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旱情对国内外粮食价格走势的影响分析

2009-03-30郭春爱

粮食决策参考 2009年4期
关键词:旱情抗旱减产

郭春爱

一、旱情对我国粮食价格走势的短期及中长期影响

(一)粮食现货市场价格稳中趋强

近期,受国内农作物大面积受旱影响,部分地区粮食价格上涨。据价格监测显示,与年前相比,年后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均呈现稳中上升趋势。分品种来看,主产区小麦价格略涨,涨幅约0.6%;面粉价格略涨,北京涨20元/吨;销区东北产粳米价格均有一定程度的上涨,福州涨幅最大为5.56%,其次是上海,涨幅为4.21%;菜油价格也出现了一定的回升,湖北、安徽、四川菜油的涨幅分别为3.90%、 1.25%、3.75%。

虽然国内主要粮油品种价格在年后均出现上涨趋势,但据价格监测结果显示,这是一种“节后”出现的合理涨价现象。原因有二:一是年后大部分农民工开始返城务工,学校也陆续开学,这些都将带动粮油消费需求的增加。二是目前冬作物干旱比较严重,由此带来的恐慌心理导致粮油市场价格抬升。

近期来看,干旱带来的一系列损失仍将推动粮食价格走强。一是,今年的干旱比较严重,当前旱灾对小麦产量将造成威胁,由此带来的减产心理预期比较强,成为粮食价格上涨的动力。二是,灌溉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会增加粮食的种植成本。减产加上种植成本的增加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粮食价格走强。

不过,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粮食连续5年增产,粮食库存比较充裕,基本能够满足消费需求,因而粮食价格并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动力。08年全国粮食总产和单产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总产预计达到52850万吨,比上年增加2690万吨,增长5.4%,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5年增长的好成绩。其中有6个省区粮食总产和单产、9个省区粮食总产、21个省区市粮食单产超过历史水平。据美国农业部对中国小麦的库存预测,08年底中国的小麦库存为4499万吨,即使本次国内因旱灾出现5%的减产(也即500万吨左右),中国的库存供应仍无大问题。另外,国际上由于 07、08年小麦价格的大幅上涨,各国的种植热情快速恢复,08~09年度的小麦库存量已经从07~08年度的1.19亿吨增加到1.47亿吨,增加了近 2800万吨。据此,分析师认为,无论从国内还是国外情况看,只要当前旱情不继续恶化、秋粮不出现大面积绝收的情况,目前的旱情不会对粮食供给造成太大的冲击。市场价格波动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影响,相信随着旱情的缓解,应该会逐渐平静下来。

(二)期货市场冲高

春节过后,国内农产品市场走势明显强于国际市场,尤其是强筋小麦表现更为抢眼,在短短的3个交易日内快速拉升100余点。强麦0905合约三天内累计上涨107元/吨,涨幅高达5.45%,郑州强麦期货近期整体上扬,主力资金逐渐转向0909合约,且近月合约微跌而远月合约上扬,显示市场对当前旱情对小麦中长期影响仍然担忧。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近期小麦期货出现暴涨,主要是市场预期小麦会大量减产。受恐慌心理以及干旱天气可能持续的预期因素影响,小麦期价短期或继续上扬。

不过,从中长期来看,干旱天气对期货市场的影响比重并不会太大,政策则成为影响后市期货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国家中央一号文件的公布,09年粮食最低收购价的提高,所有这些再度令投资者信心得到强化,特别是增强投资者对农产品后期走势的信心。

(三)政府收购价格将进一步提高

近几年国家逐步提高粮食托市收购价,以此来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2008年国家提高了小麦收购价,并把执行时间从之前的6月1日提前到5月21日。收购价的提高以及收购时间的加长,使得2008年的小麦收购量有所增加,主产省收购量达到了 5866.66万吨。另外,政府多次增加玉米、稻谷收购量,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09年,粮食最低收购价再次提高,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文件提到 “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密切跟踪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适时加强政府调控,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努力避免农产品价格下行,防止谷贱伤农,保障农业经营收入稳定增长。”由此可见,政府对三农和粮食问题的高度关注,同时也显示了政府对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内需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降雨稀少,旱情比较严重,灌溉成为缓解旱情的主要手段之一。而灌溉无疑要增加粮食的种粮成本,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农资、化肥价格飞涨的情况下,种植成本的增加将会导致农民的惜售心理,提高农民的心理价位。如果继续按照现有的价格收购,收购难度无疑会加大。因此,如果国家托市收购政策考虑到这一因素,而继续上提收购价的话,农民的增收就值得期待。

干旱对粮食产量也将带来一定的威胁。如果小麦、油菜等农作物减产,农民的种粮收入也将出现下降。东方艾格预计,旱情将令冬小麦减产5.4%左右,减产560万吨左右。若现有价格不变,农民将会少收入154亿元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保证农民持续增收呢?无疑,合理的粮价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方面。现阶段我国粮价偏低,而农民种粮成本高,因此粮价要逐步提高,且上涨空间很大。因此,分析师认为,为了保证农民利益,增

加农民收入,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国家将会继续提高粮食收购价格。

二、旱情对海外粮食价格走势的短期及中长期影响

面对旱情,国家正在组织各方力量集中精力抗旱保丰收,现在就断言夏季粮食大幅减产还言之过早。退一步来说,即使今年小麦减产,我国小麦库存是充裕的,不存在由于当年歉收而出现市场供求失衡。中国在小麦进出口方面,主要是品种调剂。依中国目前小麦储备和库存情况,不会也不必要从国际市场大量采购以弥补供需缺口。再者,夏季粮食占整个中国粮食供应的比例小于秋粮,从以往几次粮食风波来看,多是南方稻谷供求变化引起的。由于小麦减产导致的粮食市场大面积动荡的可能性不大。中国粮食本来出口就少,对世界粮食市场供应影响不大。中国一直坚持“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的原则,坚持自力更生解决粮食问题,依中国目前小麦储备和库存情况,不会也不必要从国际市场大量采购以弥补供需缺口。因此,对国际粮食价格不会造成冲击。

三、粮价走势对我国宏观经济、拉动内需的影响

目前仍在持续的旱情很可能造成今年小麦减产,并对农民增收造成不利影响,但对未来粮价以及CPI的影响程度将很有限,不会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及拉动内需产生影响。

这场旱灾具有受灾面积大、区域集中和受旱程度重的特点,加大了夏粮减产风险。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今年粮食价格仍将保持平稳增长,发生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很小。经历了连续5年的增产丰收,目前我国粮食总体上供大于需,储备充足。我国粮食库存消费比约为 35%,高于全球20%的库存消费比水平。在库存充足,供需基本平衡的前提下,我国的粮食价格将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从历史情况来看,1998年的严重洪涝灾害造成小麦减产10%,国家及时抛售库存以稳定粮食价格,当年小麦和稻谷价格均未明显上涨,夏季甚至出现下跌。但玉米、大豆、棉和糖等价格调控能力较弱的产品,则更容易出现价格波动。

据了解,我国CPI中食品类价格占比约为33%,其中粮食价格是食品类价格的重要部分。但物价是宏观经济的滞后指标,目前我国CPI仍处于下行区间。分析认为,虽然今年的旱灾将对某些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但难以逆转整体价格走势。

从长远来看,粮价是百价之基,粮价上涨往往会波及其他商品,引发通货膨胀,对城乡居民生活和宏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CPI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粮食价格上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对CPI的影响体现出来。一是食品类价格的上涨是CPI上涨的主要因素。粮食作为食品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价格走高直接导致食品类价格的上涨。二是粮食价格上涨对 CPI作用的持续时间长。由于粮食的生产周期长,导致其价格上涨的持续时间也比较长,因此对CPI的作用时间也比较长。

四、抗旱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政策支持建议

本次干旱呈现以下特点:1.受旱面积大。全国作物受旱加上三北地区干封地面积总数达2.76亿亩,比常年多0.87亿亩,偏多46%。2.受旱区域集中。目前全国一共有15个省、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但是河北、山西、安徽、江苏、河南、山东、陕西、甘肃八省冬麦区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96%,非常集中。3.受旱程度重。作物受旱中,黄苗或死苗的重旱面积达3981万亩,占到受旱面积的29%,这是多年少见的。受旱成因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1.降雨少,温度高。去冬以来,华北大部、西北大部和黄淮大部以及江淮一些地区连续无雨雪日超过80天,部分地区超过了100天。按照气象部门评价,是30年到 50年一遇的少雨。去冬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华北、黄淮以及西北东部部分地区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2~4℃,土壤水分蒸发大,失墒快。2.寒旱叠加。去年12月份以来,一共出现三次大范围降温过程,特别是春节前。大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达8~12℃,局部达到17~20℃。我这次去江苏检查抗旱工作,那里前段时间的气温降到了零下十几度,导致了许多地区无法进行抗旱浇灌,加重了旱情。3.灌期提前,用水集中。由于春节后气温回升较快,持续少雨,各地冬麦区提前开始春灌,有些还增加了灌溉的次数,用水增加并集中。加上部分地区江河来水和蓄水量偏少,造成抗旱水源短缺。

从本次干旱呈现出的特点及原因分析中不难看出,此次抗旱面临着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受旱面积大,旱情严重,造成抗旱水源短缺。二是,在绝大多数的农村,缺少农田水利设施,或者曾经有但年久失修,已经无法使用。三是,一些地区的农民本身对抗旱的积极性不高,因为粮食的收益还不如外出打工挣钱。

面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高雨水利用率,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充足:清华大学博士后、北京浩大安博水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安逢龙认为华北地区出现严重旱情的根本原因是季节性降水分布不均以及雨水利用率太低。华北有些地区雨季的降水如果能够储存下来的话,那么就可以解决旱季的用水问题。不过,解决华北地区旱情燃眉之急的应急办法,一是通过人工降雨;二是通过增加钻井取水力度,然后在雨季时积极回补地下水。但华北地区缺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收集和储存雨水的方式。

二、加大资金投入,帮助农村农民恢复或重建农田水利设施:恢复甚至重建农田水利设施,并非短期之功。农业,尤其粮食的比较收益极为低下,更加抑制了农民在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上的积极性。所以,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公共物品应该由政府出资投建,并加强维护和管理,方便干旱之时启动利用。

三、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保证农民种粮和抗旱的积极性: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农民本身对抗旱的积极性不高,因为平常打井、修水渠虽然花费不多,但相对于“进城打工”,做这些事似乎“不划算”。一些农民反映,如果不是目前国家补贴,对种田就更不在意。所有这些都反映了目前农业的比较收益较低。所以,国家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这个比较收益较低的问题,当前,增大补贴也许是比较快捷的方法之一。

另外,应采取临时玉米收购措施调动农民抗旱积极性。目前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等地农民普遍面临卖玉米难问题,收获下来的玉米积压在农民手中难以转化成现金,大大挫伤了农民现在的抗旱积极性,为此,国家应该采取临时玉米收购措施,解除农民抗旱的后顾之忧。

猜你喜欢

旱情抗旱减产
日本油墨连续六年减产
云南:抗旱保苗促春耕
倾力支持农民抗旱浇麦保丰收
文山抗旱赋
中原众志成城驱旱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