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对话理念批改学生习作

2009-04-01赵红阳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标点符号评语习作

赵红阳

批改学生习作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沿袭已久的批改模式是“学生写,教师改”。教师为修改一篇作文绞尽脑汁,而学生并不领情,常是过目即忘,正所谓“作文一笔糊涂账,改与不改都一样”。朱自清先生回忆自己在中学教语文的经历时感慨地说:“批改学生作文是一件最徒劳无功的工作。”为改变作文批改耗时低效的现状,笔者尝试将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理念应用到作文批改中。

一、师生平等对话

对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习作中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不断审视自己,校正前进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但是,许多语文老师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总板着一副严肃的面孔,写评语也仅局限在以下几个方面:立意高或低,结构严谨或松散,句子是否通顺等。这些程式化的评语,学生望而生厌,看过之后,不会留下什么印象,慢慢失去对写作的兴趣。习作不管长短、质量优劣,都是学生辛勤劳动的结晶。他们都希望得到赏识,渴望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推心置腹的平等对话,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措施。请看以下几则案例。

我曾教过这样一名学生,他的自卑感特别强,对老师敬而远之。一次,他在《给老师的一封信》中倾吐了对习作的害怕,希望老师不要歧视他。尽管文理不顺,却是真情的倾吐,我读了很受感动,提笔写了这样的评语:“你是一个多么重感情的孩子啊!你善于感悟生活中的情,尽管你对作文有畏惧心理,但你把握了作文的真谛——我笔写我情。”在以后的习作中,他一直按照我的评语来写,习作水平有了长足进步。谈心式的评语,使教师在学生心中不再是严肃古板的模样,而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在我们班中,学生从习作评语中读到的不仅有对习作的评价,还有师生间情感的交流。

有一位学生在《我爱我家》这篇作文中写道:“因父母经常吵架,我对家没有爱,只有厌恶。”针对这篇习作,我写了这样的评语:“你是一个聪慧敏感的孩子,你曾有一个快乐的家庭,也曾爱你的家,可是当你的家庭出现不愉快的事后,你就不爱它了吗?用你的聪慧,用你的爱去召唤家庭的和睦幸福吧!”当这篇习作及评语辗转到学生的父亲手中时,这位父亲专程到学校和我一起商量了如何帮助孩子的办法。当笑容再次回到这位学生脸上时,他的习作又充满了久违的欢乐。

对一篇《秋天的田野》的习作,我的评语是:“在你的笔下,秋天是多么美啊!老师从你的习作中看到了那高远而深蓝的天空,看到了金黄的稻田、南飞的大雁和那飘零的黄叶。这一切,无不让我感受到秋天的美丽与神奇。”这则评语是学生习作的延伸,他们心中的习作潜能会再次迸发出来。

幽默的批评能寓教于乐。有一位学生在习作中常忘加标点符号,我这样下评语:“当老师打开你的习作本时,总听到标点符号在哭泣,因为你太不重视他们了。如果老师也像你轻视标点符号那样轻视你的习作,那么你不是也会哭吗?”这则评语既批评了学生,又没挫伤他们习作的积极性。

二、生生对话

同桌学生(或自愿结合)互评习作,是促进学生共同进步的有效途径。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习作能得到更多人的阅读,获得与更多同学的交流机会,从而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自己习作的优缺点。通过对话,学生学会学习别人、尊重别人。

对一篇题为《一次成功的经历》的习作,同学评道:“成功的经历,扣人心弦,让我真切地体验到获得成功的艰辛和快乐。文末提出的‘坚持就是胜利!在人生道路上我将永不言放弃的精神令人鼓舞。我想对你说:‘你是一位真正的小男子汉!”对一篇题为《妈妈,您回来吧》的习作,同学评道:“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忧郁,不幸的日子总是会过去的,请相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对一篇题为《我的烦恼》的习作,同学评道:“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外貌,但我们却能营造自己的心境,净化自己的心灵,甩甩长发让不快随风而去。”这些评语,有真心实意的赞扬,有热情友好的鼓励,也有善意直言的批评,这是同龄人的感受,是平等的对话,远比教师一厢情愿的“精批细改”让学生感兴趣。

学生间的对话也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并制定有效的措施,确保对话的质量,防止对话流于形式,以保证学生通过对话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作文的水平。

三、自我对话

习作教学要提高质量,必须重视学生的自我修改。一篇好文章往往是在毛坯的基础上精心加工出来的。叶圣陶先生说:“据多数人的经验,写东西一次成功的例子并不多,除非完了硬是不再看,你再看一两遍,总会看出这样那样的毛病。”吴晗先生说:“一篇文章写成之后,要读一遍,改一遍,多读几遍多改几遍。”学生自评习作的过程,是一个通过文本自我对话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批判、自我分析的过程,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欣赏、自我提高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自己的文章,至少要看两遍。第一遍寻找文字上的毛病,如用词是否恰当,标点是否准确,语句是否通顺,段落划分是否合理。第二遍关注内容,从选材、立意、结构等方面进行审视。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淳溪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罗申◇

猜你喜欢

标点符号评语习作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争吵
正中要害的评语
教师评语
标点符号们的争吵
十二星座老师写评语
习作展示
标点符号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