高的过程;即使是惩罚,也使之成为自我教育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