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为主义理论重看预制语块
2009-03-31杨柳
杨 柳
【摘 要】近年来,预制语块愈来愈受到语言学界与教学界的关注,人们也对预制语块特殊的语言形式和特点进行了各类研究。行为主义虽受到了一些批判,但在特定领域它仍具有一席之地。本文从行为主义理论出发,从刺激——反应、习惯形成和归纳学习的角度,探求对预制语块的教学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语言 行为主义 预制语块
一、关于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其创始人John Broadus Watson(华生)在原苏联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Ivan Pavlov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实验结果基础上,提出了“行为主义”的观点。他认为复杂的行为是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反应学会的,因此需要对人类的行为(包括说话)进行客观的研究,并认为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可学得语言行为。
继John Broadus Watson之后,1957年行为主义另一位代表人物Skinner在《言语行为》(Verbal Behavior)一书中较系统地提出了他对语言习得的观点。他认为,语言学习实际上就是人们在长期的言语交往中,逐渐养成自己的言语习惯,这种习惯可以通过强化(reinforcement)训练培养出来。他认为,儿童语言的习得就是在外部条件刺激下,即他人言语行为的刺激下,做出反应。如果反应是正确的,成人就会给予物质或口头的鼓励,把它强化下来,由此形成语言习惯。Skinner的语言习得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刺激——反应论,也就是条件反射,注重语言行为,提供借助行为反应掌握语言。
1.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有如下几点:
语言本身就是一组刺激——反应连锁(S-R chains)
例如,两人见面时的问好:
A: Hello!
B: Hello! How are you?
在行为主义看来,A首先说Hello,这就是刺激(stimulus),激起B做出反应(response): Hello! How are you? 由此可以判断出,语言实质上就是有其本身结构的线性的刺激——反应连锁。既然语言本身具有线性的刺激——反应连锁,那么要学好语言,首先就应该掌握语言的结构框架。只要掌握了语言的结构框架,也就掌握了语言。在行为主义看来,外语教学重点是语言结构本身,即语言形式(language form),这是第一位的,主要的;意义和内容是第二位的,次要的。
2.语言学习就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逐渐养成言语习惯
这种习惯和其它任何习惯行为一样,是实实在在的,完全可以看得见的,是可以通过强化训练培养出来的。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在实际的课堂外语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训练员(trainer),提出刺激物(stimulus),供学生做出反应(response)。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重复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及语言的使用规则等,并且教师对学生的反应给予表扬或批评,使学生能够及时强化(reinforcement)或巩固所学内容。如此一来,学生逐步形成了语言习惯,即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在适当的场合使用这些语言形式。
3.外语学习是通过类比推理(analogy),替换(substitution)来学习的
外语学习是通过类比推理(analogy),替换(substitution)来学习的,因此,行为主义者特别强调归纳法学习(inductive learning)。学生把类似的语言结构框架归纳在一起,经过反复练习,从而掌握其结构框架。例如,He is a worker(doctor/driver/lawyer, etc.)这个例子首先是把worker, doctor, driver, lawyer等同一类型的词放在一起,反复进行替换练习,从而使学生了解He is…后面该接什么样的词,这样也就掌握了Somebody is …句型的使用。
二、预制语块(prefabricated chunks)的含义及分类
近年来,对预制语块的研究成为二语习得和教学法领域的一个日益关注的话题。Becker(1975)最早对语块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他认为语言记忆和存储、输出和使用并不是以单个词为单位,那些固定和半固定的模式化了的板块结构(idiosyncratic chunks)才是人类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Krashen & Scarcella指出,语言在传统的自由组合词汇与固定成语之间还存在一个处于中间状态的第三种现象,即半固定短语。据Altenberg & Granger的研究发现,大约70%的日常口语都是由预制语块构成的。语块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许多语言学家都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也先后有40多种术语来表达这种固定组合及半固定组合形式。综合起来讲,预制语块是介于传统词汇和语法之间的语义单位,有着自身的特点。预制语块集功能和形式于一体,兼具词汇与语法特征的语言结构,它通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形式上固定或半固定,在语篇中具有很高的重现率并具有一定的话语功能,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存储在记忆中,使用时直接提取,无需语法生成和分析。
预制语块按照不同的标准,也有不同的分类,比较受到认可的是Nattinger & DeCarrico的四分法,即:(1)多元词语块(Polywords),不仅在理解上而且在书写时都被作为像单词一样的整体形式来看待。如a piece of cake, by the way , at any rate, so to speak, as a result, all in all等;(2)习俗语语块(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包括谚语、格言以及社会套语等说话人可以作为语言单位存储在记忆中的句子语块,如How are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3)短语架构语块(Phrasal constraints),它们的内部结构允许有变动,允许词的横向和纵向的替代和插入。如good(morning, evening, afternoon), as far as I (know/tell/am concerned), theer , theer, In (short/sum)等;(4)句子构建语块(Sentence builders),它们相当于一个句型,是一个句子框架,根据需要填入相应的词语或从句,有较强的可变性。如I think that +从句, It seems that +从句,Let me start by…,My point is that…,not only…,but also…等。
三、从行为主义理论角度看预制语块
1.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外语教学重点是语言形式(language form),这是第一位的;意义和内容是第二位的、次要的,因为行为主义将语言看作是其自身结构的线形的刺激反应。预制语块在这个角度上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语言的刺激反应。例如,一些交际套语,A: How do you do? B: How do you do?,这样的套语其本身没有过多实质性的交际内容,而是一种双方为了建立一种交际关系的寒暄。B根据A发出的刺激,做出了相应的合理反应。在英语中,像这样的“刺激——反应语块”占有很大的比重,因为人们每天接触的大量语言都是常规性的和可预见性的,预制语块就是语言使用中形成的惯例化的语言构块,它包括了学习者还不能通过自己的语言系统生成的一些表达法。对这些预制语块的掌握,可以帮助使用者不需知道其内部结构就可以流利地进行口头表达,在交际时可以整体快速提取使用,使学习者能将注意力集中在话语的大结构上而不是停留在单个的词上,这可以大大减轻在即时交际中大脑的语言编码压力,减轻认知加工处理信息的负担,从而提高理解速度。
在某些程度上,预制语块的形式重于内容的表达,特别是起社交互动关系的预制语块,如excuse me,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of course等,因此,对此类预制语块的学习重点就是在于对语言形式的掌握和对使用场合的了解,也就是如何适当地对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2.行为主义认为语言是一种习惯,是在外界条件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言语行为同其他人类行为一样是受到结果的控制。当结果受到奖励时,其行为得到保持并加强,由此形成语言习惯。预制语块是惯例化的语言构块,通过大规模的真实语料统计分析表明,自然话语中的70%是由介于单词和固定短语之间的一种半固定的“板块”(chunk)结构来实现的。预制语块的使用率和重复率非常高,是人们语言使用与交际中习惯化、惯例化的语言结构。
对于学习者而言,对这些预制语块的掌握可以帮助提高其交际能力。学习者在进行语言交际时,往往会由于语言的储备不足而表现出不知所措的情形。预制语块可以实现某些交际策略,对这些习惯化、公式化的套语的掌握,可以弥补第二语言规则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出创造性的语言。
由于预制语块是事先已经以整体形式储存在记忆中的范例,可以作为被综合的整体直接运用,在言语交际中学习者不必特别注意语法分析或句子形式,减少语言处理的时间,使大脑能够快速反应,从而促进了交际的流利性,也使学习者将更多的注意力资源转向意义的交流。
另外,由于预制语块都是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生成的语言单位,使用时不需要有意识地注意语法结构,可以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性,因而可以避免语言错误。语言使用的准确性一直以来都是外语教学所追求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是事实上,虽然有些学习者能够达到本族语者的语言流利程度,但是却无法达到本族语者的选词的准确性,带有明显的外国腔调。因为外语学习者往往从单词、语法学起,用外语进行交际时,更多地依赖根据语法规则构建起来的句子,而这些句子的生成又可能受到母语表达的影响,因而不能产生地道的句子。预制语块可以保证学习者用现成、地道的语言表达思想,缩小外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选词上的差距,提高其语言的准确性。
可见,对预制语块的反复和强化使之成为学习者的一种习惯,不仅具有其合理性,而且还具有必要性。在我国这样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借助于习惯形成的方法,从而达到对预制语块的学习和掌握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
3.行为主义重视通过类比推理(analogy)和替换(substitution)来学习的,强调归纳法学习(inductive learning),主张将类似的语言结构框架归纳在一起,反复练习。
预制语块非常适合用替换与归纳的方式进行学习。因为预制语块具有生成性,即根据一定的语法规则和语块构成形式,能成批地生成若干同类短语。另外,又因为预制语块是作为整体而存在的,熟记了一个语块就等于轻松地学会几个甚至十几个意义可能本无相干的单词。这对于学习者而言,一旦掌握了作为整体存在的大量语块,他们就可以对其中的词汇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各个击破。例如,a ____ ago,我们可以在空格里表示时间的名词,如moment, day, week, month, year, long time等。这些短语共享一个语块结构,即a + N[+time] + ago,这个语块结构就生成了a moment ago, a day ago,a week ago,a month ago, a year ago,a long time ago等一批表示时间这一语用功能的语块,记住了这一个语块就记住了这一语块群。同时这也形成了一个围绕这一个语块的单词链,学习者通过这一语块,可以将与时间相关的单词进行记忆。
另外,每个预制语块都有一定的语用功能,表示同一功能的预制语块以语义场的形式在大脑中编码储存。学生在提取使用这些语块时,只需要根据交际语境、交际对象等的不同,具体地选取最适宜的语块。这样,预制语块在使学习者获得一定语用能力的同时,也逐渐提高了语言交际的得体性。例如,下列表示请求功能的预制语块:
Can you + vp
Could you possibly + vp
I wonder if you could + vp
Could you be kind enough to + vp
I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 vp
Im sorry to have to bother/ask you, but…
Would you possibly be wiling to + vp
学习者将这些表示请求功能的预制语块在大脑中进行编码,在交际时根据与对方的关系、当时的语境、所求事情的大小等选择适当的预制语块来表达请求,这不仅发展了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交际的得体性。
行为主义所倡导的归纳法具有其科学性,它把类似的结构放在一起来学习,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总结所学的知识,特别是对于预制语块这样具有固定和半固定特征的知识体系来说,是非常适切的。
四、结语
行为主义语言习得理论在20世纪上半期曾经对世界的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后因其自身理论的局限性而饱受后人的批判。但是我们应当看到,行为主义理论还是有它可借鉴之处,它对特定知识的教学仍然具有指导意义。辩证地看待行为主义理论并加以合理的利用,是当代教育界应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Brown, 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Longman.Inc,2000.
[2]Krashen & Scarcella. On Routines and Patterns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Performance[J]. Language Learning, 1978,(28):2.
[3]Altenberg B & Granger S. The Grammatical and Lexical Patterning of "Make" in Native and Non-native Student Writing[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1,22(2):173-194.
[4]Nattinger,J. Decarrico. Lexical Phrasal 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11-13.
[5]张荣丽.词汇的“语块”特征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6]岳莉莉.预制语块及其对第二语言能力发展的启示[J].天中学刊,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