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大棚培育壮苗技术
2009-04-01刘富春
刘富春
摘要水稻大棚育苗能培育带蘖大秧,介绍了旱育壮秧的标准、水稻大棚育苗的优点及技术,以期为水稻大棚育苗提供参考。
关健词水稻;大棚育苗;壮秧标准;优点;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3-0197-01
水稻大棚育苗能培育壮秧,插后返青快。如果秧苗不健壮,属“三类苗”,则插后管理拖后,待其成壮苗后,再对本田施肥施药,否则易造成肥害药害,成为病苗,严重的会死苗,造成生产损失。现将桦川县水稻大棚旱育秧情况总结如下。
1旱育壮秧标准
(1)壮苗生态标准。中苗,株高13~14cm,秧龄30~35d,叶龄3.1~3.5叶,茎粗2.5mm,根10~13条,百株地上部干重在3g以上;大苗,株高17cm,秧龄35~40d,叶龄4.1~4.5叶,茎粗3mm,根13~15条,百株地上部干重在5g以上。这样的秧苗插在本田后,返青快,分蘖早生快发,利于后期孕大穗抽齐穗,为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2)壮苗外部形态标准。根旺而白,利于返青;苗挺叶绿,秧苗生长健壮,用手扫压立即起立;秧龄适宜,秧苗不能缺龄、超龄,否则插到本田不利于生长发育;均匀一致,秧苗高矮、粗细一致,没有“三类苗”,即楔子苗、病苗、徒长苗。
2大棚育苗的优点
(1)大棚育苗经过秋翻地、秋做床、秋建棚工作,在3月末至4月初,就可以清除置床积雪,提前10~15d用塑料扣棚预温。大棚内温度上升,当气温稳定通过5℃,棚内置床温度12℃以上时开始播种,4月18日结束。而小棚只有等待自然解冻后,才能育苗,育苗结束时间在4月末,大棚育苗可抢积温200℃以上,以利于水稻在霜前成熟。
(2)大棚内空间大,便于人工或机械操作,可在大棚内进行做床、摆盘、盐水选种、播种、覆土、浇水、施肥、喷药等作业;而小棚要把这一切做完才能插竹片,扣棚。
(3)大棚保温好,光照好,增温快。水稻播种后,在4月10日前播种的,采用三膜覆盖增温,先覆地膜,然后再扣小棚,苗床保温效果好,有利于提高苗床温度,使种子根发育健壮。大棚面积大,采光面积也大,能加快秧苗叶片的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质,促进秧苗的生长发育,同时促进棚内增温。桦川县所在积温带,属典型的寒地稻作区,春季常有倒春寒现象发生,观察天气预报,如果有霜冻发生,要在大棚内采用小型炭火炉,升温1h,或用液化气炉烧开水30min增温。小棚育苗,棚内空间小,中间也没有田间道,不可能用以上措施保温、增温。
(4)大棚育苗通风及时,能培育带蘖大苗。大棚内放2支温度计,一支放在距棚头20m、距中间道30cm处吊挂,另一支(用支架)放在秧苗下1cm处,以便观察棚内温度。大棚通风可采用肩部通风、侧门通风、拉裙式通风等,以保证秧苗各时期的温度指标。在秧苗1叶1心时前棚内温度在20~30℃;2叶1心时,棚内温度25℃,过高容易出现早穗现象;3叶时,棚内温度22~25℃,如果夜间有霜冻,注意夜间闭棚,如果没霜冻,棚外气温在10℃以上时,可昼夜通风炼苗,旱长根,湿长叶。秧田管理坚持“宁冷勿热”的原则。三叶期以后,苗床尽量少浇水,注意旱育壮秧。秧田浇水要做到“三看”:一看早晚叶尖是否有水珠,二看床面是否发白,三看中午叶片是否打卷,如果表现缺水,一次浇足浇透,但不可大水漫灌。小棚面积小,通风不及时容易造成弱苗、病苗,很难培育出带蘖大苗,如果长大秧不带蘖,即为徒长苗,茎节分蘖少,生育后期易倒伏。
(5)大棚能旱育壮苗。大棚育苗,多采用集中育苗,高台育苗,床面高出地面30~50cm,以确保旱育壮秧;而小棚育苗往往在本田,多数小棚没做高台,这样在春季灌水泡田时,苗床地易进水,成为湿润育苗或水育苗,达不到旱育壮根和旱育壮秧。壮苗根系发育好,白根多,在10条以上。根系长而壮,茎粗在3mm左右,百株地上部干重3g以上,这样的秧苗插秧后,抗低温能力强,很快返青分蘖,如果有伤根现象,新根长得快,返青后,很快进入分蘖期。而小棚的苗一般叶龄在2.5叶,秧龄26d左右,秧苗不足月,插秧后,抗外界低温能力弱,延长了返青期,推迟分蘖期。有伤根的秧苗或伤根严重的弱苗,插秧后,生新根慢,新根下扎泥中才能完成返青。因此,地上部表现为黄叶,甚至心叶也枯萎,造成弱苗或死苗现象。
3大棚育苗技术
(1)建钢架结构大棚。长60m,宽6.0~6.5m,高1.8~2.2m。这样的大棚能育2hm2本田所用秧苗。大棚不应过宽过高,否则在北方寒地稻作区,春季有的年份降大雪,会压倒损坏。大棚虽然造价高些,但效益好,可使用多年,缓解春季农忙。而且在稻苗插秧后,种植油菜、油豆角、黄瓜、西红柿等,可增加经济收入。
(2)做床。置床高30~50cm,旱整地、旱做床,苗床要“平、直、实”。平即10m2内高低差不超过0.5cm;直即苗床四周边缘要整齐一致,10m内误差不超过1cm;实即苗床要求上实下松,松实一致,有利于秧苗根系下扎,吸收水分和养分。
(3)备土。提倡秋备苗床土,常年培肥地力,备床土。备土2.5m3/hm2、有机肥0.5m3/hm2;采用营养基质育苗,备稻壳粉4~5kg/m2,过筛细土0.8kg/m2。推广育苗土或稻壳粉隔年准备隔年使用技术。
4参考文献
[1] 徐继祥,才洪艳.水稻大棚育苗宽窄行超稀植栽培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