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
2009-03-30张文娟
张文娟
摘要:进行幼儿教育科学研究需要有科学精神。本文从什么是科学精神的概念谈起,分析了幼儿教育科学研究中怀疑的精神、求真的精神、创新的精神、合作的精神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育科学精神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科学精神;幼儿科学教育研究;怀疑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1-0082-03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幼儿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事实加以系统地考察,从而揭示幼儿教育现象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进行幼儿教育科学研究应当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严肃的科学精神、严格的科学方法,做到一丝不苟,才能够促使科学研究不断前进。其中科学精神是一种追求真理的精神,是进行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品质。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一、什么是科学精神
什么是科学精神?近年来理论界对此有许多的讨论。有的学者指出,所谓科学精神,是个体在科学活动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是各种科学价值观、科学品质以及行为准则的整合。有的学者指出,科学精神就是尊重事实、尊重真理、反对迷信、反对盲从;就是不断创新、不断开拓、反对守旧、反对因循;就是实践的检验、批判的头脑、理性的思考、自由的讨论。有的学者指出,科学精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科学精神源于自然科学,可以概括为求真求实求准:求真就是注重对事物内部联系和内部规律的探索,强调由兴趣激发纯粹求知的探索;求实就是讲求以实验为依据,认识真实的和可重复推广的现象;求准就是讲求定量上的准确描述。广义的科学精神则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的、贯穿于科学探究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不限于自然科学领域。有的学者将科学精神概括为: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竞争协作的包容精神,执著敬业的献身精神。有的学者将科学精神概括为五个要素,即“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可以看出上面的各种概括虽有不尽相同的意见和视角,但主要之点是一致的,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科学精神的内涵。
科学精神是人们从事科学活动过程中及科学认识成果中提炼出来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是科学的灵魂。教育科学研究是人类研究的一部分,必须坚持科学的精神。具体到幼儿教育科学研究而言,笔者认为怀疑的精神、求真的精神、创新的精神、合作的精神尤为重要。
(一)怀疑的精神
进行教育科学研究需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因为每一项科学研究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教育科学研究也是如此。英国的科学家J·D·贝尔纳指出:“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无论作为外部的经济技术要求,亦或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所以评价和选择课题,便成了研究战略的起点”。“学问之成立于信,而学问之进则在疑。”“疑”是产生问题的前提。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认为:“科学研究必须在隙缝里看问题、针缕中做研究。比如看一件衣服,远看只是件衣服,细看却可以看见一丝一缕的编织、一针一线的缝纫,都是值得研究的东西”。“此外,还有对所谓‘绝对的事物抱持怀疑、并向其挑战的勇气与信心。”科学的精神首先是怀疑精神,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如果没有怀疑批判的精神,把现有的一切认识尊为绝对,那将阻塞了科学前进、超越、开拓、创新的道路。马克思最喜欢的格言是“怀疑一切”。著名的科学方法论学者波普尔也认为:正是怀疑、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怀疑是对已有结论、常规、习惯行为方式等不轻信盲从,对其合理性作否定的或部分否定的判断,它可以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重新审度,能够从原以为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怀疑精神有两层意思:第一,遇事喜欢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喜欢提出问题;第二,有一定自信心和学术勇气,不迷信权威,敢于采用新视角、果断地提出新观点。”怀疑不是随心所欲地乱猜疑,而是要有依据。一般来说,怀疑的依据一是事实与经验,二是逻辑推理。当幼儿教师所具有的事实与经验,与现有理论结论或常规不一致时,幼儿教师就会对现有理论的正确性产生怀疑,产生新的研究课题。逻辑推理是检验理论合理性的有效工具。幼儿教师对理论的推敲可以从最基本的概念做起,即使对一度流行的概念也应仔细思考。此外,还可以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比较不同的观点,诘问前人的结论,揭露理论与实践的差异,从中产生新的研究课题。一般来说,学科发展水平越低,实践越依赖于经验和常识,值得怀疑的结论越多,问题也越多。当前幼儿教育科学知识与理论总是在不断发展,一些新的思想和新的观点也不断涌现,因此,我们应该用一种客观的和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幼儿科学。以怀疑和批判的思维来评判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敢于怀疑一切现实的权威意见,敢于依据事实去思考,不迷信、不盲从、不附和、不武断,引导幼儿教育科学研究从熟悉的现象进入未知的领域,促进其蓬勃发展。
(二)求真的精神
科学精神,是一种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也就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求真的精神。求真就是要尊重客观事实、客观规律、客观真理,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事实、探索规律,而不能带有任何个人的情感色彩、成见和偏向性。“解放思想,客观唯实,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实质。对于幼儿教育科学研究而言,其任务是要揭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获得客观、真实的知识,建立、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使之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南。因此,科学研究活动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能有个人偏见,不能主观臆断或凭空说教。比如说收集资料做到全面、细致,防止以偏盖全。分析资料做到客观、科学,特别注意数据的准确性、论据的充分性、逻辑的严密性、结论的科学性和解释的合理性等。做到从课题的选择到结论的得出,从方法手段的运用到研究的组织都必须如实地反映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浮躁、不虚伪。尽可能排除主观因素的介入,以事实、证据来说话,揭示幼儿教育的真相和本质,探索其规律。
(三)创新的精神
科学精神倡导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鼓励人们在尊重事实和规律的前提下,敢于“标新立异”。创新精神是科学活动的最高品质和真正生命,也是科学得以创造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源泉。对于幼儿教育科学研究而言,其目的是探讨前人所未知的知识,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科学活动是从已知出发去探索未知,从而发现、认识世界的,它在本质上是创新性的。创新的精神要求幼儿教师找准立足点,改变平常人的思维习惯,善于运用变形思维、逆向思维等方式去思考,使研究具有
价值、具有新意。具体来说:在内容上说,进行课题研究。不要去重复研究人们早已解决了的课题,而是要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是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同时,对于别人已经解决的问题,要从新的角度去进行思考与研究,赋予新的内涵,以获得更进一步的结论。换句话说,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在方法上,要革新、要突破。在思维上,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抓住研究过程的机遇,“当机立断”;并对资料有高度的鉴别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善于捕捉教育中的“闪光点”。这样用新的视角去看问题。就会有新的见解,就能给人新的启迪。
(四)合作的精神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是一项全员性的工作,其所有的研究也都是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需要依赖许多人的努力,通过多次的研究才能够达到。因此,需要多方面人员的相互配合,需要幼儿教师之间、幼儿教师与专家、与家长的合作,并以群体的优势分工协作,形成一个“实践共同体”,共同致力于解决一组问题。象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需要教师采用集体研讨的方式,教师之间进行专业切磋、协商和合作,在广泛听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加以解决。这样将教师个体的智慧转化为群体的智慧,让群体的智慧成为推动个体智慧的资源,共同创造一种精诚合作的文化氛围,共同承担责任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再比如说,由于专家与教师的理论知识与经验背景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教师通过与专家进行合作,不仅可以获得他们在理论上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对提升教师经验的价值、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教师的经验有助于专家找到理论在实践中的实现途径,并从中发现事物的规律、特点,从而产生新的理论,形成不同研究资源和研究优势的有机组合,为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创造必须具备的条件。当然,“做合作研究的主体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有实实在在内容的。它要求教师要从传统的执行者转变为思考者、探索者,要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能够根据研究的总体思路,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探索体现研究指导思想的具体教育方法”。
二、培育科学精神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营造良好的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环境
首先要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引导教师认识到进行科学研究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重要性。消除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神秘论”、“教育科研无用论”的思想,消除专家的垄断地位,认识到教育科研始终是教师生命中最重要的使命,它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同时,“通过考察我们发现,教育研究成就的取得也需要积极的教育研究科学文化氛围——它是培育和催化教育研究高质、良性发展的土壤。优质、宽容、自由、民主的科学文化氛围是科学研究的大前提。这样使幼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不是出于某种外在压力或个人功利的被动行为,而是出于一种职业内在需求的主动的内在行为,使幼儿教师的科研行为成为了一种自觉行为。此外还要注重建立一系列激励机制,调动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比如建立经费资助制度、督促检查制度、成果评价与奖励制度等等,使教育科研工作有序进行,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只有幼儿教育科研在广大教师中得到普及,才能够谈研究的科学精神。
(二)把握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本质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中观与微观研究,是在教育教学活动发生的现场进行的研究,而不是书斋式研究。其真正价值不在于“发现规律、建构真理”,而在于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变为教师自觉的教育理想与教育信念。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是最具原生态、更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是一种应用研究。它要求幼儿教师努力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育生活中寻找到教育科学研究的原点,解决教育实际中某些典型的、涉及面广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又注重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提升。因此它特别强调行动研究,强调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幼儿教育科学研究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的,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特点和条件,做到基于教学、立足教师、面向实践。要根据教师的科研能力、学科性质和特长优势,分层次、分门别类地给教师下达科研任务。提倡教师先从教育随笔、教学心得、教育案例、教育叙事人手,继而开展课题研究。做到先从研究范围较小的、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人手,从小到大,从易到难,然后逐步提高。避免不顾实际选一些偏题和怪题,否则我们的教育科研将走向歧途,教育科研也将毫无意义可言。实际上,这也是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
(三)引导幼儿教师掌握从事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目前来说,许多幼儿教师存在着教育、教学理论功底不足,研究能力差的现象,因此通过举办专家讲座、学术报告、理论学习等一系列的科研活动。引导教师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的探索的习惯,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鼓励他们有大胆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勇于向已有的先例挑战,提出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使幼儿教师掌握教育科研知识和基本的科研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另外,要鼓励幼儿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中来,通过选题论证、方案设计、研究操作、资料分析,将使幼儿教师体会到怀疑、求真、创新、合作的意义;通过专家的引领、骨干教师的带领,能够使幼儿教师领略到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研态度;通过开展论文交流、评比、成果展示等活动,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思路。使每位教师做到学习、实践与科研三者的有机结合,紧紧把握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以科学的精神从事研究,来为教师反思教育实践、改进教育行动、提升教育专业水平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曙光