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再思考
2009-03-31于海波
于海波
【摘 要】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正面临着经济增速下滑的危险。同时,也给高职教育中的数学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是我们要努力实现的方向。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数学课程 数学建模
面对新势,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应从重视数学教育对学生能力及素质培养的角度出发,教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此,以联系数学理论和实际问题的桥梁和纽带的数学建模教育为切入点,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在数学课堂
教学中贯彻案例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一、明确指导思想,确定实施课程改革的原则
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高职数学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确立自己的指导思想,彻底摆脱旧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因此,需要合理制定高职数学教学课程的结构、内容和目的,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不断修正课堂教学活动的表现方式、推理形式和课堂教学技巧,充分展现高职数学教育的特点。
数学课程改革以学生职业素养为原则,以“双基”和“双技”为重点;基础理论保证“双基”和“双技”的教学必需,以学生专业发展够用为度,淡化纯理论的证明推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高职高专数学教学中,使数学的“有用性”更鲜明地体现出来。
二、确立以数学建模教学为突破口,构建数学课程改革的框架
1.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根据高职教育各专业的培养的总体目标来确定,必须做到以人为本,把培养学生数学素质和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根本目标。
一是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处理课堂教学内容,把过去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改造,按照不同的等级和层次重新进行组合,实现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会贯通。二是要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使用价值,尽量避开定理的高深逻辑推理过程,侧重讲解其在解决问题中的使用意义。三是要强调高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普及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其数学品质。四是要增强数学课堂实验,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介绍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课堂教学内容设置要从“校内课程为主,重视科学性”转向“重视专业领域建设,注重校内学习与工作经验的一致性,就业导向重于书本知识”的基本目标。
因此,根据高职学生的职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渗透到教学中,采取模块教学模式,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可将高等数学课程分为三个模块,即基础模块(建模基础)、应用模块(建模应用)、提高模块(建模提高)。
基础模块(建模基础),教学内容的设定是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重点,保证满足各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以学生专业发展够用为尺度,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初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用模块(建模应用),内容的设定可由各专业课教师和数学教师共同研讨确定,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应用模块。它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专业性,所有内容都要体现一个“用”字,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体现应用性,应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与专业相关的一般问题,主动地应用数学工具分析和解决专业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提高模块(建模提高),内容的设定是为准备继续深造或者所学专业对数学有特殊要求的学生来确定的。在这一模块中,主要是有选择地介绍一些现代数学思想、方法或研究内容,使学生对目前最新的数学工具及其发展趋势有所了解,体现数学建模对学生数学素质、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能力,使数学学习进一步深入和延续。
数学建模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后在提高模块中通过解决专业中的实际问题,以综合项目作业的形式得以实现。
2.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职数学教学方法改革要实现“两个转变”,体现“三个性质”,遵循“四个原则”。“两个转变”即:一是实现从“教室是主要学习地点,书本学习是基础转向教室与图书馆和实验室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设计,注重工学结合,就业是促进学习的重要动力”的转变;二是实现从“教师为主动,学生为被动接受”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转变。体现的“三个性质”即:一是应用性,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趣味性,以克服学生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数学的美;三是体验性,以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重视直接经验。遵循的“四个原则”即:一是创新原则,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要不断摒弃旧的教学方法,要创造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二是通俗易懂原则,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掌握尽量多的知识;三是开放性原则,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四是以学生为中心原则,教学“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3.学习成效评价的改革
在对学生学习成效评价上,打破传统的一卷定成绩的观念,要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评价观—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个体过去和现在的比较,着重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不是简单的分等排序。对优秀的学生来说,评价后要增加学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动机,支持学生创新,促进学生的发展,巩固成绩。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评价后要使学生得到帮助,并提供咨询的机会,改进其学习,提高和恢复其自尊心,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进步。
4.教学手段的改革
灵活、适当、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解决数学课程中许多抽象难懂的问题,特别是在讲解有几何直观图形的章节时,感觉既省时间,又有效果,还能消除数学课的枯燥和繁杂。但一定要把握好分寸,不能不加选择地全部使用。同时,还必须在课件上下功夫,制作出具有教师自身讲课特点的个性化多媒体课件。
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通过以数学建模进行知识传授,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高等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及文化素养。而且,给学生准备了许多启迪思维的素材,实现了最佳教学效果。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不断地向学生树立数学建模思想,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变得容易,而且教师自己在教学实际中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不失为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好途径。
参考文献:
[1]付莹.高等数学课程应用性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1,(6).
[2]王英杰.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危机与改革趋势[J].新华文摘,1999,(7).
[3]付鹏.数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王翠霞,孟维斌.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